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盼玉 ,尚亞輝 ,朱 博 ,2*,郭詞婷 ,王 晶 ,靳建永 ,張晨曦
(1.新鄉醫學院護理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2.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3.新鄉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為了增強公眾的心理防御能力,2020年1月26日,國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指出要掌握各類人群的心理動態變化,對不同人群實施分類心理危機干預,同時有組織有序地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1]。而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將會是一個重要的研究人群,他們正處于醫學知識的學習階段,對疾病了解和認識局限于理論理解,缺乏實踐經驗[1]。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封閉也意味著他們無法通過同齡人支持小組和面對面的學校交流獲得信息資源。當面對公共衛生事件時,擁有的醫學知識會使醫學生更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反應[1]。
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受過專業培訓的領導者帶領與其年齡相當的同學,運用適當的團體心理輔導模式,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適度的自我表露、充分的討論、默契的合作等,從而在認知和行為上發生改變,提高心理適應能力[2],達到使每位成員成長和發展的目標[3],相較于傳統心理輔導形式更具便捷性、互助性和廣泛性等特點[4]。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聯網打破了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5],能夠隨時隨地為居家隔離醫學生提供在線心理支持,降低因面對面接觸而傳播病毒的風險[6]。而目前鮮有將互聯網與朋輩團體心理輔導進一步融合的實踐及報道。2019年初,國務院印發的《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中[7]鼓勵信息技術與心理服務應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互聯網+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干預方案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推動心理健康工作改革創新的必然選擇?;诖耍狙芯吭诠陋毟小W業倦怠和心理彈性水平3個指標的基礎上,以“互聯網+朋輩團體心理輔導”為切入點構建醫學生心理干預方案。
采用網絡宣傳和自愿報名方式線上招募了某醫學院校50名醫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平衡了年級、性別等因素后,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人。納入標準:自愿參加;知情同意;遵循保密原則;基本生活軌跡為居家隔離;能夠配合階段干預;排除心理障礙。
采用問卷調查、半結構訪談及文獻回顧法,于2020年7月12日8時至7月17日20時調查評估新冠肺炎疫情下316名居家隔離醫學生的孤獨感、學業倦怠與心理彈性狀況,了解醫學生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的心理健康現狀及對干預方案設置的要求、建議等(見表1),在此基礎上,根據醫學生群體的特點制訂“互聯網+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干預方案。
表1 醫學生孤獨感、學業倦怠與心理彈性狀況
2.2.1 活動目標 構建并論證“互聯網+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方案,改善醫學生應對COVID-19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孤獨感與學業倦怠現狀,增強其心理彈性與職業認同感。
2.2.2 活動流程(見圖1)通過QQ群每天推送有關醫學生孤獨感、學業倦怠與心理彈性的文章、視頻。每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都包括“熱身、互動、分享、總結”4個環節。熱身環節:在團體活動開始時,先進行“猜明星”“猜成語”“你畫我猜”等網絡小游戲,活躍團體氣氛。互動環節:每次輔導都有一個核心主題,根據主題,運用觀看視頻、暢聽音樂等方式組織成員討論、體驗和感受。分享環節:成員一起分享心得體會和收獲,反饋課程滿意度??偨Y環節:在團體活動結束之際,成員一起回顧總結,同時結合本次和下次輔導主題布置作業,下次輔導時分享作業。在每次團體心理輔導后,成員可以通過QQ“樹洞氧吧”專欄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朋輩輔導員進行固定時間網絡傾訴。
圖1 活動流程
2.2.3 活動內容 第一單元:有緣相聚,叩響“心”門。領導者介紹朋輩團體心理輔導的相關知識,宣讀團隊成員守則和知情同意書。成員討論并提出疑問,領導者予以解答。(1)滾雪球,分組開始“滾雪球”式介紹。第一人介紹自己的居住地、性格特點、姓名(比如“我是來自鄭州的活潑開朗、古靈精怪的×××”);第二個人重復介紹一下第一人的情況,再介紹自己;第三人重復介紹前兩人,再介紹自己;以此類推,最后一人需復述所有人的情況,最后介紹自己。(2)觀看“這就是命”視頻、“奧巴馬開學第一課”演講視頻。本單元的目標是讓成員了解團體性質、目標及團體規范,促進成員之間相互了解,另外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定位,認清現狀。
第二單元: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1)小小動物自畫像:每位醫學生畫一個能夠代表自己形象的動物,不署名,將作品發到群里隨機抽取,讓大家猜一猜他的性格是什么樣的,最后領導者予以補充,并且詢問作畫者是否認同。(2)觀看視頻“青少年網癮抑郁怎么辦”,希望醫學生在居家期間使用合理的措施來放松心情。本單元目標是讓每個醫學生更深刻直觀地了解內心真實的自己與他人眼中的自己,緩解焦慮壓力,坦然接納自己,更適應假期生活。
第三單元:眾人劃槳開大船。(1)故事接力:領導者準備1個話題,參與者圍繞話題按照特定順序依次往下編故事,要求故事有開端、發展與結束,流暢吸引人。(2)誰是臥底:領導者提前準備詞語,其中有3個人所持詞語與其他人的不同。每人說一句話形容自己所拿詞語,不能與其他人的形容相同。拿有臥底詞語的人,盡力與其他人形容的詞語相同,以防被抓出,3個臥底被抓出即為游戲勝利。(3)辯論“合作與競爭哪個更重要”:鼓勵成員給出各自觀點及支撐依據,最后領導者總結,并讓大家觀看一個小視頻:“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通過這些活動讓每個醫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合作與競爭在實踐中的重要性,讓成員之間更加了解。
第四單元:心理技巧。(1)情緒樹:引導成員在群里分享交流自身呈現的不良情緒及常用的疏解方法。(2)K歌之王:事先準備20首歌曲,一首一首播放,最快最準確在群里發出歌名的醫學生計有效次數一次,依次累計,有效次數最多者獲勝,獎勵一個小紅包。(3)觀看《尼克·胡哲》視頻:希望成員能夠學習尼克·胡哲積極樂觀的精神,在面對困境時能夠不放棄。(4)播放純音樂《My soul》:為大家指導如何做深呼吸訓練來合理控制情緒。(5)分享與討論“哪些食物可以緩解孤獨感、學業倦怠和增強心理彈性”:幫助大家通過飲食合理宣泄情緒。通過這些活動來幫助大家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技巧,合理宣泄不良情緒。
第五單元:我的信念我做主。(1)分享案例,講解情緒認知控制ABC理論中A、B、C分別代表的含義,加深醫學生的理解。(2)熱身活動:領導者提出3個貼近生活的負性事件,其余醫學生嘗試從積極的角度剖析這些事件。(3)“錯誤認知”心理知識案例分享:用案例中主人公的個人成長史使大家明白要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通過溝通、交流建立合理信念來對抗不合理信念。
第六單元:自我管理,時間管理。(1)討論一分鐘的價值:觀看《一分鐘的震撼》并討論觀后感,希望大家認識到時間的價值,珍惜每一分鐘。(2)時間餡餅:觀看《穿越火線》路小北的一天,畫出兩個餅圖,分別描述自己沒有規劃的一天和有規劃的一天,對比留給學習時間的變化,希望大家能做好時間管理,有規劃地生活。通過這些活動來幫助成員認識時間的價值,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幫助他們尋找解決方法,改變成員的行為習慣。
第七單元:學業理想。(1)人生價值拍賣:用一千萬(道具錢)拍賣自己最想要得到的人生價值,使成員明白內心最深處的選擇,并為之奮斗。(2)我的5樣選擇:在眾多人生價值中挑選5樣,幫助醫學生理解人生有多樣選擇。(3)未來規劃分享:成員分享自己對未來的近期及遠期規劃,互相監督,實現自己的理想。(4)觀看《總裁語錄》關于職業規劃的視頻:幫助成員做職業規劃。本單元目標是幫助成員探索學習動機,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
第八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1)團體回憶錄:討論在之前的7次課中有哪些感觸很深的瞬間,或者是喜歡的環節,成員討論結果有“人生價值拍賣、猜歌名、誰是臥底、小小動物自畫像”等活動。(2)觀看《醫學生的進階之旅》視頻:分享自己剛踏入醫學院校接觸動物標本時的心態。(3)穿越時空的對話:組織團體成員對某個朋友/未來的自己互贈祝愿。通過這些互動環節帶領成員回顧整個團輔過程,討論在團體中的自我成長,使活動在溫馨、輕松的氣氛中結束。
2.2.4 選拔并培訓朋輩輔導員 采取推薦和自愿申請兩種方式報名,通過填寫高校朋輩輔導員勝任特征結構問卷[8]和《自我介紹表格》、圍繞給定主題設計團體活動方案、進行線上試講3輪選拔,最終確定某醫學院校4名朋輩輔導員作為主試,每人2次課,共8次課。所有朋輩輔導員都曾經體驗過團體心理輔導的全過程、觀摩過教師帶領的團體心理輔導。在正式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前,朋輩輔導員閱讀并簽署了《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契約書》,自主學習團體心理輔導的相關課程,進行多次網絡團體心理輔導的實習演練,使其能夠熟練掌握操作研究程序[9]。每次輔導后,一方面,填寫《網絡朋輩團體心理輔導記錄表》;另一方面,接受研究者的督導,分享本次輔導的歷程、感受及經驗,以便調整下次輔導的方向。對于督導,需要保證時間和質量[10]。
2.2.5 選擇恰當時間 以短時限的團體活動為主,于每周三、周六晚8:00—9:00進行團體干預,每周2次,每次 60 min,共 8次,持續1個月;通過QQ開設“樹洞氧吧”專欄,成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朋輩輔導員于每周四、周日晚8:00—9:00進行匿名訪談;通過QQ群于7月21日—8月21日每天早上9:00推送一次高質量的醫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2.2.6 準備合適平臺 選用QQ、釘釘等平臺,其功能有趣多樣、使用流暢方便,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居家隔離醫學生的常備軟件。
圖2 團體心理輔導反饋評價
從實驗組對“互聯網+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效果的反饋評價可以看出,前8次團體心理輔導成員的投入程度、有效性、滿意程度均比前4次團輔有所提高,說明大多數成員對團體活動給予積極評價。在問卷的開放性問題中,94.12%的成員表示“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愿意再次參加網絡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活動”,70.59%的成員表示“期待線下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等。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對目前心理健康信息化發展成果的一次綜合考驗[11]。隨著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發展,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將與新媒體技術進一步融合[12],這對傳統的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沖擊,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思考。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利用互聯網和朋輩力量去優化和調整醫學生孤獨感、學業倦怠和心理彈性的模式是值得探究的。在今后的研究中,還可以運用“互聯網+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對醫學生的其他心理素質進行干預,從而提高醫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3],豐富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工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