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蝶 丁蕊 張英
(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少數聚集區,經濟發展緩慢,貧富差距大,城市發展比農村發展顯著。從總體上來說,貴州省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發展速度不快,與全國平均水平和兄弟省區市的差距拉大,這是貴州發展最為突出的問題。農村,相對于城市的稱謂,指農業區,有集鎮、村落,以從事農業產業(自然經濟和第一產業)為主,包括各種農場(包括畜牧和水產養殖)、林場(林業生產區)、園林和蔬菜生產等,與人口集中的城鎮相比,農村地區人口呈散落居住。自2006年,實行特崗教師以來,吸引了一部分體育教師。但由于貴州省農村學校經費不足、受地理、經濟等條件制約、優質師資的吸引力不足,導致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主要來源于其他課程教師,在招聘崗位上沒有安排合理的體育教師崗位,導致人才大量流失。近些年,隨著農村體育師資的加大,農村體育教師的職業困境也逐漸突顯。本文皆在分析農村體育教師的職業困境,找出解決策略,提出合理的建議,對農村體育教師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以“農村體育教師”、“職業困境與發展”為關鍵詞搜索期刊論文,在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檢索,慎重篩選出與研究最為相關的文獻;在中國政府網、人民日報、新華社、百度等網站以“農村體育教師職業困境”為主題,對相關文件和報道進行分析解讀。
隨機抽取貴州農村體育教師,就職業發展、體育教學質量、教學場地器材、教師生活方式、體育專業能力等方面的話題進行訪談。
農村體育教師活動場所、生活地點都在農村,農村社會的文化傳統影響著教師專業發展的速度和方向,體育教師能否取得農村社會的信任、能否獲得發展的機會取決于對農村文化傳統的理解和適應。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與農村文化息息相關,要想融入農村生活,就要從心里實實在在去接受、去學習農村文化知識。只有融入學習農村文化才能結合當地的特色發展體育專業。學習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引入教學課堂,將農村文化和體育教學實際相結合,找到體育教學專業的方向,發展當地特色文化,形成特色體育。
農村體育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要有堅定的職業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好教師的人格基石,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樹立崇高的職業信念,是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畢生的使命,敬職敬業。
生活在農村的體育教師,他們的生活條件不如城市的優越,沒有車水馬龍,也沒有燈紅酒綠,只有自己的工作和學生,每天食堂、操場、宿舍三點一線重復著。大多教師都是在喧囂的大城市接受過高等教育,羨慕及崇尚大城市的生活,但由于種種原因到農村來生活,來工作,其心里難免會有很多的不愿意,支撐著體育教師們在農村專業發展是依靠他們有著堅定的職業信念,始終把自己的思想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擁護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樹立榜樣,為人師表,以堅定的職業信念去點燃學生的夢想,指導有運動夢想的學生在追求運動道路上越走越遠,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成為一個有理想、有信念、有職業、有道德的新一代年輕人。
教育通常都是靠觀念來支撐,其實教育中的根本或者說基本觀念幾乎都是來源于社會,體育教師的職業發展要取得預想效果,需要設身處地在情境中去理解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與其他專業的老師相比,體育專業老師應該具備豐富知識和熟練的技術技能,知識包含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的融合學習,熟練的技術技能需要艱苦的訓練來獲得。但由于貴州省教育資源有限,社會資金緊缺,在這種無法全面滿足的情況下,城鄉相比向城市傾斜,學科相比向主科目傾斜(語文、數學、英語),導致體育教師處在邊界,得不到社會的認可,缺乏學校領導的關注,無法在相同條件下得到培訓機會和其他更多的待遇。
體育學科是一門特殊的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手段,借助于器械而習得的技術技能,與其他課程相比較,教學需要的場地、器材相對較多。通過觀察及訪談中了解到大多數學校教育經費緊張,器材短缺,尤其在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差,器材用具少,平日教學基本的教學器具滿足不了教學需求,學校里少有的體育器具幾年都沒有進行過維護,更別說更換體育教學器材。
學習使人成長,教師要不斷與人交流和溝通,思想和教學要與時俱進。對于農村體育教師來說,要向有經驗的專家、教師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學習,在教學中總結經驗,形成教學新思想。但由于學校經費緊張,沒有安排體育教師到外培訓學習,也沒有請到有關專家到校進行專業講座,失去了學習機會,沒有及時引進優質的學習資源,僅用一套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發展體育教育專業。
貴州省農村體育教師專業技術水平低,導致的知識困境。在農村學校,大多學校沒有專業的體育教師,體育老師由其他專業的老師來充當,還有的學校是招兼職體育老師,比如,一些大學體育專業的學生、健身房的教練員、退伍軍人等,由于缺乏相應體育知識的學習,不懂得教學的基本技能,不能充當多重角色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其次,貴州省農村體育教師數量不多,一個中小學平均有三、四個專業體育老師,對于教齡長的體育老師,大多安于現狀,在教學專業技能上沒有進取心,專業信仰不足等問題。然而,一些新上任的體育教師,專業技術存在漏洞,沒有完整的教學組織,想著什么內容就上什么內容,甚至有的農村體育教師從來沒有寫過一次教案,沒有具體的組織安排;
最后,貴州省農村體育教師在科研上沒有下苦工,缺乏體育學科專業的教研意識和能力。有的體育老師認為科研與教學是兩碼事,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只要把自己的體育課上好就可以了,至于科研交給那些科學家、教研員去研究,實際上,這是一種思想上的誤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農村體育教師生活的圈子都是在學校以及農村周邊的環境,加上體育教師豪放、爽快的性格使其在社交圈上占優勢。在農村學校體育教學中,教師一方面極易產生職業倦怠,疲于應付教學任務;另一方面體罰現象嚴重,家長對體育教師的認可度不高,因此,只有提高農村體育教師專業化水平,獲得同事和農村社會的雙重認同,才能減少對體育教師的偏見。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從事體育專業的學者,第一,要從自身去改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說服別人,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用高超、優美的技術技能去捍衛自己尊嚴;第二,體育教師要用行動去影響身邊的人,多做海報宣傳,多做體育賽事,讓更多人了解體育對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第三,體育教師應該熱愛自己的職業,服從學校領導教學安排,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幫助學校領導或其他專業的老師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各級領導要深化學校體育管理體系,把學校體育作為教學計劃重點來抓,真正落實國家要求的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把體育場地、器材的改善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逐步改善現有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條件,成立基金會等組織,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促進教學、訓練的開展。增加體育教學經費的投入,具體落實教學場地、器材的建設,提高農村學校現有場地和器材的利用率,一物多用,輪流交換。
教育培訓被看做是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提高教師素養和業務能力等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尤其是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推進之際,我國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培訓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但并未全面覆蓋農村各個學校,具體落實到每一個農村體育教師。農村體育教師的培訓,只有讓農村體育教師認可,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培訓必須符合當前農村教學的實際,結合農村體育教師的主體要求,結合體育專業教學的特點,將社會需求納入考慮范疇,并與個體的需求緊密聯系起來,才能使受培訓者產生主動接受培訓的意愿。
活到老,學到老,這是激勵人們學習的一句千古名言,學習永遠在路上,只要你想學習,隨時都可以,不分時間,不論年齡。體育教師的職業發展是一個長期不斷學習過程,學習是體育教師專業化的源泉,它不僅包含教育部門的培訓和繼續教育活動,還包含體育教師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農村體育教師的職業發展需要時刻保持學習,不斷提高自我的過程。其一,體育教師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去學習,多閱讀一些國內外名人著作,時時關注體育最新動態,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在這個網絡時代,利用好網絡平臺,關注一些教育學習網站,及時學習和反饋,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在學習中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形成一種批判性的思維學習模式,有利于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其二,多學習,多交流。不謙虛,不驕傲,不懂就要及時問,三人行,必有我師,體育教師要得到更多人的認可,需與領導、同行、學生及時交流,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其三,深入科研,總結經驗。積極參加各種教研課題,不斷發展自己的教研能力水平,成為雙能型的體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