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會
(桐鄉市衛生學校,浙江 桐鄉 314500)
護理工作是整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工作質量和護士的心理健康、職業道德水平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康復效果和醫療質量,護士的職業素質、言談舉止也直接影響患者的看病感受和心理狀態。護生同時扮演醫院的員工和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角色,是醫院和患者之間的紐帶,提高其職業認同感、改善職業態度是護理管理者的重要目標[1]。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大多數中職護生職業認同感不強,通過對我校2 400余名護生開展的從事護理職業意愿問卷調查顯示,對“將來是否從事護理職業”,僅有15%的護生選擇“非常愿意”,9%的護生選擇“不愿意”;而對“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59.3%的護生選擇“好就業”。因此,非常有必要提升護生職業認同感。
職業認同感是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個體對于所從事職業活動的性質、內容、社會價值和個人意義等因素所形成的看法,與社會對該職業的評價及期待達到一致或認可的狀態,即個人對他人或群體的有關職業方面的贊同或認可。護生的職業認同感指的是護生對即將從事的護理職業在內心認為它有價值、有意義,并能從中找到學習樂趣的一種認知和體驗。
職業態度和行為決定著將來護理事業的發展前景,一支穩定的、具有高素質和高度職業認同感的護士隊伍是護理事業健康發展的基石[2]。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據相關數據統計,國內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中,70%左右是護理人員,一線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艱巨的抗疫任務,使護生產生了一定的恐慌心理。
中職護生年齡大多為14~18歲,正處于職業價值觀、職業認同感形成的關鍵時期,未進入普通高中學習的他們,自信心不足,面對醫學專業知識枯燥難懂,活潑好動的他們在專業學習上需要更多鼓勵,在職業認同感培養方面需要系統的德育措施支撐。由于護士這一職業具有專業性強的特點,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有較大的需求缺口,相對于其他服務性行業,疫情背景下更加突顯了醫護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開展“四重合力”提升護生職業認同感的途徑探究,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3.1.1 主流媒體導向增強職業榮譽感 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現代社會,主流媒體的導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媒體輿論的廣泛傳播,不僅能向群眾和患者宣傳醫院的技術水平、先進設備、醫德醫風等,還能推動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臨床教學中及時引導護生關注新聞媒體的信息,如《人民日報》盛贊一線醫護工作者為“生命擺渡人”“最美逆行者”;上海醫療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有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團隊就是我們的護理團隊,你認為我們的醫生有多重要,我們的護理姐妹們就有多重要。”通過有效的媒體宣傳,可以進一步展現醫院的文化建設、醫德醫風和服務水平,增強護生的職業榮譽感。
3.1.2 教師以身作則發揮引導作用 我校護理教師100%持專業資格證,“雙師”比例達85%以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校全體醫護類教師始終牢記初心,勇擔使命,當校附屬醫院醫護人手告急時,我校醫護類教師50余人主動請戰,他們中有“90后”護理新教師,也有教齡20余年的醫學老教師。由我校醫學專業副校長親自率隊,積極投身抗疫一線,奮戰在高速路口、城際交通卡點和高鐵站出口處,主要負責入桐人員的體溫測量、流行病史詢問和指導資料填寫等工作,雖不在隔離病房,但嚴防病毒輸入的決心同樣為“戰疫”最終勝利做了一份貢獻。通過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切實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護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受到護生、社會的一致好評。
3.2.1 優秀畢業生抗疫一線展風采 參與抗疫既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除自己熟悉的醫護教師之外,學姐學長也同樣在發揮榜樣力量。我校就有十余位優秀畢業生馳援武漢,將優秀畢業生的事跡制作成正能量抖音視頻、微視頻等,面向廣大護生發布,學姐學長“舍小家為大家”、堅守疫情防控一線的事跡受到護生敬仰。
3.2.2 在校實習生講述身邊的先進模范 由實習生代表制作微課,講述自己所實習醫院先進員工馳援武漢的事跡,發揮朋輩激勵作用。通過在我校2017級470余名實習護生中開展《疫情下我身邊的先進模范》主題征文活動,培養護生細致的觀察能力,發現護理工作中的真善美,向身邊的正能量學習。
3.2.3 重視新媒體,多渠道宣傳正能量 通過微視頻、學校微信公眾號、學校抖音號等新媒體發布國旗下講話、護理教師傳染病防控知識授課視頻等,發揮互聯網示范輻射作用,增強醫護人員榮譽感,向群眾和患者多渠道展示護理先進模范,強化護生職業認同感。
3.3.1 學校層面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陣地,應該整合家庭資源、社會資源,開設疫情正向教育特色課程,如新冠肺炎病毒概述、居家防控、病情觀察要點、疫情健康宣教、疫情期間師生心理健康等,加強護生對傳染病的認知。
3.3.2 家庭層面 問卷調查顯示,由于家庭經濟原因選擇護理專業的護生占有一定比例,護士“好就業”“工作穩定”是大多數家長青睞護理專業的原因。但實際上,隨著醫學模式轉變,護理工作具有實踐性、創新性和專業性,在提升護生職業認同感的過程中,家庭要自覺承擔正向引導責任,家長要注重言行,并以身作則。
3.3.3 社會層面 社會是正向教育的助推器,在當下緊張的醫患關系背景下,國家和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人事、財務、醫務、護理、后勤、藥學等多部門聯動機制,提高護理人員福利待遇,改善護士工作環境等,加大保障力度,有效利用微信、微博、互聯網等社交媒體,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第一時間傳播崇尚醫護的內容。
職業認同感對護生建立良好的職業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線上觀評,促進護生建立對本專業的信心。組織護生線上觀看本次疫情中的優秀典型人物新聞報道和紀錄片,通過寫簡短感悟、寫體會、線上彈幕互動的方式,將崇高的職業精神內化于心,通過規劃未來5年職業生涯,堅定職業理想。
通過提高心理資本促進職業成長是提高職業態度的重要途徑。護生通過參加提升職業自信系列評比活動,如“我是一名護士”主題演講、“至未來的自己”主題征文、“疫情中的最美”主題手繪、“尋找最美的眼睛“主題攝影等,將護生優秀作品在校內展示,促進護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從遙遠的理想到眼前實際,強化職業認同感,激勵發奮學習,促使護生從內心認可護理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