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 貴陽 550000)
民族傳統運動是我國多年文明發展的體現,其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民族歷史文化精華和精神,對于人們的思想于觀念產生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在高職院校中深入開展高職院校的民族傳統運動,使我國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這既是我國體育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民族體育的發展目標。但是我國仍舊還有部分高職院校中并沒有將民族傳統運動列入教學課程,缺乏對民族體育的繼承和傳承,導致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未在院校中得到良好的發展和繼承。
我國是全世界少數民族最多的國家,中國除了漢族以外的民族均為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中,部分民族的歷史比漢族還要悠久,少數民族將文化底蘊與華夏文化相融合,并進行選擇性的保留與異同,從而使中國的傳統民族文化既能夠保留,同時還可以發展,最終形成了多民族宮省、多文化共進的獨特格局,同時在其中還充分的體現出民族傳統文化的審美理想與文化價值。而在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民族體育則是體現民族特征和民族信仰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表現形式,因為在民族傳統體育中,其體育形式和規則可以直接體現出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經濟生活、宗教信仰以及社會活動等,同時民族傳統運動還與民族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民族創造力的一種表現。因此,民族傳統運動可以說是各個民族燦爛的人文遺產。
當前高職院校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主要是武術。但是,未能夠很好的開發和整合眾多民族的傳統運動。而在教學內容方面,武術仍舊采用初級劍、太極拳以及三路長拳等內容,但是部分院校已經基于民族特色開展了許多民族傳統運動,如搶花炮、跳竹竿、珍珠球以及踩高蹺等。但是仍舊還有許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特色體育項目未能應用在高職院校中,同時,由于高職院校中的體育項目選擇面狹窄,內容單調,形式無趣,導致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缺乏吸引力,無法讓學生產生興趣。
而部分高職院校雖然已經開始開展民族傳統運動,但是在教學方式和形式上,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以教師教、學生學為主要教學形式,教法單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現代教學手段應用不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教學中未能通過民族傳統運動的特點和功能來引導學生,導致高職院校開展民族傳統運動的效果不佳。
當前國家對于全面體育、國民體育非常重視,并且先后頒發了許多關于民族傳統運動的文件,這些文件有效的促進了民族運動的發展。但是,其主要問題在于這些文件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理論方面,實際操作以及宣傳力度、資金投入等方面仍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另外,從事專門的民族傳統運動教育的教師數量非常稀少。基于該背景下,許多高職院校僅僅是將民族傳統運動放到體育課上,對于民族傳統運動不夠重視,對于高職院校的民族傳統運動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制約。
民族傳統運動的項目類型非常多,其關鍵在于項目的選擇。不同的院校會針對生源選擇適合的項目,但是哪一種項目都需要考慮到其自身的功能。民族傳統運動的功能主要包括健身功能、教育功能、交流功能以及娛樂功能等,在院校中進行推廣具有良好的優勢。既可以豐富體育課堂,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滿足體育運動教學的功能性,符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高職院校在運行過程中受到教育經費的局限,并且因為體育課程不是主要科目,所以院校不夠重視。這些條件導致在設置體育課程時,通常是走低成本路線,主要是以教材教學和簡單的體育鍛煉為主,并未真正發揮出體育課程的作用。同時,部分高職院校由于經費原因,導致教學設施以及器材存在局限性,學生無法開展正規的體育鍛煉。但是,通過在高職院校中發展民族傳統運動,即可以解決場地問題,同時還可以推廣民族傳統運動,提高學生對于民族傳統運動的興趣。
在民族傳統運動中,許多項目都是集娛樂性、競技性和群眾性為一體。高職院校在體育課程上運用民族傳統運動,通過不同的形式和規則,使學生能夠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民族傳統運動與文化,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素質實現全面發展,同時還可以增強體育活動的娛樂性。例如,苗族的腳較勁項目是當地一項十分傳統的項目,該運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體質,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分文。
在選擇民族傳統運動時,不僅需要結合民族傳統運動的特點,同時還需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民族傳統運動,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易于項目的開展。例如,三路長拳、小型擒拿格斗術、初級劍以及木蘭拳等,同時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如強化拍、珍珠球、板鞋競速等。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與《中國武術段位制》相結合,實施其中的關鍵內容,加強武德武禮教育,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滿足學生自我認知、自我鑒定的需求。
國家和民族在經過上千年來的生產和發展過程中創造的所有東西,都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但是,傳統東西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會逐漸的顯示出局限性,無法滿足和適應學生的需要。體育運動科學化的內涵在于用科學的原理來對于民族傳統運動項目與民間體育活動進行整理與提煉。首先,民族傳統運動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地域封閉傾向,這有助于民族傳統運動文化的鍛煉與內樣,使得擁有更為身后的民族特色與文化底蘊。為了可以使得高職院校更好的開展民族傳統運動項目,必須要保持民族風格的基礎上,逐漸向學生的價值取向、審美特征以及文化娛樂觀念等方向房展,從而培養學生對于傳統體育運動的興趣,促進民族運動的發展;其次,民族傳統運動的一項主要特點就是具有豐富的內容,而這一特點不僅體現在項目豐富上,同時還包括運動方法的豐富。內容豐富意味著我國民族傳統運動有著充足的養分,但也同時存在許多的問題,如民族傳統運動項目的不規范性,對于項目的發展造成影響,無法使其得到廣泛普及。所以,需要對于這些民族傳統運動中所含有的優秀部分進行整合、改進,使其更加規范,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和精神。而民族傳統運動項目中具有較強經濟型的項目,則更需要規范其運動技術、方法以及競賽形式,使其符合當代體育的發展;最后,對于民族傳統運動項目進行改進的過程中,需要在挖掘、研究以及普及中加以揚棄,根據高職院校環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與提高,使高職院校中可以開展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運動項目。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一味灌輸,學生機械再現。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所以需要以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相結合,以此來開展教學。同時,在選擇和運動教材的過程中,需要融入多樣化特點,將其與實效性緊密結合。在正式教學過程中,通過與所教授的項目加以結合,并提出具有其發行的問題,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對于武術運動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融入一些典故,如太極拳的由來、沖拳離店等,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項目的理解。
民族傳統運動項目中,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是保證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基本,同時也是促進高職院校開展民族傳統運動的基礎。培養出民族傳統運動理論和實踐的專業人才是實現民族傳統運動發展的根本。因為當前的傳統運動項目非常多,所以為了可以合理蕭條民族傳統運動,所以在培養專業人才時,可以向培養通才模式的方向靠攏,通過對于享有的人才培養結構,擴大專業人才的知識面,使其可以全面掌握民族傳統體育的技術知識和理論知識,從而促進民族傳統運動項目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在引進專業人才的同時,還需安排在職教師到專業學校進行學習,不僅需要培養教師的民族傳統運動項目的技能,同時還需要研究民族傳統運動項目的健身、養生等功能機理,培養出適應新世紀要求的教師,促進高職院校中關于民族傳統運動項目的開展。
綜上所述,民族傳統運動項目是我國幾千年歷史的文化沉淀,同時也是民族文化的積累,更是少數民族文化智慧的結晶以及創造力的表現。高職院校中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僅僅只是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同時還是體現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尊重,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利于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對于體育事業的關注度,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