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世惠,韋健全,李 容,林 瑤,黃 健,楊鳳蓮
(右江民族醫學院藥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改革,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1]。在中醫藥現代化研究與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提高我國藥學人才的創新能力已成為當前的重大任務。其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長期受到相對保守的民族文化與艱苦生活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起其他地區學生,他們的思辨思維與創新能力存在欠缺;與發達地區高校相比,民族地區藥學教育起步較晚,實踐教學資源較缺乏,科研條件相對較差,缺少深厚的學術底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經驗不足[2-3]。因此,提高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藥學人才的創新能力尤為迫切。為提高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藥學人才的創新能力,本課題組在右江民族醫學院的藥學實踐教學中進行了積極探索,提出了開發基礎實踐課程資源并以問題導向教學法(PBL)進行基本技能實驗教學的構想。
首先,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醫藥院校的生源以本地區學生為主,他們長期受到相對保守的民族文化、貧乏的基礎教育資源和艱苦的生活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起其他地區學生,他們的基礎較差,思辨思維與創新能力存在欠缺。其次,與發達地區高校相比,該地區師資力量較弱,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經驗不足,且科研課題較少,學生參與其中以提高創新能力的機會不多。再次,該地區藥學教育起步較晚,實踐教學資源較缺乏,科研條件相對薄弱,缺少深厚的學術底蘊[2-3]。在這樣的條件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院校多以應用型藥學人才為培養目標,同時適當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應用型藥學人才的培養中,實踐基本技能是培養的重點之一,同時思辨思維和創新能力也需要適當培養。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院校中,基本技能實驗占實踐教學總學時數的比重較大,不但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培養基本技能,而且進行強化訓練,通過不同級別的實踐技能競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本課題組立足右江民族醫學院實際,調查了需要優先加強訓練的基本技能,編寫了強化訓練的學習資料,并對以學生自主比賽的方式提高訓練效果進行了探索[4-6]。因此,根據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藥學人才培養的實際,在基本技能實驗的教學中,積極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既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又培養其思辨思維和創新能力,是很有意義的。
為提高藥學人才的創新能力,有研究者提出實踐教學分為基礎專業技能培訓和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兩個階段,實踐教學體系分為基本技能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科研課題實踐3個層次[7]。這種觀念是科學合理的,因為掌握實踐基本技能是進行創新性研究探索的前提[8-9],思辨思維和創新能力不僅在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科研課題實踐中能得到提升,在基本技能實驗中也能得到提高。可惜的是,目前幾乎所有對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和研究都聚焦于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科研課題實踐(包括本科生導師制,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中,或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等)上[7-8,10-11],忽視了基本技能實驗對思辨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把基本技能實驗看成機械無趣的“傻瓜式操作”、沒有培養思辨思維和創新能力價值的純粹理論驗證實驗。另外,學生按既定步驟進行“傻瓜式操作”,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對實驗不感興趣,部分學生不動手操作,抄襲他人的數據和結果,甚至當實驗結果與理論值差異較大時(往往是操作不規范、失誤所致),隨意篡改實驗數據[12],而對自己的實驗操作是否正確規范缺乏認真深入辨析,也沒有進行積極糾正。對這樣的學生,再談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科研課題實踐,都是空中樓閣,勉強去做不僅不能提高創新能力,還會出現學術不端行為。
對于藥學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發達地區重點高校可以把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科研課題實踐作為主要培養平臺,而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院校由于多方面條件明顯落后于發達地區重點高校,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科研課題實踐只能滿足少數優秀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無法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13]。因此,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院校,當前有必要在基本技能實驗的教學中,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其創新能力,這是很值得探索且很有意義的事情。
藥學實驗的每一項基本技能都有相應的操作規范要求,這些要求都可以歸納為解決若干基本問題。比如,用吸量管取液的操作,其操作規范要求包括:用清潔劑溶液洗凈吸量管內壁,再用自來水沖洗和蒸餾水洗滌3次;接著用濾紙將管尖端內外的水吸去,然后用欲移取的溶液潤洗2~3次等。這些規范操作要求所解決的基本問題是:在吸量管取液的過程中,如何使所取的溶液不被污染或不變質,如何使所取的溶液濃度或體積準確。這些基本問題是藥學專業最基礎的科學問題,在很多操作細節上往往具有公認的、非唯一的答案或標準,但是對初學者來說是一系列新問題,且在個別操作細節上可能還存在創新的空間,故具有較大的鍛煉思辨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的價值。當教師提出這些基本問題讓學生去思考、辨析和操作練習時,學生就會仔細辨析操作規范的每一個要求,針對某些操作細節可能會提出自己獨到而新穎的見解,特別是某些操作細節在教材中并沒有提出明確的規范操作要求,學生需要做出自己的選擇或進行創新性回答。比如,針對上述問題,學生需要思考:我這樣操作是否污染溶液或使其變質,是否改變溶液濃度或所取體積不準確,我該如何操作。在此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辨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創新能力也得到了較大提高。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教師僅是指導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它將學習與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復雜的、沒有固定解決方法的問題掛鉤,使學習者投入問題中;它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它是跨學科的學習方式,學生為解決問題需要查閱課外資料,歸納、整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改變了“我講你聽,我做你看”“預習—聽課—復習—考試”四段式教學方法,讓呆板孤立的知識片化作整體知識鏈[14-15]。目前,PBL教學法多用于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未見用于基本技能實驗的教學。
參考PBL教學法應用于復雜的跨學科問題的教學方式,可以探索PBL教學法應用于藥學基本技能實驗所涉及基本問題的教學方式:依然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不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將藥學基本技能實驗中所涉及的若干基本問題提出來,這些問題是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簡單的問題,在不同教材(資料)中有不同詳細程度、某些地方可能不統一的參考答案(操作規范要求),某些操作細節在教材(資料)中沒有參考做法,還需要學生自己思考、探索;由于問題相對簡單,學生利用已有教材,必要時結合課外資料(其他教材)的查閱、對比和整理,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辨析和實踐探索,無須小組合作就能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基本技能實驗從機械無趣的“傻瓜式操作”轉變為有趣的創新性學習過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大大提高,實驗技能的掌握程度、思辨思維和創新能力都將得到較大提高。
在藥學實驗基本技能中,有些技能的操作步驟、流程適中,可以凝練出2~5個簡單而富有針對性的基本問題,比較適合運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師把這些基本技能實驗的教材內容改編(匯編)為PBL教學法教材。一方面,針對各項基本技能的特點,根據操作規范要求凝練出若干基本問題。如容量瓶定容操作,可以凝練出的基本問題是:在定容的過程中,如何使溶質的質量準確、溶劑的體積準確、混合均勻、不污染、不變質;另一方面,把傳統教材中過多的解釋說明性文字刪除,留給學生思考、探索的空間。如在容量瓶定容的操作規范中,有如此表述:燒杯中的溶液倒盡后燒杯不要直接離開玻璃棒,而應在燒杯扶正的同時使杯嘴沿玻璃棒上提1~2 cm,隨后燒杯即離開玻璃棒,這樣可避免杯嘴與玻璃棒之間的一滴溶液流到燒杯外面(造成溶質的質量減少)。可以把“這樣可避免杯嘴與玻璃棒之間的一滴溶液流到燒杯外面(造成溶質的質量減少)”刪除,讓學生去思考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如想不到可以在實踐練習中探索會發生什么現象,從而進一步思考。在課前一周教師提出需要思考解決的基本問題,要求每個學生根據基本問題做好準備。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絕大部分基本技能在多次實驗課中反復學習、加強訓練,第一次課適宜用傳統方法教學,讓學生有了初步操作體驗后,第二次課實施PBL教學法是適宜的。
每個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基本問題,對PBL教學法教材中相關的操作規范要求進行思考、辨析,辨明哪條規范操作要求是為解決哪個基本問題,還有哪些操作細節涉及基本問題而操作規范中沒有提出明確要求,需要提出自己的見解,必要時查閱其他教材或資料。某些操作細節存疑的,留在實驗課中探索。
學生按照規范操作要求進行實驗練習,在實踐中體會哪條規范操作要求是為解決哪個基本問題,對存疑的操作細節進行實驗探索,對自己提出的見解進行驗證,同時與其他操作方法進行對比、分析。
在實驗課后期,對操作規范要求所解決的基本問題存疑的,或對某些操作細節有不同見解的,或對操作規范中沒有提出要求又涉及基本問題的細節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的,進行師生討論,最后教師對相關問題進行總結。
本課題組針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院校的客觀條件和教學特點,提出了藥學實驗基本技能PBL教學法。該法在實踐上具有可行性,適用于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院校,即使是教學資源較缺乏、科研條件較差的院校都可以順利實施。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掌握實踐技能,同時鍛煉學生的思辨思維,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提高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藥學人才的創新能力具有較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