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體育部 四川 德陽 618307)
散打是以遠踢、近打、貼身摔主要技術形式的競技項目,其對抗強度不言而喻。在比賽與訓練中,常因進攻與防守的手段、時機、距離不得當,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所以在散打訓練當中要用合理的訓練方式去避免一些傷病的出現。然而做到這些并不容易,這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過硬的技術能力等等。而且近年來散打運動員的水平在不斷的提升,對抗運來越激烈,訓練強度也在不斷的提高。這些都會進一步的增加運動損傷的發生和身體機能的下降,從而直接影響散打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了解運動損傷,分析運動損傷的原因,在不同方面去預防,使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得心應手,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好運動保障,讓競技水平不斷提高。
專業散打運動員,散打業余練習者。
(1)文獻資料法:在圖書館和互聯網上查詢,收集各種運動損傷原因的有關資料;
(2)專家訪談法:根據本課題的研究目的以及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征求武術界的老前輩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得出一些可行性的觀點和見解;
(3)邏輯分析法:針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對隊員訓練比賽進行分析。
訓練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是至關重要的,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環境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有些教練員為了迅速提高運動員的技術水平采取了一系列不正當的訓練方式。為了達到要求這些機構不顧運動員的身體需求強行加以訓練。例如:散打高鞭腿動作是運動員在比賽中很容易KO對手的進攻動作,但是在日常的訓練中教練員為了達到目的和效果,在技術動作不規范不成熟的情況下進行高鞭腿訓練,最后導致髖關節損傷。類似的教學活動多會出現訓練無體系、訓練方法混亂、訓練強度大、得不到充分放松等情況,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損害了運動員的身體及心理健康,這些事情往往是可以避免,但教練員急于心切達到目標而采取這些不正確、不規范的訓練要求和方式,致使損傷持續出現。
(1)運動員在訓練當中對運動損傷知識認識不足,對骨骼肌肉的構成并不了解,對運動訓練的規律并無認知,對待自身的傷情不夠重視,在訓練中馬虎大意、心不在焉,無防傷的意識,盲目的運動對運動損傷不能很好的預防,也沒有認真的去進行分析討論研究。例如:因急于提高技能帶傷訓練;
(2)比賽時運動員輕視對手,因不了解對手的技術水平、戰術動作,在競賽時沒做到該有的自我主動保護,最后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
(3)運動員對待比賽時過于緊張、發揮失常、思維混亂、性情急躁、過于膽怯等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心理因素;
(4)面對外界輿論壓力,造成訓練不規律、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訓練沒有動力、沒有明確的訓練計劃從而導致在賽場上運動損傷。
散打運動員要求高強度訓練,必須做到速度要快、力量要大、節奏要強。但是往往因為這些訓練要求使得準備活動不合理。準備活動是提高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增強身體內各個器官的功能能力,從而使運動員能在短時間內將運動效力與能力達到最佳狀態,但準備活動不合理的情況下就無法刺激中樞神經,各個器官無法達到最佳的狀態。這里相應的負荷與強度在格斗類項群活動中有著明確的相關說明,當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力量、彈性都沒有充分施展,就進行高強度訓練,這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1)準備活動不充分。
在氣溫低的陰雨天氣時,是最容易因為準備活動不充分,使得運動損傷發生。人體各個器官和神經系統在沒有充分運作起來,肌肉的力量、柔韌沒有達到最好的狀態,身體缺乏協調性時,最容易發生運動損傷。
(2)缺乏專項準備活動。
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訓練負擔過重的部位和關節,活動不夠充分,沒有對其進行改善。沒有根據專項訓練課和針對比賽科學安排。例如:訓練內容是下肢力量練習,但準備活動大部分都在上肢,導致因缺乏專項準備活動而損傷。再比如:格斗類項目中要求步法的靈活度以及踝關節的耐受性,與此相關的準備活動缺乏將會大大增加后面訓練時的運動風險。
(3)準備活動距正式訓練時間間隔過長。
當準備活動距正式訓練時間過長時,準備活動所產生的生理作用就會消失或減弱,相當于沒有進行準備活動,冬季天氣較冷,熱身活動間隔過長,肌肉、韌帶和中樞神經系統不在最佳狀態,此時正式訓練必定會發生損傷。
運動器材和運動場地對于散打運動員來說是很重要的,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運動器材和場地也隨之好轉,但對于一些環境條件差、設施不足的學校和機構來說這往往是運動損傷的罪魁禍首。散打擂臺是由高60cm,長寬各800cm的結構構成,上面鋪上軟墊,散打運動員在上面訓練和比賽時會使用摔法動作,但因為臺上的軟墊破損或常年使用導致擂臺僵硬,運動員軀干或頭部著地時必然會受傷,輕者摔岔氣,重者會導致骨折。擂臺高60cm,在擂臺下應該設有防護墊,如果沒有防護墊或者防護墊不均勻時,運動員摔下擂臺,輕者腳部落在不均勻的墊子上導致扭傷,重者骨折。
一年四季,每個季節對散打運動訓練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由于地域,氣候的不同,其相應的訓練目標,訓練計劃有存在著不同。比如在冬季,專業運動員一般都會有冬訓期間的專項訓練計劃,在冬訓期間,往往因為天氣寒冷,準備活動不充分,為了壓縮訓練時間直接上強度練習,加之運動員疏忽大意,看似熱身完畢,身體各個關節靈活自如,但其實遠遠不夠。當運動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汗流浹背,這時脫掉外衣,使得室外冷空氣滲透到肌肉或骨骼中,從而溫度起伏太大,輕者感冒發燒影響訓練,重者關節部位風濕、扭傷。
專業散打運動員在比賽和訓練中使用最多的是拳腿技術。相對于拳,腿的技術更豐富多樣,其次難度系數大易受傷。在賽場上雙方運動員都處在移動狀態,擊打的目標是變化的,如果運動員注意力不夠集中發力失去平衡就會造成損傷。在加上散打獨特的摔法稍有不慎則會造成關節損傷。
專業運動員在訓練時由于技術水平優越。教練員更多的是要求運動員技戰術上重拳重腿,組合動作擊打連貫。重復練習動作連貫性使運動員身體狀態達到極限,運動量負荷過重以超出身體承受范圍長期過度訓練會加劇身體關節損傷。長期極限性訓練會造成血氧供應不足、肌肉中乳酸增加、乳酸堆積等,運動員身體體力不支、肌肉酸痛、心理抵觸厭惡、心情沮喪、精神萎靡不振。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散打運動具有較強的對抗性,所以訓練方法是否恰當直接影響著運動員傷病的發生。隨著散打運動的發展,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正在不斷提升,訓練方法也應該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從而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技術動作。
散打機構應該研究和討論,并統一整合出一套更完善的訓練方法。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人體機能特征進行合理訓練,技術動作正確,方法要合理。根據不同運動員的身體特征,訓練方法靈活轉變,因人而異使其方法有效可靠,而且在練習者在不同的階段要制定出對應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
初學者和專業的散打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和訓練量要區分,因人而異。例如:青少年散打運動員訓練時要注意他們的生理需求,比起成人組,他們訓練密度小、時間短、強度小,從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散打教學應該循序漸進,技術動作要由易到難,由輕到重從簡單到復雜。制定合理,科學全面與時俱進在教學方法。比較難的動作在教學時進行分解教學,使運動員能夠充分了解動作先后順序正確的概念并很好的掌握要點。重點技術動作要放在教學訓練的前部或中部在保證運動員思路清晰時進行練習。
在散打比賽中,心理素質也占有很高的比重,當遇到強勁對手時不能緊張、膽怯,要沉著冷靜、注意力集中,這樣技術動作才能準確,才能有效防守對方進攻,從而避免受傷。遇到較弱對手時,要謹慎對待,不能輕視對手,心態浮躁。
在比賽前要清除所有的不良心理和狀態,在場上心懷雜念只會讓你的技術動作無用和失效,所以散打運動員要自我心理調節,加強心理素質的培訓,在訓練中模擬比賽環境貼近比賽氣氛從而提高運動員心理素質。如果心情不好、情緒低落、急躁,應該在比賽的前一天放松一下心情,例如:看電影,和隊員一起吃飯,這樣可以為第二天的比賽做準備,這樣才能避免因心理素質不穩定而造成運動損傷。
在日常訓練中運動員要進行一定量的準備活動來進行熱身。準備活動能提高人體運動前各個器官、骨骼、肌肉的最大機能,刺激中樞神經,在訓練前充分熱身,讓人體各個器官蘇醒,最大功率的為人體產生能量,而且對關節處韌帶有更好的彈性和靈活性,從而在訓練的過程中提高運動效率,刺激肌肉內血液循環,開放更多的毛細血管數量,這樣更增加了肌肉的靈活、力量、柔韌。根據個人身體素質個人習慣,同時也要加強小關節的活動。例如:腳趾、手指、腳腕、手腕等。準備活動要按照季節變化而變動,夏季時準備活動時間可適量少些,冬季時間要久些,春秋時間適中。
(1)加強專項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要根據訓練教學內容而去設定,根據訓練內容,制定針對性的準備活動,從而增強該練習部位的靈活性、柔韌性、持續性,肌肉抗酸性,充分的專項活動以免訓練時因為準備活動沒有針對性而導致受傷。
(2)控制準備活動量。
在進行準備活動時要根據訓練內容去規劃準備活動時間,例如:大強度訓練時應該適當減少準備活動時間,以免身體過度疲勞,最佳狀態下降,導致損傷發生。在天氣比較炎熱的環境下,人體各個器官和關節充滿熱量,關節處韌帶處于半靈活狀態,此時稍加活動就可以達到最佳狀態,以免因活動量過大中暑或身體疲勞而損傷。
(3)準備活動要充分。
運動生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做好充足全面的準備活動能促進血液循環,精神緊張興奮,肌肉和韌帶間的摩擦力減弱,提高運動的應激能力,喚醒全身肌肉,增加各個關節韌帶的伸展性,防止脊柱、腕、膝、踝等主要關節受損。
護具對散打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時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運動員應該使用競賽組織者規定的拳套,在訓練或比賽時繃帶出現破裂、松動時要及時更換,以免手腕扭傷或骨折。散打運動員對護擋的要求也很嚴格,在購買時,一定要選擇質量過關的護擋,以免使用時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所以對于一些老舊破損的護具要及時更換,以免在日常使用中脫落或破損,對身體部位不但不能起到保護作用,還會受到不必要受傷。
而且公共設備也要進行不定時的檢查,例如:查看沙袋是否松懈,而且組織購買沙袋的同時要注意沙袋的質量,以防出現沙袋摻雜其他堅硬物質,以免在練習使用中拳腳受傷。訓練時要查看腳靶是否缺損,當腳靶凹凸不平時應該及時更換,防止腳趾腳面受傷。拳臺建筑要堅固,特別是拳臺的四角應該有軟墊保護,以防運動員在比賽中意外磕碰造成損傷。拳臺下應該鋪設均勻柔軟的軟墊裝置,當軟墊出現破損或有縫隙時應該及時去更換,以防運動員下擂臺時雙腳踩空,導致腳部扭傷。發現這些缺陷都要及時的處理,從而降低運動員意外受傷。
在散打運動中有幾個部位是很容易受傷的,例如:肩膀、腳踝、手腕、腰、膝蓋、背部。為了避免這些部位受傷就要加強部位肌肉力量練習,這樣可以減輕易受傷部位的壓迫,提高這些部位的強度,從而在實戰對抗或訓練中避免受傷。例如:肩膀易受傷就應該加強三角肌和斜方肌力量練習。加強跟腱、外踝、腓骨短肌力量練習可以防止腳踝扭傷。背部易受傷時就應該加強背闊肌力量練習,腰部易受傷就應該加強腹肌力量練習。腳踝則需要加強耐受性的柔韌,爆發的練習,且踝關節力量的練習在格斗類項目中是不容忽視的。
運動員集訓隊時必須進行體格檢查,對專項多發的傷病必須做X線檢查。另外,還要定期檢查。教練員和隊醫必須對自己負責的運動員的傷病了如指掌。運動員自己必須學會專項多發創傷的自我監督方法。
隨著武術散打的發展技術難度也在提高,訓練方式方法也要更科學,更人性化。訓練時間應合理安排練習內容應多變。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可以通過拳腳多次輪換來提高和鞏固運動員的技術動作。極限負荷要更科學應配有專業隊醫,在運動員身上取血、尿、及微量(約20mg)肌肉、肝臟,以研究運動時的變化。對運動員極限狀態時進行運動生物化學各項身體指標檢測,密切關注檢測指標的波動更科學有力的反應出運動員的身體狀態。教練員安排休息或強度一目了然,不僅提高運動成績同時也是對運動員的保護。取得對以后的訓練和比賽的保障。因隊員身體素質不同制定訓練方案也不同要因人而異,科學的掌握方法使運動員身體恢復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1)結合散打運動損傷特點發現,運動方法的不正確是導致運動損傷發生最基本的因素。在日常的訓練中,教練員應當重視科學的訓練方法,教學因人而異。遵從運動訓練的九大原則十大方法,循序漸進地培養技術風格和建立正確價值觀,合理使用動機激勵原則激發運動員訓練熱情。在實戰與技術練習時按照技術相當,練習時間相當、體重相當分組,做到區別對待。加強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訓練內容;
(2)準備活動的不合理,是運動損傷發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準備活動不充分,導致人體各個神經器官運作遲緩,身體協調性下降,損傷隨之而來。而且缺乏專項準備活動也是運動損傷發生的重要因素。對相關項群的專項準備活動的研究缺乏實踐性和理論性,造成了訓練體系中的漏洞,增加了運動風險;
(3)運動員在賽場上因為不重視、急躁、膽怯、思維混亂等因素,造成不必要的運動損傷。散打比賽中除了是技術能力的比拼,也是心理上的博弈,在賽場上應認真對待,準確判斷,從而發揮正常水平減少損傷發生。
(1)運動員應該加強自身身體素質練習,對易受傷部位關節進行專項的訓練練習,提高應對激烈對抗的能力,達到適應激烈對抗的要求,從而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2)加強醫務監督,避免因為不必要的因素導致運動損傷(如場地、設施、護具)。完善醫療制度,使運動損傷發生時及時得到治療;
(3)預防運動損傷發生關鍵在于運動員是否具備強健的體魄,出色的技術、力量和速度。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練習,從而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