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琳 許利陽
摘要:近年來我國逐漸加大了對智能電網建設及各項技術的研究力度,對個用電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也起到了促進作用。供電公司要正確選擇先進的技術及設備并不斷優化和改進智能電網系統,確保電網公司經濟效益的提升和能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電力工程技術、智能電網建設、運用
1智能電網的概念
智能電網是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智能型新電網。智能電網在之前的應用上,以物理電網的特點為原型進行科技化和數據化的改進,保證和現在社會的統一,使用自動化的控制方式進行調控。近年來,智能電網的發展主要體現在現代通信技術發展上,和計算機系統相結合,使之前單純的物理電網的發展更具有科技性,保障了用戶對電力龐大的需求,保證了電力的穩定持久輸出,更環保和高效。目前,一切行業都要與社會的發展趨勢相結合。電力工程的科技化、自動化轉變順應了社會發展趨勢,與科技數據的結合能更好更高效地服務社會,促進社會的發展。
2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特征
2.1綠色環保
當今世界電力主要生產方式是火力發電,火力發電對環境的影響眾所周知,減排與治污已成為當下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如何發現可再生能源代替火力發電,如何將電網單一模式向多元化轉變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課題,而智能電網的建設融合了當前所提的綠色環保的理念,具備極強的節能特點。隨著當前全球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因此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t也更加重視環保,所以在智能電網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供電企業要更加重視節能環保環節的相關問題,使用科學合理的技術來確保國家電網的環保。
2.2安全穩定.
電網的工程整體架構一定要擁有好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我國是-個地貌廣。自然地理環境復雜的國家,所以對于提高電網架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及其重要,而其中特別是智能電網對于架構的安全性、穩定性要求也極為苛刻和重視。
2.3資源使用率高
智能電網的建設提高了能源的優化使用效率。當前國內電網資源的使用效率較低,存在嚴重的浪費和電力使用漏洞,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環境的負擔。智能電網的推廣可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智能電網的建設在提高社會效益的同時也提高了經濟效益,智能電網建設不但可以促進電網的效率,為社會帶來極大的方便,而且還具備極大的經濟效益,有著良好的經濟性,智能電網可以促進能源供給市場機制的良性發展,增強電網的市場化。
3電力工程在智能電網中運用分析
3.1輸電環節
智能電網能夠得以正常運行的前提是電網的輸電線路穩定、電能的質量較高,電力工程技術的中的無功補償技術、諧波抑制技術等在這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的不斷實踐以及電力工程技術的不斷創新使得一大批采用了電力工程技術的新型裝置得以運用到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較為典型的包括薄型交流變換器以及超導無功補償裝置等。高壓直流電這一輸電方式適用于輸電量較大、輸電線路較長的供電工程,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過程中在采用直流電進行長距離、大容量的供電工程中的同時,還采用了應用新型電力工程技術的新設備。例如供電線路兩端的逆變閥、整流閥中采用了晶閘管變流裝置,運用這些新設備、新技術能夠明顯提升電網的容量以及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對防止電壓不穩定、突然停電等作用明顯,能夠明顯提升供電穩定性,因此成為智能電網供電環節中的發展趨勢。柔性交流輸電技術能夠實現對電網運行過程中的交流輸電的控制與傳輸的作用,這一技術將微處理技術、電子技術、電力技術、通信技術與控制技術等予以充分結合,進而為電網提供較為清潔的電能,能夠實現對交流輸電予以迅速、靈活的控制,通過提高無功功率以及感應的方式提高輸電過程中的效率與輸電質量,對減少電力經過線路傳輸過程中產生的損耗作用明顯,也能極大程度提高交流電網的輸電過程中的電網運行穩定性。
3.2發電環節
與傳統電網相比,智能電網更加關注新型能源的利用與開發。目前,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緊缺限制了我國經濟發展。為了解決不可再生能源儲量日益減少的危機,提升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安全性和潔凈度,近年來我國不斷研究微電網接入技術,開發清潔能源,并將分布式能源如潮汐能、太陽能、風能等能源大規模融入智能電網建設中。新型能源具有高效率、低碳、清潔和可再生的優點,但也具有一定缺陷,如季節性特征、發電穩定性不佳等。因此,智能電網建設的發電過程中,電力工程技術應重點關注新能源的并網技術,促使新能源能夠穩定、安全、大規模地接入電網系統,避免清潔能源并網后影響電能質量和諧波注入,保證并網過程中不對電網造成過大沖擊,同時需關注大規模的儲能設備、儲能技術的開發和運用。
3.3變電
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變電過程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其中建設智能化變電站是典型代表。建設智能化變電站體現了智能電網的自愈化、自動化和信息化,與以往的變電站相比,實現了巨大突破。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變電站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包括采用高速計算機網絡實時監控變電站的運行狀況、采用光電式互感器、運用有源濾波技術與SVC以及采用智能化開關等。電力工程技術的運用實現了收集信息、物理網絡、通信協議和數據模型等多個環節的統一。另外,變電站設備具有自我診斷、自我描述、實時上傳數據、共享數據和控制數據的功能,節約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且實現了實時控制系統電壓、檢測變電站設備狀態和管理壽命等功能。
3.4能源轉換技術
我國能源眾多,卻是人口大國,人均資源占有率很低。由于社會發展導致能源消耗過量,能源緊缺,因此使用新的替代能源會大大緩解國家壓力。智能電網的建設隨著未來的不斷發展要進一步擴大,運用光伏發電技術進行電量傳播。我國現期的能源轉換技術還不如國外,應該引用先進技術,根據國情改進和更新我國的電網建設資源,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進行電網建設。
3.5通信與調度
智能電網的通信與調度過程中,涉及的電力工程技術主要包括數據采集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智能電網調度過程中,需成立全面的決策控制體系,實現風險預控、安全預警和動態監測,靈活控制電網的運行狀況,實時收集并及時傳輸相關數據,進而保證電網穩定、安全的運行。另外,為了實現智能電網相關數據的高速傳輸,需將大量的數據采集平臺設置于電網各處,同時成立專門的數據傳輸平臺和數據共享平臺,在規定的框架內建設配套的專業網絡,建立統一、完整、開放的信息通信平臺,從而支撐智能電網通信體系有效運行。
結束語: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對能源需求的增長,傳統的電網運行已經無法滿足目前的發展需求,而且存在不環保和消耗大的問題,因此,近些年國家對于智能電網的建設工作越來越重視。在開展智能電網建設的時候,首先要搭建完善的核心技術體系和智能應用體系,對資源優化配置進行增強,對智能控制應用程度進行強化,為我國電力事業的有序健康發展提供重要幫助。
參考文獻:
[1]黃溢.智能電網建設中電力工程技術的應用對策[J].數字通信世界,2019(08):173.
[2]喬永祥.智能電網建設中電力工程技術的應用對策[J].山東工業技術,2017(15):139.
[3]金吉發.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的應用[J].通信電源技術,2020,37(04):139-140.
[4]徐清澤,王晨,孫迎秋.智能電網建設中電力工程技術的應用對策簡析[J].數字通信世界,2020(01):229+262.
241250052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