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林國,張園園
(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 南陽 473061)
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主要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培養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與其他培養學術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職高專更加注重實際技能的培養[1]。藥理學是高職高專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在指導臨床用藥和公眾健康服務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職高專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課程與基層醫療機構崗位需求銜接方面仍存在著課程標準設置、現行教材設置和現行課堂教學與崗位需求銜接不足等諸多問題[2]。我校積極開展以基層醫療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將臨床病例和藥歷引入教材,基于崗位需求構建了新的課程體系。本研究擬對已構建的課程體系教學效果進行探討,以期為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鑒。
以我校2019—2020學年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選取89人作為實驗班,應用以基層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體系開展藥理學教學,另選取108人作為對照班,采用傳統授課模式進行教學。
組織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藥理學教授和藥學部藥師,研討并篩選典型的臨床病例和藥歷,構建經典病例資源庫。根據病例涉及的藥理和臨床知識構建藥理學知識體系,以病例為模塊,以待解決的問題為任務驅動,以小組討論病例和藥歷的形式進行教學。
1.2.1 教學要求 實驗班授課方式:課前一周教師在學習通平臺發布教學病例和待解決的問題,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課前預習。課中,教師點評學生預習情況,布置任務,組織小組討論。課后,布置作業。對照班授課方式:教師講、學生聽并記筆記。
1.2.2 評價指標 評價內容包括同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期末總評成績3方面。同行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采用匿名問卷調查形式進行。期末總評成績=實驗考核成績(20%)+理論考核成績(80%),采用百分制。同行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結果采用非參數檢驗,期末總評成績采用t檢驗,以上統計分析均通過SPSS 22.0軟件進行。
參與本次課程體系改革聽評課的教師共16人,發放調查問卷16份,回收有效問卷1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結果見表1。聽評課教師認為實驗班“更易達到教學目標”“備課和教學更加精準”和“教學設計更加突出職業特色”的占比分別為87.5%、87.5%和75.0%,遠遠高于對照班的43.7%、18.7%和31.2%,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教師問卷調查結果[n(%)]
參與本次課程體系改革的學生共197人。期末發放調查問卷197份,回收有效問卷19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結果見表2。實驗班完成預習作業和課后作業的分別為89.9%和98.9%,遠遠高于對照班的47.2%和75.9%,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班認為“學習興趣提升”“更有利于了解‘必需’知識”以及“更有利于課程知識的掌握”的學生占比分別為83.1%、89.9和92.1%,高于對照班的53.7%、57.4%和65.7%,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學生問卷調查結果[n(%)]
實驗班期末總評成績高于對照班(P<0.05),見表3。
表3 兩班學生期末總評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班學生期末總評成績比較(±s,分)
班別 總評成績 χ2P對照班實驗班66.92±13.49 80.49±7.12-9.090.00
現行的藥理學內容大多以系統為單位,過于強調共性機理,對于藥物的個性強調不夠,特別是對臨床常用藥物的講解不夠深入,與基層醫療機構崗位需求脫節嚴重。要切實發揮職業教育優勢,進行教學內容整合,不同學科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和交流,依據常見病和多發病所涉及的藥物,以基層衛生服務崗位需求為主線,突出傳統藥理學知識結構中非重點而在基層醫院中卻是常用藥物藥理知識的介紹[3]。本研究發現,通過運用以基層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體系開展教學,更易達到教學目標。此外,教師能根據崗位需求摒棄一些在臨床上少用或者不用而在教科書上出現的藥物,重點講授基層醫療機構常見病和多發病相關藥物的藥理學知識。
藥理學多涉及藥物的作用機制,知識枯燥,且以系統為單元的藥物種類繁多、面面俱到,知識結構松散、理論性非常強。學生在學習藥理學之前尚未接觸臨床課程,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臨床表現以及治療缺乏認識,無法將藥理學知識與臨床應用有機結合。因此,學生對于藥理學的學習主要以記憶為主[3],極易失去學習興趣,出現厭學情緒。本研究通過以基層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體系開展教學發現,學生不但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完成率有了提高,而且學習興趣也有了極大提高。此外,新的課程體系讓學生認識到藥理學在臨床應用中的地位,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學習更有針對性,提升了學習效果。因此,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以基層崗位需求為導向,對傳統課程體系進行整合與優化,堅持“必需和夠用”原則,才能提升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院校臨床醫學專業開展的藥理學課程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所必需的知識切合度不高,所用教材內容與崗位需求所必需的知識點針對性不強,教學重點的專業性不夠突出[4],課程設置和知識構架不切合崗位實際需求,嚴重影響學生的職業發展。本文以基層崗位需求為導向進行教學改革,能有效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藥理學教學效果,然而其長遠效果還有待于擴大觀察對象的數量、延長觀察時間以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