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慕葉
摘要:以主題活動的方式開展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是小學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是對傳統德育教育進行的有效補充,也能夠使小學生切實地了解并感受相關主題教育內容,積極實踐與主體精神有關的思想道德行為。在"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下,提升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品質顯然刻不容緩。針對此,本章主要從小學主題型德育教育活動的基本內容談起,并結合小學生實際情況,對提高小學德育實效給出了思路與建議。
關鍵詞:主題活動;小學德育;實施途徑;德育實效
前言:主題性教育是德育主體活動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一個成功的活動主題是德育活動成功的保障,而一項有意義的德育活動首先就應該具有相應的德育意義,這就必然需要老師具有優秀的策劃德育主題活動的領導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教學活動,如此方可達到相應的德育成效,從而有助于小學生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從而有效地推動他們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從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并引導他們身心健康幸福地發展。
一、積極運用藝體主題教學活動,增強德育實效性
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小學生們好玩好動,很愿意開展不同的課外實踐活動,所以老師們可以充分發掘小學各類教學資源,從藝體主題活動角度入手來豐富德育實踐活動方式,以藝體主題活動來引發學生對參加課外活動的興趣,從而幫助學生通過在參加活動過程中受到良好德育教育,并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德育教育成效。
比如,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老師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興趣和喜好,合理挖掘目前小學課程中的各項教學資源,并積極利用如美術、乒乓球、跳舞、武術,以及韻律操等有關的校本教學課程來創設藝體主題活動,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們參加藝體主題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為啟迪小學生的政治思想,培養他們的良好性情,老師還可以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圍棋和象棋等藝體主題活動,并利用課間時間指導學生們對戰博弈,給學生創造一種有利于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場地與空間。
另外,在藝體主題教學活動中,老師也要注意多給學生創造幾個展示自我的好時機,比如在一周中抽出某一節課來引導學生獨立展示自己的才藝,或者輪流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以此來鍛煉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切身地感受到藝體主題活動的興趣和喜悅感,最終就能夠在調動學生參加課外藝體主題活動興趣的同時,通過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思想教學,從而顯著提高了思想教學的總體效益。
二、開展以節日、節慶為主題的活動,增強德育實效性
其實,我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老師完全可以利用傳統節日來開展節日主題活動,帶領小學生們感受、學習傳統文化,提升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這相對于說教式的德育教學方法具有絕對性的優勢。
比如:在"清明節"時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祭奠祖先"的節日主題活動,以此來加深學生們對先人的崇敬之情;在"國慶節"和"八一建軍節"時,學校可組織學生進行有關抗日等相關的節日主題活動,如老師可以給學生放映一些有關抗日戰爭時的宣傳錄像,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愛國情感,力求可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愛國情感,最終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與品質。另外,學校還可根據一些特殊的時間,組織藝術節或文化節等主題活動,以促使小學生在參加學校節日等主要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與集體主義教育,以訓練和增強學生的組織能力與審美觀念,并確保學生的健康發展。
三、積極運用班會主題活動,以增強德育實效性
班會是學校德育課程中十分關鍵的一條途徑,利用專題班會時間,可進行專門的主題活動教育,如結合感恩、社會責任心等相關專題,以辯論、演講比賽或閱讀大賽等各種主題班會方法,來帶動學校就特定德育課程主題,來進行專項工作或主題德育活動,能夠明顯提高學校德育有效性。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們除考慮學校德育教師的教學目標之外,還一定要高度重視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和喜好等,并科學合理地制定了班隊會主要教學活動的教學內容、方法及其具體實施過程。
如:為培育小學生的"感恩"意識,教師可以在開展感恩教育時期,借助班會時機,以"感恩社會"、"感恩教師"、"感恩父母"等作為班隊會的討論主題,并帶動學生們積極地展開討論,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為進一步培育學生的感恩意識,老師還可以在班會即將結束之際,給學生布置一份“寫給爸爸媽媽的一份感謝信”這樣的任務,寫信的這個環節使孩子們回想起父母對自己的點滴照顧,進一步增強了孩子們的感恩之情,這樣德育教育的有效程度遠高于傳統的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
四、積極運用課外主題的教學活動,增強德育實效性
除了在課內開展主題教學活動之外,老師們也不要忽視了開辟課外德育教育的空間,合理地利用課外學習主題活動來帶領孩子們接觸德育教育元素。小學生缺少實際生活經驗,他們在各種專業知識的積累上也不夠,因此老師在確定課外主題活動的時候,一定要高度重視并充分考慮學生參加課外主體活動的安全性問題,且一定要保證小學生能夠勝任相應的社會實踐主體活動,并以此來保證學生在課外主題活動中能夠掌握所必需的德育教育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德育教學的品質和成效。
如:為培育小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感恩意識等,教師還可組織或引導小朋友們進行以"社會義工"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當一回敬老院的志愿者,協助監督社會廢棄物分類的工作、閑置物資的收集整理與捐獻,孩子們積極參與到這樣社區實踐活動和社區服務中,以培育他們社會責任感,讓小朋友們學會尊敬別人,并培養文明的生活習慣,從而促使他們健康地發展。
再如:教師也可組織小朋友們進行以"環境保護知多少?"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指導小朋友們在課后積極地查閱環境相關的教育資源,讓他們切身地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意義,從而切實約束自身的言行。如不隨地丟廢棄物、減少使用一次性難以降解的個人生活用品等,以達到通過主題實踐活動來實現環境德育教育的目標。
結語:綜上所述,主題教學活動是增強小學德育有效性的一種有效手段。各類主題活動內涵鮮明,方法靈活多樣,與小學生心智發育特征相匹配,也正是對我們傳統德育教育的有效彌補。因此我們應該切實意識到主題型德育活動的價值和重要性,并采取科學合理的策劃與執行,以促進小學德育發展到新的一個階段,并切實地把小學生培育為能擔當中華民族崛起大任的世紀新人。
參考文獻:
[1]吳夏琳.小活動大智慧——探尋主題活動在小學德育中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19(49):1.
[2]李娜.分析主題活動在小學德育中的重要性[J].時代教育:下旬,2020(6):1.
[3]王巍.小學德育主題活動有效性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