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丹
(中國醫科大學,遼寧 沈陽 110122)
歲末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面對疫情大考,高校輔導員要聚焦主責主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防疫抗疫全程,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不懈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弘揚抗疫精神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階段性特征,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承擔社會責任。
這一時期正值寒假。大學生沒有經歷過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缺乏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會產生一定的畏懼和疑惑心理。這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普及防疫知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紀律教育和生命教育。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引導學生在家合理生活、學習,渡過一個特殊而有意義的假期。這也是這一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務。白衣天使、解放軍戰士等最美逆行者形成的中國力量,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動的教材。
這一時期也是延期開學階段。此時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增強制度認同,促使學生將感性認同逐步提升為理性認同,進而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充分認識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這一時期也是正式復學階段。該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抗疫精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將愛國情、報國志轉化為刻苦學習、勇于開拓的實際行動。通過深入系統地學習抗疫精神,教育大學生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協作精神、敬業奉獻精神、求真務實精神,將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根植于心,激勵學生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塑造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面對疫情,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引導、凝聚人心中的關鍵作用。特殊時期,高校停課不停學,這場疫情防控的火熱實踐,已構成了一個生動的思政大課堂,疫情防控工作為開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豐富、鮮活的案例和素材。思想政治教育應主動出擊,用好抗擊疫情這個教材,緊貼時代主題,聚焦社會熱點,回答學生關心的問題,提升親和力和針對性,以價值指引鑄魂育人,把思想引導、知識引導、心理引導、輿論引導落到實處[1]。
正是有這些最美逆行者,才使疫情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山西援鄂醫療隊隊員王婷:17年前,王婷的父親王衛國參加了抗擊非典的戰斗,年過七旬的母親坐著輪椅為兒子送行。兩個戰場、兩次戰“疫”,三代人的激勵持續接力。疫情是征召令,以“90后”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奮戰在“火線”。 激勵大學生以“90后”逆行者為榜樣,自強自立,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一代。
這場戰“疫”使我們明白了一個特別淺顯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在災難面前,我們每個人同呼吸、共命運,沒有誰能夠置身事外,也從來不存在一個人的桃花源。所以,愛國的責任就是保家衛國的責任,就是為了我們共同的福祉,去做國家的建設者和保護者。如今,新時代的青年要繼續愛國、報國,讓自己的青春奮斗與民族復興同頻共振。這次疫情告訴大家,要用我們的青春奮斗來擔當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面對疫情,高校輔導員要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思考,守好自己的“責任田”、踐行教育使命、當好學生引路人是我們工作的方向。疫情防控期間,以講好5堂思政大課為著力點,開展富有成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1.1 講好中國共產黨堅守初心踐行使命,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故事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習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第一時間做出“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號召“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成為全黨統一行動、合力戰“疫”的主心骨。
3.1.2 講好中國制度優勢顯著的故事 面對這次疫情,在黨中央的統一調度下,各種力量快速集結,各種資源精準投放,各方面工作積極有序開展。全國各地及軍隊的300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武漢,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武漢以外的16個地市,十余天時間先后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口罩日產能9天內從4 300多萬只飆升至1.1億只,各種醫療防護、生活物資不斷運往湖北,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總體戰提供堅強保障。
3.1.3 講好加強國際合作、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故事 疫情暴發后,我國采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為全世界的抗疫斗爭贏得了寶貴時間,為全球抗疫提供了寶貴經驗,得到了國際社會高度評價。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圍內迅速蔓延,我國毫無保留地向全球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十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了新冠肺炎防治經驗,向意大利、塞爾維亞、伊朗、伊拉克、俄羅斯等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展現了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和負責任的大國作為與擔當。
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多年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就在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我國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根本就在于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眾志成城、凝心聚力、嚴于律己、不懈拼搏,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壓倒的氣勢戰勝疫情。越是這樣的危難時刻,越是能感受到來自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力量;越是在無情的災難面前,越是能感受“中國”這兩個字帶來的溫暖與美好。沒有安定富強團結的國,哪來安穩幸福溫情的家。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國家是無數幸福小家的堅強后盾。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強大的祖國做后盾,有全國人民的齊心協力,有公開透明的信息,有細致的防護準備、科學的預防治療、強有力的合理保障,我們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樣的災難也必將成為一次難忘的愛國主義教育課[2]。
疫情與突發災難使我們每個人受到教育。我們必須意識到,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若無敬畏之心,便常常想要征服、攫取、破壞。一旦傷害達到某個“臨界點”,大自然就將以人類不可承受的方式加倍返還。敬畏自然,歸根到底就是要敬畏生命。要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樹立珍視和熱愛生命的價值觀[3]。
正是因為有了鐘南山、李蘭娟、“90后”醫護人員等這樣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醫務工作者,才使得我們對打贏這場戰“疫”更加自信。高校輔導員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困難,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和勇于斗爭的精神,要有敢講真話、敢干實事的擔當。在這場疫情面前,青年學生要勇于擔當,知行合一,積極傳播正能量,為打贏這場抗疫大戰做出貢獻。
病毒無情,戰役殘酷,但人間有愛。逆行者的背影,溫暖了每一個人,讓這個不能串門拜年的中國年充滿別樣的溫情,充滿愛的力量。作為高校輔導員,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機,從抗疫故事中選取素材,有針對性地開展感恩教育,告訴學生“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引導學生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對于抗疫阻擊戰中這些心懷大愛的逆行者,我們要心存感恩,努力成為一個傳播愛、奉獻愛、充滿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