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歆歆
(金陵科技學院體育部 江蘇 南京 211169)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豐富了“完整的人”思想,提出“個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概念,“完整的人”是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的人,人的才能是本質力量的集中體現,具體表現為人的品德素養、體力智力、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諸多要素的協調。定向越野是以中長跑技術為基礎的體育運動項目,不論是從奔跑的持續時間還是穿越叢林的體能消耗來看,對學生心肺功能和肌肉適能以及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都是一種挑戰。課程思政是圍繞國家提出的立德樹人目標,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所有學科、課程、教學、管理等結合的舉措。為貫徹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及《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等重要文件精神,本著“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的指導思想,在“完整的人”視域下探究定向越野思政教育功能,并且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是定向越野教學改革有待深入探討的問題。
定向越野是一項體力與智力并重的運動,能夠促進大學生生理、心理、人際交往的健康發展,也蘊含豐富的思政育人功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全面發展人的能力,勞動能力是基礎能力。馬克思認為,勞動力指體力與智力,只有具備勞動能力,才能擁有其他能力。人的全面發展首先要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才能開展社會實踐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成為“完整的人”。
實現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的“完整的人”,首先要實現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身體素質決定著人的全面發展的體力勞動得以實現的基礎。定向越野是以中長跑技術為基礎的耐力性運動項目。從跑圖距離來看,定向越野競賽項目跑動距離大多集中在3-10km;跑動時間在15-70min之間,屬于中長程耐力;在叢林中奔跑,受植被、坡度、低矮灌木的影響,能力消耗增加了26%-72%,能力消耗明顯。定向越野百米賽則全程要求參與者快速讀圖、打點、標定方向,這對參與者的速度和靈敏度都有較高的要求。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身體素質指標每項與參加定向越野訓練前都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參加定向越野訓練可以提高學生50m、1000m、跳遠、肺活量等身體素質。
“完整的人”包括心理素質與其他素質等諸多要素的協調發展,可以有發展上的不同和差異,但是缺一不可,否則那就不是全面發展的“完整的人”。參加定向越野的青少年學生在心理素質各指標上也有顯著性差異。青少年學生在心理指標焦慮、抑郁、安全感、人際關系等方面均有提高,還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自控能力。定向越野除了個人賽,還有接力賽、團隊賽等團隊項目,在團隊中隊員之間積極配合,團隊協作,分工明確,較大的提高了參與者社會合作心理。定向越野的場地大多在戶外,在有山有水有叢林的大自然中,通過自然環境的渲染可以使參與者愉悅心情,激發了出珍惜和平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愛國情懷。長距離、長時間奔跑會因氧氣不能充分供應身體所需而出現各種身體不適,這時“極點”會出現,要靠頑強的意志克服不適。拿圖跑動的過程中需要參與者注意力高度集中,要以自律、果斷、積極進取的心態完成練習。
馬克思主義理論蘊含著豐富的實踐思想,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石。“完整的人”能夠實現對社會關系的全面獲得,實踐教學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實踐活動,是社會關系全面獲得的重要途徑,是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定向越野教學實踐內容是熟練掌握識圖用圖、使用指北針、實地定向,利用定向越野技術參與團體活動開展實踐活動,增強溝通、人際交往等社會適應能力。在定向越野思政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規則意識、良好的意志品質,提升智力、體力,懂得欣賞大自然的美等,使學生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以及培養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新興應用型人才是相契合的。
“完整的人”視域下開展定向越野教學對于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但是通過調查了解,目前國內定向越野思政教育教學存在著諸多的不足,教學內容的構架、教學方法的使用、學生的積極性、課程的教學投入等諸多方面,都未能達到定向越野思政教育教學的育人功能。
通過調查了解,目前我國校園內開設定向越野教學的情況很不均衡,總的來說全國開課率較低,突出問題在于定向越野在校內開設課程內容的單一性,在理論框架上沒有系統的理論、結構、技術、戰術之分,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也沒有形成系統的主線,在實踐操作層面上定向越野課程中學生除了需要了解地圖上的圖例說明、點標說明,還需要參照實物能夠理解地貌符號和顏色,受場地限制以及地圖限制,學生在熟悉的校園環境下,對于實踐教學的內容上是一種挑戰,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較少,學生身體素質、意志品質、奮斗精神都難以得到鍛煉和提升,很難實現馬克思主義人全面發展的“完整的人”。
定向越野傳入我國以來迅速發展并得到了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喜愛,部分高校相繼開設了定向越野這門課程,但是定向越野教學主要形式屬于國防教育范疇的通識教育選修課,定向越野的教材不統一,教學方法不一致,定向越野課程思政教學可以參考和借鑒的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多數是使用定向越野訓練方法在課堂中進行教學,又受到場地的限制只能簡單將路線圖給學生跑;講授理論部分知識,如圖例說明上的不同顏色、特殊標志物等,單純通過講解法并不能直觀讓學生準確理解,這對定向越野課程的發展非常不利。定向越野課程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但是課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以單純的說教或者生搬硬套的方式開展,很難全面達到課程思政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定向越野課程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授課程的教師大多數是田徑專業教師或軍事理論教師,在課程思政育人方面軍事理論課教師相對還有一定思政理論基礎,但是總體來說,定向越野課程教師思政育人素養還遠遠不夠,沒有經過專門系統的定向越野課程學習、專門的定向越野技術知識培訓、相關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培訓等等,尤其是在定向越野教學中需要標準的地質測量圖、標準的校園圖,同一張校園圖設置不同的路線,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制圖技術基礎之上設計豐富的思政元素的主題教育。教學場地設備受限,定向越野對于場地的特殊要求,開闊、安全、多變是提高定向越野技術的有利因素,但是在校園內一般場地比較單一、信息量較少、場地面積不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定向越野教學效果;教學需要一套電子打卡器、指北針、點標旗等專業設備,每次使用地圖需要彩色打印,一次性耗材較貴,因此需要一定的資金、人力、物力的支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課程教育改革可以看作是馬克思“完整的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在我國教育領域的具體實踐,緊緊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么樣培養人”這一基本問題。在定向越野課程教學改革中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以需求為基礎,以全面發展為目標開展各項改革。
人的全面發展最終目標指向“完整的人”,其內涵集中體現為人的需要得到充分滿足,教學內容滿足學生所需求的知識和技能,滿足學生能夠提升適應社會發展的各項能力。因此,應以實踐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實際構建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參考資料,根據學校特殊性和人才培養方案,在開足體育課的基礎之上,加強定向越野課程思政和教材體系建設,系統構建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利用校外環境資源,多開展校外定向越野實踐練習,通過課外豐富資源的整合,彌補校內場地受限的不足;課堂上設置多條路線、多個迷惑點、人工設置特殊標志物、開展課程思政專題定向越野比賽等等豐富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強調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全面滿足人的個性發展需要,在定向越野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個性化需求,因材施教,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學生綜合情況,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創新性的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線上教學作為輔助工具,利用線上開設的定向越野網絡課程、定向筆記app、微信等現代教學方式融合線下定向越野課堂教學,融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精神等課程思政元素,調整以往只重視結果的考核方式,注重課程思政教學過程的方式方法,使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實現定向越野技能提升和各方面思想政治素養提高。
高校相關部門要重視定向越野課程思政教育所帶來的價值,配齊配強定向越野專項體育教師,通過“國培計劃”等加大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育人能力,鼓勵支持、提供機會參加定向越野技能知識培訓、組織校園定向越野競賽、參與省級國家級定向越野競賽,增加教師各方面的業務能力。在校園上廣泛推廣定向越野項目的愛國情懷、奮斗精神、規則意識等思政教育價值,提升學生定向越野基本技能,使更多人通過各種渠道更多了解定向、理解定向并從中吸收到定向越野教學的價值。定向越野教學中提供基本的場地設備保障,加大財力、人力、物力的支持,保障好定向越野課程正常有序開展;統籌整理社會資源,綜合利用社會上定向越野俱樂部等社會資源參與開展定向越野競賽。從基本保障出發,做好“完整的人”視域下定向越野教學的改革新舉措。
“完整的人”視域下定向越野思政教育有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社會適應,是實現人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應該重視定向越野思政教育的價值和意義,發現目前定向越野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并不斷完善和改進,加強制度保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總結經驗做法,加強宣傳。堅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圍繞“完整的人”的目標,聚焦教師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構建、教學方法創新、全方位育人實踐協同推進,實現課程思政與“完整的人”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