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珍珠球是勤勞的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與勞動之余創造了 “珍珠球”活動,并成為一項新興起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同時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在傳統體育文化中。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項目之一的珍珠球,其競賽工具為球、競賽的目的為投球得分、競賽的過程為攻守轉換,以籃球及手球的競賽規則為依托發展。在歷史的見證下,“珍珠球”運動顯示出勃勃的生機,這項運動不僅具有文化價值、健身價值、鍛煉價值,還具有娛樂性、趣味性、觀賞性,同時集對抗性與競技性于一身,是一項符合高校學生的身心發展、社交活動的集體運動。在時間的長河中,“珍珠球”運動只局限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甚至大受歡迎,但是在其余地區,尤其在各大高校中所熟知這項運動的人是鳳毛麟角,更不用說參與的人了,更是所剩無幾。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由于這項運動在高校的起步太晚,沒有得到有效的宣傳與開發,使學生缺乏了解并接觸這項運動的時機,更不用說學習它。研究各大高校開展“珍珠球”課程,促進“珍珠球”運動進入高校,并得到發展與傳承,使高校課程得到豐富,從而促進學生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發展,讓學生在中華傳統體育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熏陶中茁壯成長。通過對“珍珠球”運動在高校發展的現狀進行研究,發現并分析存在的問題,為“珍珠球”運動在高校的設立、普及及推廣提供依據。
“珍珠球”運動是由名為“采珍珠”游戲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項體育運動項目,珍珠球俗稱“采珍珠”、“投空手”。據記載,采取珍珠的人民群眾利用現有的勞動工具,為了慶祝勞動成果發明了一種游戲,把采集珍珠的工具當做游戲的器材來模仿采集珍珠的生產過程。開始出現時在河中進行游戲,后期活動地點轉移到岸上。勞動人民將豬膀胱吹滿氣當作球,通過傳接、投射等動作及各種方法將球弄進入網內,則為勝利者。這樣的結局同樣有著美好的期許,大滿貫者將在未來的勞作中采集到更多更大的珍珠。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項游戲中,體育游戲與人們的勞作過程相結合—水中采取珍珠逐漸演化、發展、傳承成為了集技戰術于一體的“珍珠球”運動。雖然在清朝年間就極其重視打珍珠這項傳統項目,且在民間流傳已有幾百年的時間,但是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其發展歷程較為緩慢。
20世紀70、80年代以前,“采珍珠”活動一直在坊間流傳,成為廣大人們群眾休閑娛樂的搶手游戲,并沒有比賽的意識,規則更是無從談起了。1983年有關專家結合手球、籃球比賽規則編寫了采集珍珠的活動規則,將其正式命名名為“珍珠球”運動。自此之后,這項運動才正式出現在大眾眼前,1986年在第三屆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遵循新編寫的規則北京代表團表演了這一項目,獲得了大眾廣泛好評,為“珍珠球”的推廣打下了很好的基礎。20世紀90年代,在河北省承德市舉行了珍珠球邀請賽—名為“經濟消息杯”。1991年第四屆全民運會到2011年第九屆全民運會,在全民運會賽場上珍珠球出現的頻次達到五次之多。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珍珠球”運動在各大高校逐漸活躍,在這數十年間已有數所高校將這項運動列為選修課或必修課,但是“珍珠球”課程的開展在河北省并不普及。衡水學院在2008年開展了民族體育進高校交流會,同樣推動了人民大眾參與熱情,但是真正將其推到小高潮的是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在2010年舉行的少數民族運動會,這一系列活動有效推動了河北省高校“珍珠球”選項可的開設與發展,同時各大高校開設了籃球選項課也為 “珍珠球”運動的開設打下了基礎。
“珍珠球”運動具有簡易、對抗與趣味等特點,受到大學生的喜愛,同時也符合大學生鍛煉身體的需求。“珍珠球”運動的場地長與寬分別為15m、28m,比賽區域分為限制區、隔離區、水區、封鎖區與得分區5個區域,用于區分的是不同的顏色,紅色的為限制區、隔離區、藍色為水區、黃色為封鎖區、得分區。顧名思義,負責“采珍珠”的為水區運動員,負責阻擋封阻的為封鎖區運動員,負責投“珠”得分的為得分區運動員。一場精彩的比賽與比賽規則是離不開的,“珍珠球”規則的制定是以籃球與手球的競賽規則為藍本編制的,這就使得“珍珠球”運動的技術學習動作和戰術運用方案與籃球運動十分相似,這一點就十分利于大學生的學習了。學生們對于籃球運動較為熟悉,且大多是學生都進行過或正在進行籃球活動,“珍珠球”運動的難度遠遠低于籃球運動,同學們能快速得到分數,增強自信心,使得其愿意參與這項運動。
“珍珠球”運動能涉及身體大多數部位并使其得到達到鍛煉的最佳效果。學習“珍珠球”運動的技術動作和戰術方案不但可以極好的增強學生的跑步、跳躍、投射能力,促進身體各方面素質發展,如,速度、力量、耐力、靈敏等,還能提高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在訓練或比賽中會面臨較為復雜的實戰環境,這對于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準確的判斷能力及迅速的反應能力具有增強作用,從而能改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及內分泌系統,也能培養集體主義精神、互幫互助美德及吃苦耐勞的品質。“珍珠球”運動在競賽時攻守轉化速度快且情況復雜多變,組合技戰術的使用和激烈的對抗出現的次數較多,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及應變能力快速增強,穩定的心理狀態、良好的心理素質及超強的抗壓能力也在無形中得到鍛煉。
“珍珠球”運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珍寶,對其進行研究有極大地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在高校開設“珍珠球”運動有利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促進校園的體育文化與民族傳統體育共同發展。2002年國家頒發了《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提出體育課程的內容要實現“民族的與世界的交相融合,吸收世界的優秀體育文化,同時彰顯時代性、發展性與中國民族特色”。高校開設“珍珠球”課程,學生參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并感受中華民族濃厚的文化底蘊,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強,使中華傳統文化扎根于高校并開花結果。
教師教授的內容無疑是教學整個過程中最關鍵的,選擇教什么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競技性運動項目、新興的運動項目及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組成了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而高校主要以競技性運動項目的教學為主,具有獨特魅力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項目則成為了冷門課程。目前各大高校開設的課程以田徑、籃足排、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為主的競技運動項目,輪滑、舞蹈、臺球、壘球為主的新興運動項目也在層出不窮,唯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這塊大蛋糕”涉及的極少,只有武術、空竹、摔跤等項目。
課程教材枯燥,教學模式陳舊老套,教授學習的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毫無新意,一味的灌輸不符合當代孩子的特點使得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效率緩慢,導致學得的知識死板、無法舉一反三,無法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新型課堂學習方式,新奇教育方法,善于對情況各異的孩子進行教導,使得孩子掌握知識、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事例中并理解它的真諦才是我們追求的。國家課程進行改革使這種尷尬境地得到有效緩解,在 2002年8月12日教育部頒發了《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大學生進行體育課程中進行身體的練習是主要及重要手段,合理及科學的體育教育、體育鍛煉,可以實現加強身體素質,增進身體健康和增強體育文化素養公共必修課程的目標。將“珍珠球”運動引入體育課程,這促進了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不僅可以增強學生主觀學習熱情、加強學習意識,拓寬學生技術學習范圍及學習能力,豐富學校的體育課程內容,還了解民族傳統文化,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1)“珍珠球”運動作為一項選修課現已逐漸進入高校,為高校教學注入一股新鮮的潮流,且開設這項課程對場地、器材要求低,極大便利其發展;
(2)“珍珠球”運動具有極強的健身、趣味、競技及娛樂等益處,開展這項課程對于學生了解民族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3)各院校應不僅加強宣傳“珍珠球”運動,開設專題講座,讓廣大師生真正知道這項運動,懂得這項運動的益處,真正愿意參與進去,還應積極開設“珍珠球”選項課讓學生切實獲得學習的樂趣,并融入其中;
(4)各高校之間積極組織競賽活動,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這項運動,不僅增加了各高校的交流,還提升了水平,使得這項運動真正進入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