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琬婷
摘 要: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出現,會給我們國家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例如破壞金融行業的穩定性,或者是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進程拖后腿。有效防范和如何解決不良貸款已成為金融的核心內容。為此,本文主要探究了我國商業銀行出現不良貸款現象的成因以及如何應對。
關鍵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成因分析;處置對策
一、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
(一)受資本體系革新的因素
因“撥改貸”政策在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的實施,國有企業因不能獲得國家資金的補助而不得已向銀行進行流動資金的貸款。所以國有企業資金不能流動而導致不能償還貸款的因素影響巨大。
(二)財會核算處理中的不恰當
貸款期限一年的營運資金貸款是由世界銀行發起解決國企資金不足問題的短時間貸款,但實際上它是銀行為設立國有企業而支付的營運資金,長期以來被公司的營業額所占據,形成"短期貸款和長期使用"。這些貸款的到期按"由新舊"的會計方法償還,由于與數次延期相關的短期貸款在貸款批準延期后不超過原貸款償還時間期限,如通過償還次日逾期貸款等規定,防止了對貸款逾期情況進行無休止地再培訓, 這已經成為一種真實的情況,這是不良貸款快速增加積壓的重要成因。
(三)銀行的獨立經營受投資融資制度的影響
我國投資企業受責任限制的過小,出現一些"政府項目計委審批財務,銀行買單"。由于投資項目建設由主管部門進行,因此本行僅作為成品貸款人。如果決策不正確或項目審批不當或經濟環境不佳,項目無法投入運營或重復施工后產品積壓,產銷不當,效益不大。結果,由于逾期和緩慢出現無法償還的貸款。
(四)在通貨膨脹期間,公司的盈余和虧損是由通貨膨脹引起的,資本周轉受到影響
這個人由于囤積了股票,因為人們借錢或利息,成本低于漲價幅度,但根據國有企業正常生產周期增加,因價格上漲而流失損失,特別是因物質價格水平而嚴重通貨膨脹,本書虛擬盈余可以是部分"虛擬"稅, 而之前交出的獎金確實很短。由于不需要額外分配資金來加快操作范圍,以減少正常資本周轉和貸款金額和利息按時產生的影響。
(五)法制不夠好,社會信用環境不好
我國社會信用和信用體系的概念非常脆弱,部分政府管理部門對于在市場經濟中的站位還不明確,干涉過多經濟發展活動,很多官員缺乏總體思路,只考慮地方和部門利益而忽視銀行,暗中綠色逃稅銀行債務,為不法企業提供“保護傘”。
二、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處置方式
1.信用質量
為了評估信用值的質量,信用值分為五個級別。根據風險,信用價值分為五種類型:正常資產,涉及資產,次級資產,可疑資產和損失價值。這種分類方法可以真實準確地反映商業銀行的真實資產,鼓勵商業銀行主動規避信用風險。
2.重組資產
其制度是將償還能力不足或無償還能力發企業內外資源整合,幫助其完善運作和管理方面工作,通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間接提高企業償還貸款的能力。
3、用資本償還債務
債務減免是指與貸款人簽訂的合法協議。貸款人可以通過其他資產的抵押緩解貸款人無法償還貸款的壓力,而銀行有合法權益處置貸款人抵押的資產。
4、國家分配
商業銀行從中央和地方政府獲得資金補助減緩不良貸款帶來的壓力。商業銀行的資本也可以通過政府的注資而擴大,為商業銀行完善結果,改良風險狀況奪得時間。
5.債務準備金檢查制度差
由于五級質量評級是在商業銀行進行的,商業銀行可以更清晰準確地了解其信用質量和質量,并根據不同的信用水平提取不良債務準備金。但即使商業銀行注銷影響盈虧的貸款,也遠遠不能抵消非營利性貸款的增長。無準備金的貸款仍然很高。
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處置策略
(一)預防機制
目前,有一些管理公司處理不良貸款問題。這為管理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創造了新的想法。但是,有效避免和原則上避免影響損益的信貸,進一步完善建立低效信用預防機制至關重要。根據內外分析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探究出不良貸款信用風險管控機制的搭建應在宏觀、微觀系統及新時代科學技術等共同進行。在宏觀上分析,政府管理部門應將調控體系更加完善,從而對金融行業市場進行科學的監控、管理和制約。在微觀層面,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完善內部管控體系,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新技術。有效管理和管理信用風險。
(二)資產證券化的發展
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金融工具一直是資產證券化,適合不良資產的流動性穩定的大規模投資組合資產。單一不良資產的特點是不穩定和不確定性。但是,根據資產的特征,進行合理的組合,形成意義巨大的現金流。創新獨立影視商業銀行現在主要支持的方面,從而促進貸款風險的降低,減少市場內巨大的不良貸款。
(三)擴大信用衍生品的傳播
雖然信用衍生品的地位不高,但部分產品在市場占有率上并不小。信用衍生品本質上是商業銀行為對沖具有不可控風險的貸款而支付的溢價。如果合同被違反,將支付約定的金額。信用衍生品可以轉移商業銀行的風險,從而有助于提高商業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風險。信用衍生品還可以幫助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搭建數據共享云平臺
惠譽評級作為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中的一個,其發布的報告中涉及了中國的五家被評級為A的國有銀行,他們占的資產額度約為45%,根據此可以推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信用貸款的范圍在一點點增長。因此不良貸款的風險在不斷增長,但是我國商業銀行短期內的生存級別不會上升。所以如何控制不良貸款的風險至關重要。可以效仿歐洲銀行,其在早期就以建立數據共享云平臺控制不良貸款的風險。
總結
所以通過上文分析,要解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問題,首先要從加深信貸風險教育上下手,可以通過對不良貸款防范意識入手搭建較為完全的保險機制。在建立機制的同時也不能遺漏其他解決方式。比如可以將資產證券化解決不良貸款的數量,或者通過發展信用衍生品市場將銀行的一部分風險轉移,這些方法都可以在一定層面上促進金融行業市場的穩定發展。還可以將商業銀行之間進行數據共享和用戶信用共享,降低不良貸款的風險,從基礎操作上降低商業銀行貸款風險。
參考文獻:
[1]何清,潘煥學.關于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分析及處理對策[J]. 中國經貿,2021(4).
[2]郭曉蓓,麻艷,施元雪.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 2020(6).
[3]譚建均.地方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 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