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曉
(南京市江寧科學園小學,江蘇 南京 211100)
啦啦操是深受學生喜歡的一項充滿朝氣與活力的運動,融合音樂、舞蹈和藝術體操為一體,是小學生都很喜歡的運動項目。啦啦操作為學校課后社團之一,在教學結構和方法上仍然有待完善。而程序教學法與啦啦操的運動規律和教學特點相契合,是提高啦啦操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在啦啦操教學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通過開設課后社團,學生根據自己的優勢、興趣愛好選擇社團進行學習。獨具魅力的啦啦操動感活力,而且具有個性、表現力極強等特點,深受廣泛學生的喜愛。這一形式在上課內容以及上課形式都有區別于普通體育課,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我校啦啦操社團的學生普遍集中在三至五年級,而且沒有動作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將程序教學法運用到啦啦操教學中,有效降低動作難度,提高動作質量,充分發揮運動功能。
啦啦操是在音樂伴奏下,結合健美操、舞蹈、藝術體操等多元素相結合的一項運動。成套動作由基本手位、步伐、難度動作、輕器械等結合創編而成。又以32個特有的基本手位與身體冠狀面成30度夾角區別于其他項目。它的主要特點短促有力,定位制動,身體控制和鎖肩,要求動作路線清晰、重心穩定、干凈利落的完成動作。其中花球啦啦操相對容易掌握,最具有普及性和代表性,又適合在小學階段開展。結合小學生模仿能力強但速度力量耐力相對較弱的特點,動作的準確性、力度感、身體的控制力是啦啦操教學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程序教學法也稱為“小步子教學法”。是根據教學過程的時序性和教學內容的系統性,有序地,有邏輯性地分解成小教學內容單元或步驟,制定出教學程序,按照預設的程序組織練習活動。一般來講,教學內容的邏輯性、教學過程的時序性越清晰、越細致,越有利于程序教學的組織實施。
為了使教學計劃和步驟更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和程序性,程序教學法要求教師對啦啦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分解,其中任何一個基本環節的教學內容都作為一個小教學單元。而且其中的每一個小單元又可進一步分解。根據每個小單元分成有機相連的時間段落,將不同的教學內容在特定或不同時間范疇內有機銜接起來。要求學生在完成一個練習單元后才能進行下一單元的教學任務。這一教學方式與啦啦操技術特點具有良好的契合度,在教學體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校社團每周2課時,18周,總共36課時。
在啦啦操社團教學總設計了包括8個小步子的程序練習計劃。每個小步子又分解成幾個小步子。

4.2.1 基本手位的練習
基本手位作為啦啦操最主要標志和最基礎的核心動作,正確的動作技術在啦啦操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整個教學中的第一步。
講解示范法:教師用語言向學生說明動作名稱、身體姿態、動作要領、發力方法,有利用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術。作為有效刺激,教師的標準示范和多面的動作示范尤為重要,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模仿。為了方便記憶和加深理解,我們根據它動作給每個手位取一個好記的名稱。比如:

動作名稱:W(muscle man)
W動作要求兩臂側平舉,肩上屈肘,大臂平行與地面,小臂與地面垂直,雙手握拳,拳眼朝后,同時鎖肩。
完整與分解法:分解法是指把完整的動作技術按其基本環節,分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分別進行練習。完整法是指從技術動作的開始姿勢到結束姿勢,完整的進行練習。我們將32個手位先分解成32個單獨的動作技術,一個動作為一拍,八個動作成為一個八拍,最后成為完整的四個八拍動作。
重復練習法:當學生們基本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以后,為加強學生動作記憶,要求學生反復練習,不斷加深動作概念,為避免學生學習枯燥無聊,在這個過程中要求教師要利用多種形式、多樣化的方法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比如,重復單個動作練習、先慢后快的重復練習、根據名稱做動作重復練習等。熟練動作的同時體會發力和正確動作。
負重控制基本手位
花球啦啦操主要體現為肢體動作通過短暫加速和定位制動,干凈利落的完成動作,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力量和速度較為薄弱。在這一環節手臂發力和速度是教學重點。
手臂對抗法:指當學生完成一個手位定位時給手臂一個反作用力,此時學生的手臂必須保持不被反作用力推動,以此來練習學生手臂的定位與發力。練習時要注意適當施加壓力,組織學生兩人一組進行練習。
手臂位置控制法:為準確掌握手臂位置和發力方法。先單個手位的耗時控制。例如:手臂上V,正確的位置控制30s。然后,相鄰兩個手位連接的發力練習。例如:斜線連接K,兩次動作發力連接的準確性,控制力和美感的練習。
負重練習法:手持花球負重練習。雙手持花球,用同樣的發力體會動作,深化動作。手持花球變換節奏的練習。先放慢喊拍節奏,再加快節奏;先選取節奏較慢的音樂,再進行快節奏音樂的持花球練習。在這一環節中,要注意動作的力度與速度以及動作的標準。
4.2.2 簡單動作組合A
動作組合A選取CCA七彩紅星級考級動作組合。組合動作將所學的基本手位進行組合,并配合簡單的基本腳步,形成4×8拍的動作組合。初步體驗啦啦操組合動作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發展學生協調能力,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這一教學環節注重學生身體姿態的練習和手腳配合的能力。
完整與分解法:將4×8拍的動作組合分解成上肢動作和下肢動作兩個部分,先學腳上動作,再學習上肢動作,最后將兩部分組合在一起成完整動作。能夠協調配合基本完成組合動作。
重復練習法:啦啦操要求重心低、鎖肩控制以及移動平穩。在教學時,教師要反復強調動作要領,糾正錯誤動作,學生要反復練習,形成正確動作,達到良好地身體姿態。
4.2.3 動作組合B(音樂)
動作組合B選取CCA七彩橙星級考級動作組合。新的8×8拍的花球動作組合。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掌握節奏和節拍的能力。音樂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準確的動作節奏,使舞蹈啦啦操的表現力得到更好的展現,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變奏教學法:在很快掌握基本的動作組合以后,節奏和音樂將貫穿在整個教學之中,先用喊節拍的方式練習組合動作,節拍速度依次加快。然后選取學生容易接受,節奏明顯輕快地音樂進行練習,或者選擇不同的音樂節奏練習。不斷提升學生對節奏的掌握以及對音樂的理解。
4.2.4 花球啦啦規定套路
在學生經過前面的基礎練習以后,我們將進行完整的規定套路的學習,完整套路不僅要求動作的短暫有力,定位制動,重心平穩,而且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完整性、表現力和感染力。重視動作范性和協調性的同時,也重視力與美得結合,注重形于外情于內。
遞進分解法:為降低動作復雜與難度,將完整的規定分為八個小組合動作,先進形第一個組合的教學與練習;掌握后,再練習第二個組合;然后將一、二兩個組合銜接起來練習;掌握兩個組合后,在進行第三個組合的教學與練習。如此遞進式地教學與練習,直至掌握完整的套路。
分組教學法: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階段,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個體狀況各不相同,有些學生接受能力較好,有些學生較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以優生帶弱生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組練習,教師可以進行個別指導。進行小組學習,這些學生的狀態相對較為放松,學生之間的溝通也更有助于自我理解,也能夠加強動作的記憶,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反復強化法:完全掌握完整規定套路以后,要配合音樂經過不斷反復地練習加強節奏感和表現力。同時,啦啦操以團隊的形式表現,不僅要有表現力還要求整齊劃一,有一定的團隊精神。讓學生在音樂的配合下,開始集體練習—分組練習—再集體練習反復進行強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達到更高標準的要求。
程序教學法以啦啦操運動特點、教學規律為基礎,是對細致性和靈活性的有效創新,通過對練習過程的有效把控來提升動作質量。同時,在教學效果的檢測方法上也做出相應調整,教師不在以結果性評價為主導,更該注重學生在學習基本動作、分解動作時的過程性評價,通過層層練習,不斷刺激學生積極性,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評價中逐漸體現出程序化思想,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啦啦操從其動作技術和內容上特點上決定了其教學必須遵循從整體—局部—再整體的循序漸進的規律,這與程序教學法相融合。不僅具有一定地邏輯性,多樣性,而且分布教學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師通過對啦啦操教學結構和方法的有效編排和創新,找到適合知識和技能提升的教學模式,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真正提升學生的啦啦操運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