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慧,李士明
(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畢節 551700)
中華民族是最重視教育的民族,也是最重視道德教育的民族。在中國傳統價值觀念里,不重視受教育者道德品質的培養,沒有促成道德水平提升的教育,不算是成功意義上的教育。今天再次重申立德樹人的指導思想,是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因為國家發展需要的德才兼備的人才,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知識和精湛的技能,還要擁有良好的素質和高尚的品德。而當前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卻明顯存在側重知識和技能傳授,不重視學生品質和德行養成的現象,導致培養的學生功利主義思想嚴重,沒有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缺少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意識,甚至其中不乏德行操守敗壞者。高職高專院校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具體執行者,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如何將立德樹人有效貫徹落實到教育教學全過程,是目前擺在高職高專院校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立德與樹人是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其中立德是方法而樹人是目的,立德是過程而樹人是結果。也就是說,樹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樹人如果不在立德的基礎上,就會偏離正確的發展方向。當前的高職高專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獲得以及實施能力等方面,仍然顯得較為薄弱,全員育人和全過程育人還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教學中依然存在重技能、輕德育的現象,這顯然不利于德才兼備人才的培養。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必須調整教育教學工作重心,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的核心宗旨和終極目標,著力培養高素質和高技能人才。特別是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更應重視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因為醫學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學科,隨著醫學模式轉變以及醫學研究范圍不斷擴大,對醫學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掌握醫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只是進入醫療服務行業的基礎條件,而擁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高尚品德,才有可能成為良好的醫生。當前醫患關系仍然十分緊張,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有不少醫務工作者自身品質和德行有待提高,不能做到敬畏生命和謹慎從醫。
當前一些高職高專院校不同程度上存在重知識技能傳授、輕品行德性養成的狀況。有的院校認為德育是思政課教師的責任,專業課教師的本職工作是傳授專業知識,通識課教師的本職工作是傳授文化知識。有的院校雖然認識到立德樹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意識到畢業生只有知識和技能,沒有良好的素質和高尚品德,走向社會后是走不遠和飛不高的,但又找不到對學生有吸引力、能夠體現時代特色的教育內容以及合適的教育路徑。有的院校雖然領導干部非常重視,教師也積極進行立德樹人實踐,但立德樹人方式過于單一,教育資源僅限于書本知識,對校外教育資源運用不夠,立德樹人評價標準不明確。上述現狀導致高職高專院校很多學生人生境界不高,公德意識缺失,功利主義思想嚴重,吃苦耐勞精神不足,抗挫折能力弱等,這違背了學生依靠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實現美好人生的愿望。因此審視高職高專院校立德樹人現狀,借鑒相關院校立德樹人經驗,明確高職高專院校立德樹人的努力方向,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
高職高專院校的專業課教師往往最受學生的信賴,專業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但由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學時緊張,相對本科院校來說教學任務較重。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課教師往往滿足于把自己的專業課上好,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順利通過職業資格考試,而沒有挖掘教材本身、個人成長經驗、行業發展等方面的德育功能,這就給學生造成認識上的錯覺,即職業院校學生只需學好專業課程,其他人文通識課程學不好無所謂,對思政教育更是表現出冷漠和反感。因此,必須提高專業課教師立德樹人的思想認識,讓專業課教師樹立大課程、大思政的教育教學理念,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生活美德教育,把行業奠基人和當代英雄事跡,把優秀企業的文化內涵等,在專業課教學中適時穿插和有機融合,以發揮專業課教學在立德樹人中的作用。這樣可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里,在大課程、大思政的良好氛圍里,既增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也提高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
高職高專院校的通識課教師承擔著人文課程的教學任務,而人文課程的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影響學生道德意識向道德行為的轉化效果。因此,必須強化通識課教師立德樹人的責任意識,發揮通識課教學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作為高職高專院校的通識課教師,應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己任,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并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提升德育效果。單純的說教式理論講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可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PBL教學等,會使思政教育鮮活起來,使之可見可感和可思可行。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深化對思政教育的認識,也能促進學生進行道德反思,促使道德意識向道德行為轉化。另外,還需注意的是言傳不如身教,通識課教師不但要以德立言,還要以德立身和以德施教。平時生活中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要以自己的優秀品質影響學生,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學生對本民族立德樹人歷史和傳統的認知認可程度,也是影響高職高專院校立德樹人效果的重要因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豐富的道德教育內容。加強學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激發其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內在需求,并可增強其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核心,被奉為儒家經典的《左傳》載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指要使一個人的人生有價值,最重要的是立德,要努力成為他人德行的榜樣,其次是建立功業,取得事業成功,再次才是著書立說,獲得學術上的成就。儒家歷來重視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可見“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概念。所謂立什么“德”,就意味著樹什么“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價值體系,認為“仁”是做人的根本。這一學派高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這對于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厚德載物的寬廣胸懷、融小我于大我的時代精神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大約有1/6~1/3的時間會在醫院實習。因此,發揮好帶教教師的道德示范作用,發揮好實習單位的文化育人功能、環境育人功能和制度育人功能,能顯著提升高職高專院校立德樹人質量。帶教教師愛崗敬業、關愛服務對象、刻苦鉆研業務等,本身就是學生的職業榜樣。優秀企業的創業史、人性化規范化管理、激勵員工積極進取的氛圍等,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如能積極觀摩或參加行業組織的技能競賽,或創先爭優及文明單位創建活動等,也能夠幫助學生感知行業企業優秀文化,加快其從學生身份向員工身份的轉化速度。因此,加強學生實習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好行業企業立德樹人的輔助作用,也是高職高專院校提升立德樹人質量的有效途徑。高職高專院校在制訂人才培養目標、設置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和確定教學內容時,都應邀請行業企業專家積極參與,使其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以更好地發揮行業企業在高校立德樹人中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檢驗高等職業教育成敗的根本標準。高職高專院校必須高度重視立德樹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當前,雖然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已認識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及其必要性和緊迫性,但立德樹人質量還有待提升。建議高職高專院校在立德樹人工作中,明確學校和教師在立德樹人中各自的職責,用好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進思政課、專業課和通識課協同立德樹人的進程,并充分挖掘校外社會育人的有效資源,形成校內和校外聯合育人機制;同時還要加強學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充分發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而高職高專院校的專業課和通識課教師則應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己任,牢固樹立大課程、大思政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把高職高專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