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年初,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其中涉及多項現役、退役軍人教育培訓等政策。在縣委、縣政府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大力支持下,漢壽縣的教育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當前,堅持一切工作和精力向退役軍人聚焦,進一步改革完善教育培訓政策制度體系的要求十分迫切。
一、退役軍人教育培訓現狀
1、政策落實情況
今年,《退役軍人保障法》的出臺,為教育培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工作,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并要求人武部、退役軍人事務局、財政局、人社局、教育局、民政局等縣委退役軍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切實發揮職能作用,持續加大力度支持做好這項工作,指定漢壽縣第一職業中學為培訓學校。
從漢壽縣2020-2021年退役軍人教育培訓調查情況來看,每年由退役軍人事務局就業安置股組織教育培訓班,內容為安置政策和就業形勢短訓班;2020年9月,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部分秋季退役軍人參加初期教育培訓班,培訓時間為三天,培訓內容為宣講就業創業系列政策,講解當前就業形勢,組織到漢壽縣職業中學、天順駕校、洞庭駕校參觀,現場實地了解了各項技能培訓項目,前往漢壽縣高新區創業孵化基地、中聯重科、徠木電子、康普制藥、耐美特等多家公司企業生產線,現場對接就業崗位;每年8月,漢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均開展了“三送”進軍營活動,為官兵們發放宣傳材料,就退役軍人免費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扶持、考錄優惠、保險接續、福利待遇等十個方面政策進行講解,并現場答疑。
2、退役軍人的素質現狀
(1)退役軍人文化素質現狀
從漢壽縣2020-2021年退役軍人文化素質調查的情況看(見表一),近兩年退役軍人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但有逐年升高的趨勢。
(2)退役軍人技能素質現狀
從漢壽縣2020-2021年退役軍人技能素質調查的情況看(見表二),選擇駕駛、汽修專業的人數占比最多且呈逐年增加趨勢。
3、退役軍人的教育培訓現狀
(1)退役軍人在部隊教育培訓現狀
據調查統計,過半的退役軍人在部隊里就進行了文化學習和技能培訓,且取得了中專、大專甚至本科學歷,或者取得了通信、駕駛、廚師等職業資格證書。近兩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每年的退役軍人在部隊教育培訓中取得中專及以上學歷的約占55%,取得駕駛、廚師、通信等職業資格的約占54%以上。
(2)退役軍人回到地方教育培訓需求現狀
據調查統計,退役軍人回到地方后,有明確培訓需求的占85%,培訓需求呈逐年增加趨勢,并且絕大部分培訓需求為初中級技能培訓。
二、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根據對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工作的調查和分析,當前退役軍人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退役軍人自愿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一是自主創業觀念性不強,由政府打分安置到各相關單位的退役軍人有穩定的工作,其滿意度較高,但對于需要自主學習技能創業的退役軍人而言,其難度不言而喻,有畏難情緒。二是部分退役軍人認為,進行了相關培訓后一紙推薦就業書仍不能徹底解決就業問題。三是在培訓期間,幾乎沒有收入來源和保障,導致了退役軍人對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認識產生了較大偏差。
2、絕大部分培訓需求為初級技能培訓。一是退役軍人自身學習能力不強,多數為入伍前學習成績不佳父母特意送到部隊當兵歷練的對象,對教育培訓政策存疑,有的是等候觀望別人如何做,有的則根本無法靜心培訓,于是參加中高級技能培訓或學歷教育的人較少。二是退役軍人及其家屬對教育培訓認識有待提高,他們都認為從部隊退役后的理應先工作,而不是再進學校“充電”。甚至一些退役軍人自己想參加培訓,卻因家人不支持只能作罷,因此有時報名教育培訓的人數較多而真正參加培訓時人數較少。
3、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難集中。每年秋冬季節,退役軍人們都會返鄉報到,但隨著退役軍人就業安置比例逐步減少,一部分退役軍人考慮到自身被安排工作的幾率不大,于是就做好了其他的打算;有的退役后直接隨親戚朋友外出務工,干脆不回來報到或請親屬代替辦理報到手續;有的對于教育技能培訓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耗時又耗錢的層面,猶豫不決,難以決定,因此退役軍人在無需文憑、無需技術、無需技能的工作中選擇,其群體的流動性也很大,要做到集中培訓難度較大。
三、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工作對策建議
加強退役軍人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是切實提高其就業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時也是新形勢下培養技能性人才的急切需要。必須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用心用情服務好退役軍人。
(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高退役軍人政策知曉率
1、2021年1月1日《退役軍人保障法》正式執行后,漢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以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堅持宣傳引導多維度,不斷加強與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類媒介的溝通協作,積極宣傳中央關于退役軍人決策新部署,每年下半年,當季退役的軍人均全部參加了適應性培訓,學習了創業就業政策和《退役軍人保障法》,把黨和國家對退役軍人的關懷落到實處,切實做到保障法家喻戶曉,有效提高了退役軍人對政策的知曉率。
2、組織召開動員會、座談會、現場觀摩會,帶領退役軍人實地參觀教育培訓學校或機構,實時宣講教育培訓相關政策,了解清楚教育培訓的重要意義:“知識改變命運、技能成就人生”。同時遵循“個人自愿、自選專業、免費參加”的原則,增加退役軍人參加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中、高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開展“三送”進軍營活動,在現役軍人離開部隊前,宣講相關政策。
(二)完善教育培訓方式,提高退役軍人培訓參訓率
1、試點開展網絡遠程教育。針對一些退役軍人居住地分散的情況,解決部分退役軍人工學時間沖突的問題,可采取試點開展網絡遠程教育的方式。
2、開展創業技能培訓。依托資質較優的教育培訓機構,鼓勵具有創業條件、創業意愿的退役軍人或企業積極參加培訓、比賽。
(三)加強培訓教學管理,提高退役軍人培訓合格率
1、擇優選擇培訓機構。將師資力量較強、實訓設施設備較好的教育培訓機構定點,簽訂教育培訓協議,樹立本土優質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品牌。
2、合理設置培訓專業。弄清楚大部分退役軍人意愿較強的教育培訓專業和當地市場的用工需求,在此基礎上以就業為導向設置教育培訓專業,提升教育培訓和實現就業的關聯度。
3、規范組織教育教學。指導培訓學校緊密關注市場需要,結合退役軍人實際情況,制訂適宜的教學計劃,設置精彩課程,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嚴格教學章程,充分利用好教學實訓時間;嚴格組織考試考核以及相關職業技能鑒定,不斷提升退役軍人教育培訓的質量。
作者簡介:
楊敏(1986—)女,中共漢壽縣委黨校(漢壽縣行政學院)講師,學士。研究方向為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