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張海燕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 廣東 廣州 511300)
現代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普遍下降。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甚至有學生找各種借口來逃避體育。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比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得到重視。“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過分的壓抑了學生的情緒,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消極、受壓抑的地位。導致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和個性的抑制。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求我們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注重培養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發展的人。那么我們的老師就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格局,構建一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如何應用科學性、人性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喜愛進行體育活動,培養運動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來參與運動。使學生樂于上課,愛上體育課。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2018級和2019級約2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有關運動興趣的理論,結合所調查的實際情況,對收集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和教學效果調查進行調查;
(2)問卷調查法:對4個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18物流1和2班傳統教學班,19信管1和2班創新教法班;
(3)經驗總結法:通過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
通過對2018年和2019級4個班學生的問卷調查得出以下數據(如表1、表2)。
表1 調查對象:18物流1、2班傳統教法班
表2 調查對象:19信管1、2班創新教法班
(1)從調查數據可以明顯看出,所有學生是非常喜歡上體育課,但認真利用體育去進行體育鍛煉的同學卻很少,特別是女同學;
(2)傳統教法班的學生喜歡自由活動時間,教師教學方法未能吸取學生主動積極參加體育,上課興趣不高;
(3)創新教法班,學生的體育興趣有顯著提高,已經培養了一部份同學的體育興趣,主動積極去完成教學任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要使學生真正喜歡上體育課我們需要去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情感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健康而豐富的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并借助于直觀教具,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和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進而化為學生意志和行為的教學藝術。在體育教學中合理的運用情感教學,是符合現代體育教學發展規律,是符合學生進行終身體育鍛煉的心理規律,是拉近學生與教師的橋梁。
(1)教師個人形象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教師的第一印象對以后教學的開展至關重要,從某種角度講,可以是后繼教學的突破口。因此教師必須著裝得體整潔、精神飽滿、思路開闊敏捷,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把握準確,語言簡練且富有情感,動作正確優美;
(2)用“五心”給學生服務,愛心、關心、細心、耐心、專心。教師要能夠關愛學生,要帶著愛心去課堂,學生能從老師的行動上體會到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指導學生時有耐心、能做到細心關心“體育差生”,對于學生所取得的點滴進步能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同時對那些“體育優生”也要做到及時細心發現和培養,充分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發揮其“光環”作用。通過情感的投入,可以增進師生之間情感的溝通與交流。這樣不僅能增加教師的凝聚力、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激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大有益處;
(3)師生共同參與。體育教學是雙向多邊,復雜的活動。體育教師掌握著教學方向、進度和內容。在體育課中即使有了輕松愉快的音樂和豐富有趣的游戲,教師不參與活動,只是讓學生活動,這樣的游戲毫無生機,學生玩一會兒就毫無興趣。在體育課里體育老師就是他們的“偶像”,在老師的積極的帶動下,學生就是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從而達到我們的教學效果。
體育教學方法選擇運用,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要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濃厚興趣,教師必須要選擇一些趣味性強、有創新的教法和學法。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去激發興趣。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就是講解——示范——學生練習的“老三步”來進行,反復的練習勢必讓學生覺得乏味,被動,不利于保護學生的興趣,從而傷害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做到因時、因地、因教育對象的不同,可以使教學風趣化,學習氣氛輕松化。例如:籃球——行進間投籃,若僅僅是教師的講解、做幾次示范,接著讓學生被動地練習,學生會覺得枯燥,甚至出現“應付”的尷尬局面。如果教師先組織并參與班際籃球比賽,通過比賽讓學生意識到行進間投籃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從而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2)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教學和欣賞競技體育去激發興趣。示范是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之一,正確優美的示范動作,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平時教師示范動作就是在室外教師反復講、再三強調、多次示范,但由于教師本身與動作難度等原因,很多學生還是對示范動作的變化和完成的時機、過程看不清,因不得要領而難以掌握。針對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將復雜的動作或體育過程制作成課件,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技術動作。如,對跳遠騰空動作分解示范,通過多媒體可以用慢鏡頭或定格等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從容不迫地講述分解動作的要領,演示整個動作的過程,對動作的關鍵部分,能夠講深、講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生從生動直觀的感性材料中形成正確的動作概念,掌握動作技能,有效地提高了體育課的質量;
(3)欣賞競技體育也可以激發興趣。體育課受天氣影響較大,特別是南方陰雨天氣較多,每逢下雨,上室內體育理論課學生總提不起興趣,老師也覺得枯燥乏味,有的學校就改上自習課,嚴重違背素質教育的要求,致使豐富多彩的體育素材得不到充分利用。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在課室進行教學宣傳。如:欣賞經典的體育比賽、運動明星專輯等等去提高、培養學生的知識與興趣。
初中學生的天性就是喜歡玩,爭強好勝,在體育教學中要利用好學生這種特點去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發展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培養一技之長的人才。
(1)“玩中練”。玩是學生的天性,特別是在緊張、枯燥學習中,體育課中如果沒有“玩”,那么這節體育課肯定不能吸引學生,不能體現“寓快樂于體育教學之中”的教學目標。盡量學生體會到體育課的樂趣。因此,每節體育的教學設計都要求小游戲,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游戲。使學生一下就進入了上課角色,玩得十分開心,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上課的熱身準備活動或者是輔助練習。再接下來的教學中,要貫徹執行這種教學思想,無論是素質練習還是技術練習都用游戲的方式來完成。例如,乒乓球——發球技術,把球臺區域畫成靶圈用“打靶”形式練習來發球的準確性,最后以總成績環數來衡量成績。這樣的教與學讓學生體會到體育的樂趣與激情;
(2)“以賽代練”體育練習是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他們是喜歡參加各種體育比賽,這樣可以展示個人能力與個性。無論是素質練習還是技術練習都用競賽的方式來完成。如,素質練習——下肢力量練習”,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安排學生不停地跳、跑,學生為了完成教師的任務只好硬頭皮練習,但心里一點都不開心。我是這樣上“素質練習——下肢力量練習”首先是單腳跳學習,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男、女混合小組接力游戲比賽,用“三局兩勝”替代以前反復練習的枯燥,這樣學生就能在快樂的比賽中完成練習任務。又例如,籃球課可以通過階段性教學比賽來檢驗教學效果,又可以讓學生自我展示。
(1)強化、鞏固興趣。培養和鞏固學生的體育興趣是長期性工作,要結合實際情況定期舉行體育競賽和體育表演,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體會體育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積極主動投身體育運動;
(2)實踐證明人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礎上,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我們只有在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合理的誘引、激發、提高、鞏固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對體育的愛好和熱情,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