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嬌
摘要:第二課堂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青年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提升全面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力推動“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實踐是高校共青團積極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高校共青團實現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一步。加強高校第二課堂建設與改革,逐漸成為培養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需要的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切入點,共青團推出“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是推動團組織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服務國家經濟發展大局、深度融入教育改革發展重要舉措。打造第二課堂成績單既是青年學生的切身需求,也是共青團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第二課堂成績單”這一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證明自我的科學評價體系,可以激勵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因此,高校共青團必須要認清當前局勢的緊迫性,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大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強化共青團育人功能,加快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國家培養出一批德、智、體、美、勞齊頭并進的高素質人才,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之時能夠充分發揮青年才干,助力實現中國夢。
關鍵詞:“第二課堂成績”制度;實踐育人
1.研究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是新疆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當前第二課堂管理的主要難點問題有:
(1)第二課堂活動宣傳和通知存在局限性,活動組織方不能通知到所有對活動感興趣的學生,而學生也不能獲知所有活動的信息,造成了“信息不對稱”的現象。
(2)課外活動越來越豐富,但缺乏完整的活動存檔信息,學生在參加活動后也無法形成系統的第二課堂經歷信息,出現了“信息收集及存檔困難”的情況。
(3)同類型活動重復開展,第二課堂育人結構不合理,存在對已開展活動的歷史信息進行分析以便優化的需要等。
因此,根據信息化的優勢特點,解決高校第二課堂管理工作中面臨的以上這些問題,實施信息化管理是一條可行路徑。
2.研究目標
推進“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建設,實現對第二課堂管理的規范化和信息化,對第二課堂課程及活動進行過程控制,為學校對第二課堂宏觀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對有效提升第二課堂活動的質量提供信息化保障。具體實現如下目標:
(1)體現第二課堂信息化管理“以人為本”的內涵。從學生角度出發,第二課堂信息化管理的初衷是幫助學生方便獲取信息、順利參與興趣活動、全面記錄成長軌跡等。始終把握以人為本的內涵方向,才能始終跟上信息時代發展的節奏,不斷改革管理模式,實現符合校情的第二課堂信息化管理。
(2)確保第二課堂課程及活動的規范化和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強度,規范化流程控制亦能保證活動的有序開展。標準化的信息收集過程能夠準確完整地記錄活動信息,便于最終自動生成第二課堂成績單。
(3)優化學校第二課堂建設的整體設計。通過分析積累大規模數據,建立本校的第二課堂活動基礎框架,指導各級部門、院系優化開展活動類型結構,精心打造學生興趣濃厚效果顯著的活動、形成特色品牌文化活動,完善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第二課堂整體方案。
3.解決問題思路
通過建設第二課堂定制信息化平臺、組建專業的管理人員隊伍、建立信息化管理培訓機制、構建信息數據分析模型等系列舉措,建成第二課堂信息化管理系統,為學校第二課堂實踐育人環節的穩定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統計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方法。通過研究所涉及理論及相關研究內容的來源依據,收集國內其它高校相關領域研究信息,據此來了解普通高校第二課堂信息化研究的總體情況,從而借鑒和吸收這一研究領域的成果與觀點。再通過深入班級和學生個體調查、制定研究方案,通過學生第二課堂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并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研究分析報告。
4.創新之處
互聯網時代,利用信息化技術管理高校第二課堂,是第二課堂發揮育人功效的必然發展趨勢。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科技的發展,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成功的實踐探索案例顯示高校第二課堂工作和信息化管理的結合是加強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的一條可行之路。在“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的時代,當“互聯網+”第二課堂、當大數據遇上大學生的成長軌跡,勢必能夠展現不一樣的精彩。
5.預期效果
通過部署一套第二課堂成績管理信息化系統,用信息化方式管理第二課堂,實現對第二課堂活動進行模塊劃分、信息發布、過程管理;實現對發起組織第二課堂活動的團學組織進行管理、監督、考核和評價;實現對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進行客觀記錄、科學評價、情況反饋和成績認證,以及對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數據進行收集挖掘和統計分析。從學生角度,能夠引導大學生以樹立夢想為起點,結合興趣愛好選擇有助于實現夢想的第二課堂活動和部落,生成自己的第二課堂“日程表”,實現大學校園活動的發布、在線報名、打卡簽到、頒獎、頒發學分、評價等功能。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將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的活動組織經歷、思政教育、創新創業、校園文化等活動,和取得的除課業成績之外的獎勵和榮譽記錄下來,進行分類管理。在畢業時,可為學生提供一份“第二課堂成績單”,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學生在學校的發展情況。畢業生要把自己“推銷”給心儀的用人單位往往會費盡心力,一份內容豐富的“第二課堂成績單”便能奪人眼球,使自己脫穎而出。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第二課堂成績單”,就如同手握實現夢想征程中獲得認可的通行證。
參考文獻:
[1]奇應技型科校第課改[J]教與業,2016(5):41-43
[2]京業學委基第課成單造青工全蓋有方[J]中共團,2016(6):59-60
[3]先信分[M]武:漢學版,2011
[4]謝建,王鳳移互網術高思政教的戰對[J]學黨與想育,2013(27):46-47
[5]王濱高共團第課成單制有運的踐索[J]浙海學學(人文學版),2020,37(01):56-60,75
項目:2021年度新疆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課題(21XJGQTYB07)。
1814501186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