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山
摘 要:教學團隊對于高等院校打造高水平教育人才,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當前高等院校開展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教學團隊;建設;探析
建設一支高質量師資隊伍是高等院校創新發展的關鍵途徑,教學團隊的建設有助于高等院校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有助于加強學科專業化建設,有助于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探析當前高等院校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措施,對高等院校打造高水平教育人才,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等院校開展教學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
對于教學團隊的研究,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給了解釋。筆者比較贊同以下觀點:教學團隊是以教學工作為主線, 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水平為目標,以有效的溝通交流與合作機制為保障,由結構合理、優勢互補、分工明確、相互協作、責權統一且人數適度的教師所組成的教學群體。[1]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高等院校教學團隊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團隊意識不強
從個體角度來看,教師在執行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想當然地認為每個教師教學風格不同、每門課程教學內容不同,更多想通過“自力更生”吃透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水平,比較關注自身教學任務而很少考慮其他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缺乏“團隊”意識,忽視教學團隊的專家教授以及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教師對于個體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但教師個體即使個人素質再高,往往在知識認知、教學理解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陷入教學瓶頸,產生自我質疑。從群體角度來看,雖然很多高校都已經成立教學團隊,但很多教學團隊只是承擔相同或相近教學任務的以教研室為主體的教師簡單組合,更多是個體教師教學任務為主、其他教師簡單指導的存在形式,“團隊形態”浮于表面,“團隊協作”意識不強,團隊成員缺乏歸屬感和責任感,很難開發教師的合作潛力。
(二)教學團隊質量不高
教學團隊應當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水平為目標的相互協作、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的教學群體。但往往有的高等院校在進行團隊申報時過多考慮個體利益,過度重視教學團隊對評功授獎、職業晉升的作用,只重視眼前利益,忽略教學團隊對教師教學能力、教學質量提高的長遠作用。教學團隊成員拼湊搭建太過隨意,成員構成不夠合理,優勢互補不夠明顯,沒有形成一個成員能力與水平互補,年齡、學歷、職稱等相對合理的教學團隊,教學團隊質量不高,不利于成果產出,難以發揮教學團隊對教學質量提升、教師水平提高的正向推動作用。
(三)配套制度不夠健全
教學團隊的建設與運行,教學目標的制定與實施,都離不開相關教學制度的保障。良好的教學團隊同樣需要健全的制度作為保障。但是在有的高等院校教學團隊建設的過程中,配套制度依然面臨著許多問題。比如考評獎懲機制不完善導致教學團隊成員動力不足,集體備課制度不完善導致教學團隊作用發揮不明顯,會議制度不完善導致教學團隊運行效率低下。
二、加強高等院校教學團隊建設的對策措施
(一)合理配置教學團隊師資結構
教學團隊是高等院校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沿陣地,對院校教學職能的發揮和長遠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一個好的教學團隊首先要有德才兼備的學科帶頭人,作為整個教學團隊的領導者和組織者,需要統籌整個團隊的建設發展、組織管理和人才培養。所以,帶頭人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水平,要有較大的影響力,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其次,一個好的教學團隊要有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創新能力較強的科研人才以及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年輕教師。學歷、年齡、職稱、能力等方面要配置合理,有明確的角色分工,能夠最大化地發揮每名教師的特點和特長。為教學團隊長遠發展,院校教學質量提升最大化發揮作用。
(二)有效提升團隊成員教研水平
教學與科研應該是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發展的左膀右臂,二者都是一名優秀教師的必備素質。只有建成教學和科研相適應的教學團隊,才能切實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學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師通過科研深化對基礎理論的理解,追蹤前沿知識,將好的科研成果和方法應用到教學中去。同樣,科研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教師通過教學了解教師需要什么,學員需要什么,更能夠促進成果轉化。所以應從多角度穩步提升教學團隊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注重新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發揮教學團隊中教學骨干和專家教授的幫扶作用;注重教學團隊整體科研能力的提升,做到“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的有機融合,使教學團隊成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術交流的研討平臺,成為發揮教師智慧和創造力的舞臺。
(三)加快制定教學團隊配套制度
恰當的配套制度是高效且有效運作的關鍵,制度不完善容易造成團隊運作混亂,矛盾突出,效率低下,不能夠有效發揮教學團隊的實際作用。這就要求一方面從院校層面制定合理的配套制度,比如會議制度、考評機制、獎懲機制、集體備課制度等,明確從團隊建設到團隊運作每位團隊成員的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教學團隊負責人要從團隊層面根據團隊特點制定針對性、適用性強的管理規定,強化團隊成員的合作意識,明確團隊成員分工,增強團隊成員凝聚力。只有不斷地優化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才能保證教學團隊的高效運行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菊花,趙永東,肖美玲,趙建勛.軍隊學歷教育院校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4):50-52.
[2]陳玉歡,黃宗偉. 協同創新視角下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J]. 教師發展,2019(19):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