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帥 朱華斌
摘要:當前,國家相關部門根據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客觀性和精準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并出臺了相應的要求及規范,但在實現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可塑性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企業必須認識到環境監測數據的重要性,加強對各種污染物質的監控力度,將環境監測數據與城市的長遠發展緊密結合,不斷改善國民的生活環境。本文就環境監測數據的重要性及影響條件展開討論,希望可以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環境監測數據;重要性;影響條件
引言
近年來,由于人為因素、氣候變化等原因,惡劣天氣逐漸增多,水土流失越發嚴重,沙塵暴和滑坡頻發,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隨著人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不斷提高,已不再局限于各類污染物排放帶來的健康問題,已上升至維護地理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綠色發展方面。因此,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環境污染問題的多樣性,用新的思路和方法來認識和處理環境污染問題,所以,自然環境監測正逐步從一般意義上的大氣污染因子監測向生態自然環境監測延伸。
1.環境監測發展歷程及現狀
1.1環境監測發展歷程
中國最早開展生態和自然環境監測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至今,已進行了一系列關于自然環境資源和環境污染的調查與科學研究工作。截至目前,環境保護部、中科院、財政部、林業局、國家海洋局、國家氣象局等先后建立了一批生態科學研究和自然環境監測站,如環保部環境監測網站。在建立的環境監測站中,如新疆戈壁生態與自然環境監測站、昆明市官渡區生態自然環境監測站、南極中山站近岸水域生態自然環境監測等皆是在這一階段中建立的;而內陸地區濕地公園環境監測站,是以洞庭湖濕地公園環境監測為主導,蘇州太湖等湖泊濕地公園隨即也開展了濕地公園環境監測;深海環境監測網以天津(渤海地區)為依托,而廣州(大灣鎮)、上海(長江口)是開展典型港口和漁場深海環境監測的技術骨干;森林環境監測站包括吉林省撫松山森林環境監測站、武夷山森林環境監測站、福建西雙版納森林環境監測站、云南熱帶叢林環境監測站;河段環境監測網有湘江和二峽環境監測網;農牧環境監測站有江蘇大豐縣農牧環境監測站;土地環境監測站有黃山市安寧土地環境監測站、湖南張家界(武陵源區)土地生態與自然環境監測站。財政部在我國省、縣兩級建立了4個監測站和420多個監測點,形成了生態和自然監測互聯網。在農牧業方面,林業局配備了山地森林生態精準定位科研站11個;在水產業方面,國家海洋局在寧波舟山、福建廈門設有深海環境監測站2個;國家氣象局共有70個環境監測站,用于觀察某些氣候要素與植物生長發育的關系;中國科學院在全國重點生態區設有52個生態精準定位科研站,用以開展長期生態氣候監測。上述環境監測網站已實現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結果,而相關工作的結果和經驗為環境監測工作的廣泛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1.2環境監測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環境監測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主要表現為監測數據準確性提高,環境監測范圍拓寬,相關環境監測制度也得到了充分完善,設置了各級檢測站點。通過對生態環境中的各項內容進行測量,再對測量數據進行分析評估,確定當地環境的污染等級,制定保護治理方案。現階段,在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環境檢測站點數量明顯增加,環境監測設備也不斷改進提升,方便了對全國范圍內的生態環境進行監測。
2.環境監測數據的重要性
2.1以環境監測數據為基礎,保證政府環境治理決策的有效性
(1)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的制定需要環境監測數據作為參考。國家制定環保立法,各主管部門建立健全環保法規,地方及政府對其進行嚴格貫徹執行,對所收集到的環保監測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了解當地的生態環境形勢,制定出符合現狀的針對性對策,推動生態環境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2)環境評估環節和竣工驗收階段需要環境監測數據作為依據。建立自動監測網絡平臺,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相關監測部門在對當前環境進行監測,可以為環境的評估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同時也為政府的決策工作提供重要的數據參考。此外,在環保竣工驗收的過程中,也需要環境監測數據來判斷項目是否達到驗收標準。
(3)相關執法部門開展監督工作需要環境監測數據作為支撐。近幾年,我國相關部門都十分重視環境質量的保護工作,對大氣層、水以及土壤的防治工作都在逐漸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以監測數據作為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支撐,促進環保工作的深入進行,確保執法工作有據可依,全面發揮環境監測的重要作用,保證環境的檢測數據更加精準有效。此外,隨著政府部門治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也對環境監測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環境監測工作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創新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政府為國民環境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2.2環保監測數據推進企業環保的管理發展
(1)環境監測數據為企業建設的選址、管理提供了技術基礎。
通過以上的敘述,企業應當全面了解本地的環保政策,并分析當前所制定的長久規劃是否可以滿足本地的環保標準,根據其實際情況配備相應的環保設備,設計出較為合適的工藝手段,在運營過程中也應當采用科學高效的方式強化管理工作。總而言之,企業的決策工作都需要以環境監測數據作為有效支撐,保證這企業的長久發展。
(2)自發的監測行為是企業開展環境保護管理的主要方式。企業自行監測是現代社會中自證手法的主要方式之一,有助于企業在實際的運營中發現自身環保管理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排污許可體制要求企業遵照相關的檢測方案完成自行監測工作,并將所監測到的數據實時上報到相關監督部門,接受社會各部門的監督管理。并且,監測數據也是企業申請可執行排污報告的前提,排污許可管理需要企業將污染區域進行公開,以求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
3.環境監測數據的影響條件
3.1實驗室設備與技術
實驗室監測是我國現階段最常見的一種環境監測方式,一般來講,在環境現場進行采樣后,要將樣品運回實驗室,對其進行監測并記錄相關數據,再對各項數據進行精確計算,之后得到最終結果。實驗室監測優勢明顯,即可以精準控制變量,所計算出的數據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穩定性,不受外界環境干擾,監測質量較高。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點,也就是數據的實時性較差。影響實驗室監測數據準確性的因素主要有內部分析失誤和環境現場采樣單一兩種,現階段我國實驗室監測的采樣工作還沒有系統的控制方法,所采取的樣品會直接影響監測結果。
3.2環境現場監測技術
(1)現場監測工作不規范
多次取樣求均值的監測方法很容易受到現場環境實際情況的影響,導致現場監測的工作必須由高專業素養、高技術水平的工作人員來進行。一旦工作人員的技術不合格,或者操作不規范就會導致采集的樣品不具代表性,監測的數據結果與實際有所偏差,最終導致監測錯誤。
(2)現場監測環境或者采取樣品地點不合要求
我國對于現場監測環境采取樣品的位置方面沒有專屬規定,導致在選擇環境地點時只能憑借工作人員的歷史經驗和實際情況來進行。舉例來講,在某小區進行環境空氣的采樣過程中,為避免影響該小區居民的正常生活,只有在周圍街道上尋找設備的安放位置,但是街道上會受到車輛、
人流等各種因素影響,使所采取的樣本監測數據出現誤差。
(3)樣品運輸、儲存工作不合格
不僅現場環境的各種因素會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所采取的樣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會使監測結果出現不同程度的誤差。在完成采集工作之后,要將樣品運輸到實驗室中進行后期的計算及儲存工作。尤其是水產樣品,要根據不同的水質特性選取不同的保護劑和采樣瓶,還要保證運輸環境的溫度適宜。然而,在實際的運輸過程中很難將各種條件都準備充分,由于影響因素過多,就算實驗室內部環境得到了精準的控制與管理,樣品在到達實驗室之前所受到的影響也會干擾到監測結果。
3.3網絡監測技術受環境影響嚴重
網絡環境監測技術,顧名思義就是以網絡自動化為基礎,以分析儀器為主要內容,聯合使用自動控制、自動測量、計算機應用、傳感器和通信等技術,構建了一個網絡化環境預警的自動監測系統。現階段,網絡監測技術已經在我國大范圍內進行了使用,對企業生產工作過程中排放的各種污染物質都能夠進行實時監測,對各類數據進行采集和統計,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工作人員的雙手,提升了監測質量與效率。然而,網絡監測技術也存在著一樣的缺陷,不能夠靈活變通,在惡劣環境中采集的數據不準確,直接影響監測結果。
3.4人員素質不高
(1)在進行自然環境監測時需要開展的程序相對較多,尤其體現在多設備、多儀器和多人共同協作。在實際工作中,涉及地下水、污水、污染物、有機廢氣、空氣指數、各種噪聲、土層、固體廢物及其輻射源等監測,對于復合型專業技術人員的自然環境監測要求較高,但第三方環境培訓監測機構的監測人員均為新手,監測人員存在專業不對口、成員構成單一的問題。而對于相關企業監測人員,只是現場“轉介”培訓或簡單培訓,未開展長期、系統培訓,導致監測人員存在不了解監測規定的象征性、一致性、對比性和準確性,造成監測數據和信息質量不完善。
(2)由于部分地區現場監測標準不嚴,導致采樣質量控制難度加大。如抽樣人員接到任務清單后,急于進行工作,具體操作規范性不佳,沒有掌握被監測對象的環保設備運行狀態、制造狀態和生產工作流程等基本信息就進行現場采樣,且原始實驗記錄不健全,而采集的樣品未按要求儲存和運輸,樣品交接記錄不完善。以上情況容易導致采集樣本不具代表性,無法追溯相關監測對象的生產排污情況。
3.5缺少軟硬件系統,監測數據可追溯難度大
在實際工作中,為了將各階段環境監測數據信息打印完成,可設計開發適合監測的APP手機軟件,便于隨時隨地調取監測對象的基本信息(生產工藝流程、環保設備、污染物坐標、排污口設置狀態等),并可根據監測情況實時提交現場監測情況(采樣人員的實際操作、采樣設備、采集樣品的照片和視頻、排污口的狀態等)、檢測樣品的儲存、運輸和工作交接以及實驗室檢測分析狀態等。但現階段,還沒有適合于監控系統的APP軟件,因此,對于監測數據信息的追溯沒有軟硬件系統作為支持。
結語
就目前來講,我國大部分企業和公眾已經認識到了環境監測的重要性,都在為生態環境的改善而不斷努力。然而實驗室環境監測設備與技術、監測方式、現場環境、采集流程以及運輸儲存工作都會對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因此,政府要加大對環境監測實驗室的投資力度,引進先進設備,對現有的制度進行優化和改進;各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管理工作,嚴禁各種污染物質的違規排放;相關工作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共同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王淑珍.淺談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的影響因素及細節問題[J].科技經濟導刊,2020(20):92-93.
[2]肖燕.影響環境監測質量的主要因素及相應對策淺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04):288.
[3]趙慶大,刑世月.鄉村振興戰略下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淺析[J].新農業,2020(14):18.
[4]李姍姍,霍家佳.張士勝,等.我國秸稈綜合利用標準化建設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19):168-170.
[5]孫寧,王飛,孫仁華,等.國外農作物秸稈主要利用方式與經驗借鑒 [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S1):469-474.
15775005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