童文娟,孫少衛
(1.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湖南 衡陽 421001;2.南華大學,湖南 衡陽 421001)
統計顯示,我國聾啞兒童中60%以上是由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我國住院病人中5%左右的與藥源性疾病有關,且藥源性疾病已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的第四類致死性疾病[1]。因此,以科學的醫藥學理論為指導進行合理用藥刻不容緩。臨床藥物治療學是一門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主要研究疾病的藥物預防和藥物治療理論及方法。該課程集診斷學、藥理學、內科學等知識為一體,主要任務是應用藥學專業知識研究臨床中藥物合理使用問題,實踐性極強。新藥研制和藥學服務是臨床藥學工作的重點,而藥學服務目前正經歷由藥品模式向病人模式的轉變,臨床藥物治療學正是為藥學專業學生今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開展藥學服務夯實基礎的一門重要課程。
早在20世紀70年代,歐美國家就已經開始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與研究。美國藥學協會從2004年起就把以臨床藥物治療學為指導原則的藥學服務列為藥學專業博士教育的重要講授內容,自此臨床藥物治療學課程成為美國各大藥學院最重要的課程之一[2]。我國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也提出,“藥學部門要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組織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提供藥學專業技術服務”[3]。近年來,我國醫藥類高校陸續開展臨床藥物治療學課程教學工作,說明本課程已受到醫藥學教育界的廣泛重視。然而,由于我國醫藥院校開展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的時間較短,相關課程設置不合理,授課模式單一枯燥,因此如何完善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模式,培養合格的藥學專業人才,更好地在臨床工作中開展藥學服務,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難題[4]。我院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已開展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工作6年,其教學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本文在總結我院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醫藥院校的先進經驗,從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培養目標、師資配備和藥學臨床實踐方案等方面出發,立足于高校藥學院實際情況,對臨床藥物治療學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探索。
當前藥學服務工作已從藥品供應向合理用藥轉變,因此醫藥院校對藥學生的培養模式也要進行相應轉變,這對傳統藥學專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5]。傳統藥學專業教育以化學課程為主干,涉及的臨床知識較少,學生只進行了概要的醫學理論學習,對于疾病的診斷治療原則、臨床醫學專業術語以及與病人溝通等各種臨床技能缺乏系統學習。這導致藥學專業學生無法勝任臨床工作,即使學校提供機會去臨床科室見習,學生也常常無所適從,不能有效開展臨床藥物治療實踐。
臨床藥物治療學課程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藥學生臨床醫學知識的不足,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藥學專業增設了臨床藥物治療學課程。然而,大部分學校該課程學時偏少。以我校為例,藥學專業臨床藥物治療學共44學時,授課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不得不壓縮內容,對部分章節一刪再刪,結果造成授課內容前后不連貫、課程內容難以理解、學生提不起興趣,因此教學效果不佳。此外,臨床藥物治療學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涵蓋了醫學和藥學多個學科,內容繁多,學習難度大。如何在藥學專業教育中充分發揮臨床藥物治療學的作用,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藥學專業人才,更好地服務臨床工作,需要我們努力探索適合藥學專業特點的教育模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藥物治療是開展藥學服務的重要內容,而實施藥物治療的前提是掌握臨床藥物治療學基礎知識。由于課程設置、專業方向等原因,藥學生醫學相關課程如內科學、診斷學、病理生理學等基礎較為薄弱,在學習與掌握臨床藥物治療學知識上存在一定困難[6]。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合理設置相關課程,使藥學生更好地理解臨床藥物治療學,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臨床藥物治療學是一門新興課程,開設時間短,對其知識體系與課程內容還需深入認識和進一步完善。臨床藥物治療學知識體系由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構成。總論主要講述與臨床藥物治療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共性規律,如藥物治療的一般原則和基本過程、藥物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疾病對用藥的影響、特殊人群的藥物治療以及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等;各論則按臨床分科設篇,以各系統常見病為綱,闡述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和分型、治療原則,指導學生制訂和實施合理的個體化用藥方案,重點講授臨床藥物治療原則和方法,討論在不同疾病狀態下如何正確選擇和使用藥物,在發揮藥物最佳治療作用的同時,避免藥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應[7]。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系統的臨床藥物治療學課程學習,達到藥學基礎理論與臨床用藥相結合,開展臨床藥物治療。
英國教育學專家彼得·戈頓說過:“教育上的鴻溝,是通過它們所設置的不同課程反映出來的。”臨床藥物治療學涉及醫和藥兩個方面,相應地課程設置也應當遵循醫藥并重原則[8]。要做到合理用藥,需要對藥物知識十分精通,同時對疾病診斷治療也非常熟悉。傳統藥學教育以“化學模式”為主導,藥學專業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化學相關課程,對藥物的理化性質、生產制備以及供應保障等知識掌握得很牢固,但是臨床醫學相關課程課時嚴重不足。比如,臨床醫學專業內科學為144學時,藥學專業不及其一半甚至根本沒有開設內科學課程,這就導致藥學專業學生在遇到具體臨床問題(如藥物的選擇和合理用藥)時不知所措,難以完成藥學服務工作。在將來的臨床工作中,藥學工作人員接觸的主要是主治醫師一級的臨床醫學工作者,以不及一名臨床醫學本科生的知識水平與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人員談治療,其效果可想而知。
鑒于藥學專業教育中化學相關內容占比過大、學時過多的情況,有必要進行適當壓縮整合,逐步減少分析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課程學時,使化學類總學時不超過100學時,或將部分化學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同時適當增加病理生理學、內科學、診斷學等醫學相關課程比重,并增設具有醫藥融合特色的課程如處方點評、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藥學監護及臨床疾病概論等。這樣,通過合理分配藥學和醫學相關課程比重,使藥學專業學生同時具備扎實的醫學和藥學知識基礎,將來在開展臨床藥物治療過程中得心應手。
臨床藥物治療學與其他課程有部分內容交叉,如診斷學、臨床藥學、藥理學等。但不同課程的教學目標不一樣,藥理學主要研究藥物的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以及體內代謝過程等;臨床藥學則以臨床醫學和藥理學為基礎,以提高臨床用藥質量為目的,主要研究藥物治療的有效性;而臨床藥物治療學側重于講述影響藥物療效和產生不良反應的因素,包括機體方面的因素和藥物方面的因素,并利用這些知識來指導正確選藥和合理用藥[9]。若在教學過程中不加以區分,將出現授課內容重復,有可能把臨床藥物治療學講成臨床藥學或藥理學,導致有些藥學知識反復講解,而有些知識闡釋不足,教學過程變得枯燥無趣,學生也不能掌握好本課程的學習重點。比如同樣講授糖尿病治療,對于醫學生應側重于糖尿病的發病病因、病理機制、實驗室檢查、臨床表現和臨床診斷等醫學知識教育,而對于藥學生則應側重于講授糖尿病不同病程時期以及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或并發癥的情況下如何選藥用藥,即不同病人不同疾病狀態下的合理用藥原則。因此,在明確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目標后,任課教師應把握教學重點,根據教學重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提煉,使之成為能為學生接受的知識框架,從而充分體現本課程的特色和優勢。
臨床藥物治療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藥學專業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學到的只是治療疾病的藥物,很少涉及針對具體病例如何進行個體化給藥以及設計合理用藥方案。單純的理論教學不能滿足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要求,應輔以案例教學法或病例討論教學法,以強化臨床實踐能力、培養臨床思維為目標,從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論兩方面保障教學質量。
案例教學法是20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率先應用于管理課程教學中,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可[10]。在臨床藥物治療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可達到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病例是連接理論與臨床的橋梁,把病例討論融入教學中有助于藥學專業學生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達到臨床藥物治療學的教學目標。如果該病例還存在多個不同病理階段,則討論其各階段的合理用藥就更理想了。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宜選擇臨床上典型且生動的病例,討論其發病機制、病理演變、癥狀特點及藥物治療方案等。在病例討論過程中,教師需適時提出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藥物選擇及治療方案制訂上,比如同樣針對腫瘤病例的討論,醫學生通常將重點放在病因、病理、診斷、臨床表現等上,而藥學生應將重點放在不同分期的病人合理用藥上,比如可選擇哪些藥物、制訂化療方案的依據是什么。通過這種針對性的病例討論,學生將所學的藥學基礎理論運用于臨床實踐,培養臨床思維,快速適應臨床藥學工作。因此,案例教學法非常值得在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中推廣。
當前,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專業理論與臨床實際脫節。一方面,藥學專業學生很少接觸臨床工作;另一方面,大多數學校的臨床藥物治療學主要由藥學專業教師承擔,他們對藥學專業知識很清楚,可以把藥物給藥途徑、劑型對藥物作用的影響、藥物作用機制、藥理作用等內容講得非常透徹,但對涉及臨床較多的發病原因、病理機制、疾病診斷、鑒別診斷、臨床表現等闡述得不夠深入,因而造成藥學理論知識與臨床用藥實踐脫節。為使藥學專業學生將來能有效參與臨床藥物治療工作,臨床見習很有必要。通過臨床見習,學生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把藥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操作技能,初步掌握疾病的用藥指征,學會制訂合理的用藥方案。
要提高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質量,教師是關鍵。一是制定臨床藥物治療學任課教師參與醫療機構臨床實踐的制度,如與附屬醫院藥房、臨床科室對接,定期安排專任教師參與臨床工作,增加臨床治療經驗,收集臨床問題與實際案例,在授課時能理論聯系實際;二是聘請臨床藥物治療經驗豐富的醫師或臨床藥師,讓其承擔一部分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工作,如新藥的臨床試驗、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藥、藥物不良反應等。臨床醫師和藥師的共同指導,使臨床藥物治療學理論教學更加貼近臨床工作實際,增強了藥學專業學生參與臨床藥物治療工作的信心。
藥學專業學生通過系統的臨床藥物治療學課程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臨床醫學知識的不足,為今后開展藥學服務、臨床合理用藥等打好基礎。臨床藥物治療學也是藥學專業一門既重要又難學的課程,要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實踐能力,需要從教學、教師和學生3方面入手,通過優化課程設置,把握授課重點,注重理論教學與案例相結合以及加強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等,實現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目標,培養高素質藥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