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佩君 王默涵
摘 要:2021年,北海旅游發展引來新高峰,海絲首港項目斥資打造集海絲文化體驗休閑旅游生態旅游休閑度假一體化的復合型文化海岸景區。通過對北海的“海上絲綢之路”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和傳統文化結合,總結出了北海旅游業與文創產品的發展相輔相成,文創產品與地方旅游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創產品推動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北海;海上絲綢之路;文創;產品設計。
引言:北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之一,它有著悠久而獨特的漁民文化和海洋文化,因此這座城市具有濃厚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史料記載,北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在溝通中外貿易,傳播文明方面起了重要推動作用。古書上也有商船從沿岸出發與東南亞國家進行交易的記載。據考究,中國古代分別與印度尼西亞、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進行了繁盛發展的海上貿易《呂氏春秋》還記錄了廣西合浦港到東非的海上絲綢之路文明,被認為是第一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有關考古工作人員對于北海市的合浦縣的古墓進行了鑒別,初步判斷古城頭是西漢時期的寶物,它還有漢唐朝至明清時期的大規模官窯和民窯,所以說北海的窯也是中國陶窯的一部分,它也在中國的陶上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北海擁有豐富的海洋文化,曾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海曾與寧波、泉州等7個城市一起被列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世界文化遺產。因此,北海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歷史地位正式確立,成為了一種旅游資源。[1]
一、北海文創產品發展的現狀
(一)南珠現狀
目前北海南珠的產量占比在全國珍珠的產量將近50%,南珠產量和產值的反差,表明了北海南珠的產業鏈產品的附加值低。北海南珠產量大并不是成為真正競爭優勢的唯一選擇。北海南珠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現在正在被其他國內外的珍珠品牌超越甚至取代,這不僅僅需要提高南珠的質量和工藝,更要通過包裝設計去凸顯難處其中的文化內涵。[3]
(二)貝雕現狀
北海海洋資源豐富,盛產貝類,貝類質地淳樸,賞心悅目,貝雕工藝品主要以北部灣產的貝殼為原料,是北海當地獨特的傳統民族工藝品,主要有傳統貝雕畫、大幅貝雕壁畫、立體貝雕擺件、創意工藝品、貝類工藝品、旅游紀念品設計等,目前貝雕主要是起到傳承北海貝雕技藝、弘揚廣西民族文化的作用。隨著到北海旅游的游客增多,與之相適應的服務需求也愈來愈高,北海本地的具有海洋特色的文化內涵沒能很好地挖掘,作為北海城市名片的貝雕,在旅游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開發與設計旅游工藝品時卻忽略了對貝雕文化的傳承與運用,貝雕文化沒能真正注入特色文化創意旅游工藝品的設計中,使貝雕工藝品體現出來的文化內涵不夠,設計檔次低且游客群定位不精確,品牌精品項目少。[3]
(三)角雕、木雕現狀
角雕技藝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是北海市合浦縣最富特色、有活力、有創意、有市場前景的文化創意產業,融合北海當地的傳統文化和海洋文化,運用的是精雕細刻的寫實技法、立體圓雕的表現形式,形成國內獨樹一幟的風格和流派,其作品多為角雕工藝品。木雕是北海的古船木工藝,主要利用報廢舊船拆解下來的木頭,以保持原生態和滄桑感為原則,通過創意設計,傳承傳統的榫卯工藝,變廢為寶,融船木工藝文化創意、特色文化旅游、船木再加工、展示、銷售為一體。由于市場環境改變,人們的審美觀念提高,企業創新和創意不足,角雕和木雕市場隨之急劇萎縮,北海角雕、木雕面臨著持續發展的困境,工藝幾近失傳。當前北海貝雕、角雕、木雕亟須擺脫低技術含量、低文化附加值與低服務水平的窘況。[3]
二、北海文創產品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個性化的文創產品開發
目前,南珠產品大多數是珍珠項鏈、珍珠手鏈、珍珠耳墜;貝雕產品則是一些貝雕畫,更多是欣賞和收藏價值;角雕則是牛角梳、鑰匙扣等;木雕則是一些木雕作品,主要是通過船木制品展示木船的歷史與文明、木船的種類與應用、木船結構與船木種類、船木文化與精神,把古船木打造成北海特色傳統手工業,并且南珠、貝雕、角雕、木雕都是各自發展,缺少有四者合成的作品,沒有體現“一珠三雕”一體化、個性化的文創產品。[3]
(二)缺少具有北海文化內涵的代表性文創產品北海的文創產品很多,但是真正具有實力的、能夠體現北海文化內涵的代表性文創品牌卻沒有,針對這一現狀,應該把南珠、貝雕、角雕、木雕結合起來發展,結合各自工藝和材質特征,開發設計出代表性的文創產品,打造北海文創品牌。
(三)文創產品單一的偏向手工業和文物,對于北海當地的特產的包裝設計革新較少,盡管當地不少特產的食品企業與高校合作,但其中真正對外輸出的的產品卻是少之又少。其原因在于產品曝光度較低,核心競爭力不夠強。
三、北海文化特色文創產品研發策略
創新點:
(一)結合當地氣候與需求進行創新。北海氣候較為炎熱以著名的銀灘為代表的海岸帶具備發展濱海旅游、海水和陽光沙灘的要素。前來旅游的高峰期多在夏季和國慶兩個時間節點人流較多多,旅游的人們對于解暑的周邊需求量大,可以從解暑周邊下手,對旅客需求量大的產品進行北海特色的文創創新,將人們的需求與北海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相結合,之后進行再設計,迎合大眾的口味,從而提升北海對外文化影響力。
(二)北海海產品資源豐富,可以優先考慮從食品入手,將海產品制成休閑類食品。比如魷魚絲、小魚干、海鴨蛋等北海特色美食,對其產品包裝運用現代設計理論和海絲文化進行設計,研發獨特味道的食品和趣味的設計外觀,對大眾喜好進行普查,在現有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創造出大眾喜聞樂見的海絲文創產品。
(三)產品傳播及營銷在產品推廣方面,積極參加文化展覽會,宣傳、推廣文創資源、產品、理念等,深化文創行業之間的文化交流,將其新知、建議、反饋用于產品開發及推廣,在產品營銷方面,堅持網上網下融合、線上線下結合,不斷拓寬銷售推廣渠道。與事業單位、國企、民營企業合作,在文化節、熱門景點、公共服務站點等進行代銷,打造一體化的文創產業平臺;探索“互聯網+”平臺,開辟新的銷售方式進行文創產品的網絡銷售。
四、結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到2035 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綱要明確提出,要“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打造一批有影響力、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在國家的政策扶持下,提升北海旅游產品對外影響力,通過需求對人們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利用現代的設計理念和創新手法,去迎合大眾的喜好。做到雅俗共賞,真正做出人民喜愛的文創產品。[2]
參考文獻:
[1]劉琳.廣西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保護與旅游產業發展路徑[A].當代旅游 2021,19(01),5-6
[2]楊波,蘇曦晗.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遼寧文創產品研發策略研究[A].理論界 2021,(10),8-15 DOI:10.13221/j.cnki.lljj.2021.10.002
[3]鄒紹玲.北?!耙恢槿瘛遍_發設計與城市文創品牌塑造.[A]天工 2021,(06),72-73
作者簡介:
鐘佩君(2000.10-),男,漢族,廣西玉林人,北海藝術設計學院,19級在讀大學生,專業:視覺傳達設計。
王默涵(2001.6-),女,漢族,浙江金華人,北海藝術設計學院,19級在讀大學生,專業:視覺傳達設計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自治區級項目
南海之濱絲綢之路文旅宣傳與產品設計
編號:S20211352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