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工作者對教育思考的深入,內容理解的豐厚,出現了很多經典教學案例。在語文教育領域,竇桂梅老師作為一位與時俱進的探索者,不斷地探索著新的教學理念和個性化教學。并提出了自己探索的主題教學實踐經驗。本文旨在分析竇桂梅老師的教學案例,分析可借鑒之處,來促進筆者自身教學經驗的提高。
關鍵詞:語文;主題教學;案例分析
竇桂梅老師以獨特的視角,重新建構了語文教學的思維,在新的教學觀念的引導下,進行教學方式的探索。提出從教育的原點出發,從人的完整性出發,回到母語、回到兒童,回到教師的教育主張。并對語文主題教學進行深度思考研究,提出用主題教育思想,整體構建整合課堂教學。我們結合案例分析竇桂梅老師在講課中的主題教育思想,便于我們語文教學者吸取經驗,對我們今后的語文教學學習和工作提供幫助。
一、在體驗思辨中生成語文能力
對于很多老師來說,語文教學內容繁復,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比較緊張。那么,需要教師有意識的課程建構,從課程建設的高度,總結規律與方法,改進教學研究效果和提高語文學習效率,促進母語學習的長效發展。
比如,在講授《皇帝的新裝》時,竇老師一開始就讓孩子通過預學帶著問題來課堂,教師根據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學生通過預學單從情節、順序、人物、語言等角度談了“收獲”,并提出質疑的部分,老師板書關鍵詞:誠實、天真;好面子、虛偽等。學生質疑貫穿課堂,為了理解主題,對文本反復進行深入的研讀,進行分析、判斷、概括、推理,組織語言、梳理思路、合作交流。這樣既理解了主題內涵,也經歷了學語習文、發展思維的討程。
還有即將下課時,竇老師出示延學單,鼓勵學生繼續編排課本劇、中英文對讀《皇帝的新裝》、延伸閱讀《愛你本來的樣子》、《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等,并提出新的疑問。
那么預學與延學的加入,則更加凸顯了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學生基于學習材料,結合生活經驗,在預學環節展開種種質疑,反映的正是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之間的認知矛盾。
再比如,竇老師在執教《魅力》一課時,向學生提出了一系列問題:
為什么卡佳看《湯姆叔叔的小屋》哭著要買湯姆回家,可爸爸對卡佳說大人的演出是假的?
為什么旁邊那個禿頂男人說這個孩子有毛病?到底這個孩子有沒有毛病?
扮演湯姆叔叔的兒波立揚斯基為什么故意卸妝,擺出小丑演員的樣子給卡佳看?
教師根據這些問題展開教學,與學生一道解答這些問題反映的理解困惑。學生質疑貫穿課堂,為了理解軍主題深入文本反復研讀,進行分析、判斷、概括、推理,組織語言、梳理思路﹑合作交流,既理解了主題內涵,也經歷了學語習文、發展思維的過程。
二、在閱讀積累中豐富語文知識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語言不只是學生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學生的精神家園。主題教學除了讓學生積累語文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尊重地域文化和母語文化。
傳統語文教學從教材內容到教學過程的安排都由教師決定,缺少對每個學生主體的充分關注。而閱讀則能喚醒學生由內而外的自我教育。竇桂梅老師提到,好書能幫助兒童疏導情緒﹑化解煩惱、樹立榜樣。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千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就算每個孩子閱讀同一本書,但也會結合自身經驗,獲得不同的體驗。
所以,閱讀對于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特別具有針對性。竇老師還要求清華附小的語文教師團隊,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學期至少為學生提供20本以上的必讀、選讀書目,指導學生閱讀積累,涵養精神。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在閱讀中自我體驗,積累不同的語文知識。就像竇桂梅老師說的,“如果說閱讀發揮的是隱性的教育作用,那么積累發揮的就是長效的教育作用。”
三、在整合課程中建構語文素養
竇老師提出了學科內整合、學科間整合、學科內外整合的的理念。那又是如何應用體現的呢?那我們以竇老師講解的《皇帝的新裝》為例,來看看是如何整合的:
師:親愛的同學們,現實生活中,或者歷史上,有沒有類似于皇帝新裝這樣的事情呢?
生:我在看歷史書的時候,讀到了一篇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人們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說假話。
生:我們剛學了一篇課文《楚王好細腰》......大王喜歡什么,大臣就迎合什么,這和這篇課文也有相似之處。
生:我看過一條新聞,日本海嘯核泄漏的時候......人們都瘋狂地上超市搶鹽,有些人沒弄明白怎么回事就一起去買鹽,這種盲目跟從和文章里的很多大臣和百姓是一樣的。
師:原來從古至今,類似這樣的事一直在上演......面對剛才你們說的那些現象和文中這些大人們,難道你不想勸勸他們嗎?
生:我想對國王說,作為一國之君,你首要的責任是管好國家,管理好你的軍隊。喜歡美,是沒有錯的,但不要把愛好當癖好,過分追求,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生:我想對那些大臣說,你們不要為了討好皇上就隱瞞事情的真相,應該實事求是。
......
師:你們講的道理,給我也上了一堂教育課......閱讀的意義,也許就在于將文本與我們的生活相整合,透過文章讓我們看到另一個自己。而你們的這些話呀,無外乎要告訴我們這些大人們,應該去掉——
生:好面子、愛權力、虛偽、愛慕虛榮、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口是心非
師:而要回到——
生:誠實、天真、單純、實事求是生:不要因為個人的權力、面子之類的東西說假話。要尊重事實,事情本身該什么樣,就是什么樣。
師:瞧,孩子是天生的哲學家......告訴我們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不論對事物,還是對自己,都要正確地判斷。
從竇桂梅老師的講課實錄中,我們看到竇老師都是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學生自己說出趙高指鹿為馬、《楚王好細腰》、日本海嘯核泄漏人們搶鹽等與《皇帝的新裝》類似的故事。并進一步,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抓住童話反應的現實特點,和學生一起將文本深入學習后與社會現實生活對照,進而形成對生活、文本豐富而又深刻的認識,警示自己身上的“新裝”,從而促進學生將在課堂上學的知識與生活中獲取知識鏈接,進而提升學生自我價值判斷的能力。
竇老師的課總是令人回味無窮,收獲頗豐。她提倡的主題教育思想也一直影響著我們,尤其曾經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深受竇桂梅老師影響。她所提出的教育思想也符合我們現在時代的發展的需求,不管是在體驗思辨中提高語文能力、閱讀積累中提升語文知識,還是課程整合中提高語文素養,都是為了回歸教育本身,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新一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擔負重任,作為師范生,要以竇老師一樣老師們為榜樣,致力于服務祖國的教育事業,讓教育回歸本身。
參考文獻:
[1]竇桂梅.主題教學,培育兒童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J]小學語文教師,2014.12
[2]竇桂梅.“主題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人民教育,2004.6
[3]竇桂梅.我們的童年與魯迅的童年相遇——主題教學課群,邁向核心素養的新探索[J]語文教學通訊,2016.12
[4]竇桂梅.回到教育本身---整合思維下的《皇帝的新裝》[J]人民教育,2014.2
[5]竇桂梅.朝向“偉大事物”“主題教學”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0.5
作者簡介:徐真真(1989.11-),女,漢族,安徽碭山人,碩士研究生。
248550118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