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大虎山鎮中心小學 解玉鴻
信息化手段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主要是將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通信技術應用于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工作中。如今,許多小學在信息化管理教育方面已經起步,但是許多小學的信息化建設并不理想,一些小學在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技術應用方面還走了許多彎路。究其原因,就是小學在信息化建設中缺少科學理論指導,沒有制定長期發展規劃,信息化建設使用的是一次性資金,加上沒有成功案例經驗可以借鑒,所以即便學校的信息化設備兼容性差,設備使用效果不佳,也沒有采取應對和整改措施。
鑒于此,在“互聯網+”教育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小學教學管理要更新常態的教育理念,樹立信息化意識。然后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設立專項資金,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完善信息管理體系,優化內部配置。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促使教學資源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強組織建設和管理人才配置,制定具有應變性的信息化建設管理長期規劃方案,為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在此基礎上,學校要支持和引導信息化建設良性發展,并根據外界環境變化和實際需要及時調整信息化建設方案,及時總結信息化在教學中應用和建設經驗,推動信息化建設平穩發展。
如今,許多小學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已經完成了信息化建設首期目標,并在發展中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是,整體來看,我國小學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仍有諸多問題,其中,信息技術建設是小學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一個薄弱環節。如許多小學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相對較低,信息化教學設備數量不多,許多教師沒有信息化教學能力,學生沒有機會接觸電腦,無法享受信息化成果。要想讓信息化成果惠及廣大師生,學校就要創新信息建設理念,多渠道挖掘潛力,以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軟件建設為重點完善信息管理體系,著力防范教學管理的信息管理風險。然后狠抓信息資源庫建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設備的功能和優勢,開展教學管理信息化工作。在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中,學校既要明確信息化建設思路,科學管理,在設備添置方面要按照整體規劃進行,確保設備實用、夠用,適度消費。學校還要重視管理隊伍的建設,及時升級和改進相關的軟件建設和教學網絡,確保學校信息設備和信息化教學能正常運行。為此,學校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信息化管理隊伍,針對校內相關教學管理人員開展專業培訓,以滿足學校信息化建設發展需求。
信息化教學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教學管理的開放性。信息化手段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課堂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根據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學校要充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到一起,相互融合,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如學校要以教師為主力,打造網絡學習空間,推出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開展教學研討,以打造技術創新型課堂,為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針對課堂教學,小學教師可以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對各學科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和加工,使之成為有用的學習資源,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素材和資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文字處理技術、圖像和信息集成工具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創作和演示,借助生動直觀的方法來教學,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讓學生快樂學習。
與此同時,小學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教學管理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班級學情分析,開展教學設計,進行學法指導,實施班級教學評價,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學的束縛,助力學校教學管理創新發展。如在教學評價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成績排列,并將學生網課簽到情況、學習情況也納入考評范圍,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結合評價指數和結果調整教學計劃,不斷完善教學。
信息化手段不僅是一種高效的科學管理手段,還應該是一種人性化的教學管理方式。但是,信息化教學和管理目標的和實現,最終還要依靠人來推進。教師是教育事業的奠基石,也是推動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力量。學校信息化建設和管理,離不開廣大教師的關注、支持和奉獻。而廣大教師要想積極參與信息化教學改革,必須借助一切條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因此,學校在大力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同時,要打造教師學習平臺,建設創建交流群組,引導廣大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平臺進行交流、互動,開展教學研討和學習活動,以提高他們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與此同時,學校還要以隊伍建設為重點,組建“骨干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教學研修共同體,圍繞新時期各學科課程標準,探討學校專業教學標準,開展信息化學習和培訓;并以問題為導向,以專題研修為抓手,開展教學案例研討;分析課堂實錄,開展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活動。小學教師也要與時俱進,認真學習信息化教學設備和學科軟件應用技術,積極參與教學案例研討和培訓,并在團隊精神鼓舞下,開展合作探究,爭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信息化為小學教學管理提供了機遇和挑戰。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小學要借鑒他人經驗,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建立完整的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在信息化背景下進行開放式教學和信息化管理,以推動基礎教育和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