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素華 ,楊 秋 ,何 玲 ,楊佩睿 ,車小雯
(1.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川 南充 637000;2.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1331)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經躍居世界首位,是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健康最常見的終身性疾病之一[1]。老年糖尿病患者受年齡、疾病影響,機體免疫力下降,發生感染的概率明顯增加[2]。尤其是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手術本身影響機體免疫力,手術切口等還會增加致病菌入侵的概率[3]。循證護理通過提出問題,尋找最佳證據,并運用證據制訂護理措施,能顯著提高護理效果,降低感染發生率[4]。本研究對我院糖尿病術后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在預防術后感染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需要擇期手術的糖尿病住院患者226例,隨機分為兩組,各113例。對照組男性 56 例,女性 57例;年齡 45~71 歲,平均年齡(64.5±2.1)歲;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病程(3.2±0.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4例,高中68例,大專及以上11例。循證組男性55例,女性58 例;年齡 46~73 歲,平均年齡(64.5±2.3)歲;糖尿病病程 1~8年,平均病程(3.4±0.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68例,大專及以上13例。在年齡、性別以及糖尿病病程等方面兩組患者之間差異不明顯(P>0.05),一般資料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是在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前提下開展。納入標準:(1)經臨床診斷均符合1999年WHO所制訂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患者;(2)本次研究入組患者均需接受擇期手術治療;(3)患者在入組前未發生任何感染;(4)患者住院期間治療以及護理的依從性好。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特點,提升患者依從性,提高患者血糖達標率,降低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2)保證病房通風良好,保證患者皮膚清潔、穿著舒適衣物,以免刺激皮膚,造成皮膚破損,增加感染概率。(3)對于發生感染的患者,做好隔離工作,密切觀察其體溫變化、血糖水平以及用藥情況,特別注意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者,預防耐藥菌產生。(4)護理人員的每一步操作都在無菌環境下進行,在為患者進行藥物更換等操作時佩戴無菌口罩,勤洗手消毒,特別是在進行侵入性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造成患者組織損傷,從而降低感染發生率。
1.2.2 循證組 循證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循證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明確循證護理問題。首先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組內成員主要包括護理人員、責任護士以及護士長,在小組成立后組織組內成員進行循證護理相關知識培訓,在每次培訓結束后對組內成員進行考核,對于考核成績欠佳的護理人員加強培訓,增強其循證護理技能。然后由組內成員對糖尿病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本次研究分析所得出的相關因素主要有患者血糖控制情況、皮膚護理情況、抗生素使用情況以及患者低體溫護理等[5]。(2)尋找循證護理支持。由小組內成員進行循證支持查詢,通過文獻檢索等方式了解導致糖尿病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相關因素。本次研究文獻檢索關鍵詞為“糖尿病”“醫院感染”“因素分析”“炎癥因子”,然后根據檢索結果結合我院以往臨床案例進行分析總結。(3)循證護理評價。對于所獲得的文獻進行嚴格評審,在進行評審時依據臨床流行病學相關標準,結合自身工作經驗以及本院實際情況,評價文獻的可靠性以及實用性,然后根據最終的整理結果,制訂真實、有效、可實施的護理方案[6]。(4)循證護理方案制訂。本次研究所制訂的循證護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同對照組,并對患者進行自身疾病相關知識健康宣教,綜合評價住院期間的身體狀況,對于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進行嚴密監控,特別是對圍術期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治療方案以及護理方案,提醒患者所要注意的事項,提高患者對于治療以及護理的配合度。②定期為患者進行血糖監測,使患者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時,可以根據醫囑,給予患者適量的胰島素以及葡萄糖治療,調整患者血糖,使其可以在相對穩定的范圍內[7]。③對于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抗生素的應用非常廣泛,抗生素的合理應用可以降低患者發生感染的概率。術前30分鐘可以為患者靜脈滴注抗生素,對于手術時間>3小時的患者,在手術進行中,可以給予患者克林霉素、喹諾酮類藥物等進行靜脈滴注。④術后患者會臥床一段時間,對于受壓皮膚可以涂抹凡士林,更換軟墊,降低受壓部位的壓力,以免患者發生皮膚破損。對于出現皮膚紅腫、破損的患者及時給予抗菌處理。
(1)對兩組患者住院期間感染發生情況進行統計,主要記錄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以及皮膚黏膜感染等。(2)檢測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水平。取患者清晨空腹上肢靜脈血,離心獲得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分別對促炎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以及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抗炎因子:白細胞介素-10(IL-10)、白細胞介素-4(IL-4)以及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水平進行檢測。(3)檢測兩組患者血糖水平,主要檢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餐后2小時血糖(2hPG),采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
數據應用SPSS 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性差異。
循證組住院期間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住院期間感染發生率比較[n(%)]
干預后,循證組促炎因子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促炎因子水平比較(±s,pg/mL)

表2 兩組促炎因子水平比較(±s,pg/mL)
注:ta、Pa為循證組干預后與對照組干預后相對比
組別 時間TNF-αIL-1βIL-6對照組 干預前干預后tP循證組 干預前干預后tP ta Pa 77.7±20.6 64.3±16.2 11.973<0.05 80.5±18.2 47.3±14.2 12.974<0.05 12.074<0.05 24.7±4.7 20.9±3.5 14.972<0.05 22.6±3.1 12.4±3.9 14.072<0.05 11.074<0.05 645.7±80.1 321.6±56.0 13.084<0.05 683.2±45.3 81.6±82.3 14.082<0.05 13.942<0.05
干預后,循證組抗炎因子IL-10、TGF-β以及IL-4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抗炎因子水平比較(±s,pg/mL)

表3 兩組抗炎因子水平比較(±s,pg/mL)
注:ta、Pa為循證組干預后與對照組干預后相對比
組別 時間IL-10TGF-βIL-4對照組 干預前干預后tP循證組 干預前干預后tP ta Pa 11.1±1.1 13.2±4.1 19.241<0.05 10.4±1.3 14.3±2.1 17.625<0.05 13.457<0.05 15.1±3.9 19.3±4.8 14.822<0.05 15.5±2.7 30.5±2.9 11.574<0.05 14.673<0.05 20.5±4.3 26.4±3.2 12.742<0.05 21.2±5.2 36.5±3.5 11.674<0.05 13.672<0.05
本研究顯示,循證組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概率明顯降低,且患者的炎癥反應情況得到明顯改善。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明,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礙,會導致患者發生各種感染疾病的概率增加[8]。本研究通過循證護理查閱文獻尋找相關證據有以下幾點:(1)糖尿病患者常會伴有營養不良等情況,蛋白合成不足以維持機體蛋白分解,降低抗體、免疫球蛋白等免疫蛋白的生成,損傷機體體液免疫功能,增加患者感染發生率。(2)糖尿病患者與健康人相比,尿液中葡萄糖含量明顯增加,而葡萄糖可以促進致病菌生長繁殖,增加患者泌尿道感染的概率。(3)血脂代謝紊亂常常發生于糖尿病患者,阻礙氧氣以及營養物質的傳遞,使機體抵御感染的能力降低,而且高血脂會導致血管硬化等疾病,使組織處于缺血、缺氧狀態,為厭氧菌提供良好的繁殖空間,使患者發生感染的概率增加[9]。針對以上原因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循證組感染發生率降低。
炎癥因子水平能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程度,當機體受到外界致病菌刺激后,自身免疫系統會分泌大量因子抵抗外來入侵,炎癥反應就是其中最明顯的因子水平改變。本研究對兩組患者促炎因子以及抗炎因子水平進行分析發現,循證組促炎因子TNF-α、IL-1β 以及 IL-6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且循證組抗炎因子IL-10、TGF-β以及IL-4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說明循證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癥反應,緩解患者應激,更有利于患者對于外界致病菌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