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玉
摘 要:冬訓期間實施大負荷訓練對優秀跆拳道運動員部分血液生化指標產生影響,其變化幅度可以反映運動員運動疲勞程度、對訓練的適應及恢復情況,以此評定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態,監控運動訓練過程,更有針對性提升訓練效果。
關鍵詞:跆拳道;冬訓;大負荷訓練;機能評定;生化監測
跆拳道是在墊子上雙人近距離擊打的具對抗性、無氧與有氧代謝混合供能項目,比賽中ATP-CP系統供能與其它供能系統要具有良好協調作用。跆拳道要求具備良好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身體機能評定和訓練監測中,血紅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標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通過對跆拳道運動員冬訓期大負荷訓練開始4周后,進行階段性生化監測指標前后對比分析和綜合評定,分析指標在冬訓大負荷運動訓練前后變化內在規律。
一、Hb、BUN、血清CK測試結果
12名省跆拳道隊優秀女子運動員,分別在冬訓前常規訓練期和冬訓大負荷訓練開始4周后,均在周一清晨空腹、安靜狀態下抽取靜脈血,使用半自動生化分析儀測試血紅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3項指標。綜合測試數據表明,與冬訓前相比,冬訓大負荷訓練4周后Hb值下降(P <0.050),BUN與血清CK值均顯著升高(P<0.01)。
二、Hb值變化及原因分析
測試中冬訓大負荷訓練期運動員Hb值顯著下降,提示長時間連續大負荷訓練可引起Hb水平顯著下降,也提示運動員此時對開始遞增的負荷量和強度尚未適應。Hb值下降原因可能是因為訓練強度過大,全力對抗訓練增多,運動時大肌肉群急劇收縮,肌肉血管內局部血壓劇增,以及身體沖撞、擠壓和摔打等機械傷害對紅細胞破壞增加。紅細胞被破壞發生溶血時釋放出Hb,在肝臟代謝產生膽紅素,使血液Hb水平下降。其中部分Hb可用于合成肌肉蛋白質和新生紅細胞,運動會加速這種再生。此外劇烈運動可使紅細胞自身能量供應出現暫時不足以及細胞膜過氧化作用加劇,而使紅細胞破壞增加;運動應激引起腎上腺素釋放增多,引起脾臟收縮釋放溶血因子,破壞紅細胞作用增加;乳酸堆積使ph值下降也可使溶血加重;大負荷訓練可導致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下降,以上各因素均可影響Hb生成。本次測試中運動員血睪酮水平下降可能也是造成Hb水平下降原因之一。
訓練期間膳食中蛋白質和鐵供給量相對不科學,小腸吸收水平較低;維生素B12和葉酸在訓練中消耗過多,供給不足或吸收障礙;運動導致血容量增加等也是直接影響Hb值降低的主要因素。在連續大負荷訓練中,當糖代謝釋放能量不能滿足機體需要時,蛋白質分解代謝隨之增強,蛋白質和氨基酸消耗量增加。有實驗證實營養因素對Hb含量有直接影響。運動員每千克體重每日供給蛋白質低于1.5g時就會出現運動性貧血,如有2g以上(動物性蛋白占25%以上)即可預防因蛋白質攝入不足引起的貧血。訓練過程中鐵的供給量也是影響Hb合成的又一主要因素。運動員鐵需要量高于正常人,并隨運動時間、強度和環境等因素而變化。運動員缺鐵可能原因主要有:鐵丟失增加,特別是以汗鐵形式丟失較常人多;鐵吸收和攝入不足,運動員普遍存在飲食結構不合理、膳食不平衡、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攝入不足、鐵吸收和利用不足等;鐵需要量高于正常人,運動員肌肉濕重每增加10%則多需鐵170mg;循環血量增加9%,多需鐵約200 mg。
三、BUN值變化及原因分析
BUN是評定負荷量和機能恢復重要指標,負荷量越大或機體適應性越差時,BUN升高就越明顯,恢復也就越慢。血尿素氮水平高低受肝臟尿素合成、腎臟排泄規律等影響。訓練使運動員體內蛋白質代謝保持較高水平,運動還會影響肝腎功能,因此運動員血尿素氮安靜時常常處于正常范圍偏高水平。
本測試中冬訓大負荷訓練期間運動員BUN晨起安靜值顯著高于冬訓前,表明大強度訓練對運動員機體蛋白質代謝影響較大,訓練負荷量有顯著增加,身體尚未完全恢復,而且已顯著超出我國優秀跆拳道運動員血尿素參考值范圍平均值。
BUN升高主要原因可能是:體內蛋白質代謝旺盛,尿素生成增多;長時間劇烈運動,肌肉中ATP不能迅速合成,生成的AMP在肌肉中易脫氨基生成IMP,進一步代謝轉變為尿素;長時間大強度運動時腎臟血流供應減少,造成腎功能下降,使尿素清除能力下降;血液濃縮也是運動時血尿素濃度升高原因;高蛋白飲食或因級別限制而采取控體重等因素都可能使血尿安靜值升高。
四、血清CK值變化及原因分析
CK是骨骼肌能量代謝關鍵酶之一,其作用是催化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之間高能磷酸鍵可逆性轉移。它是短時間激烈運動時能量補充和運動后ATP恢復反應的催化酶,與運動時、運動后能量平衡及轉移關系密切。血清CK活性變化可作為評定肌肉承受刺激和了解骨骼肌微細損傷及其適應與恢復重要敏感指標。負荷強度對血清CK影響遠大于負荷量,血清CK活性測定更能反映訓練負荷強度,同時也反映機體適應和恢復情況。
本測試中冬訓大負荷訓練后運動員不僅血清CK平均值大幅升高,而且還遠超出臨床正常參考范圍(25-200U/L)。這提示運動員對目前大訓練強度尚未適應,已經出現疲勞積累,身體機能狀態還沒有恢復,應當及時調整訓練負荷,采取有效恢復措施。同時也證實CK對訓練強度的敏感性。
訓練后血清CK升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強度運動使肌細胞耗能增加,維持細胞正常功能的ATP虧空增多,肌細胞ph值下降,缺氧和離子濃度改變等因素影響引起肌細胞膜通透性出現暫時性增大,使肌細胞CK滲出增加;劇烈訓練造成肌肉組織細胞機械損傷,紅細胞破壞增加,使細胞CK逸出增加,引起血清CK升高。對于本測試中個別運動員出現血清CK值超過1000 U/L,甚至超過2000 U/L以上情況,馮連世等認為,這種情況并非說明運動員疲勞程度極高,而是提示運動員明顯肌肉損傷,如肌肉拉傷、撕裂等發生,這提示在血清CK實際實用中應加以注意區分。
參考文獻:
[1]馮連世.優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2]馮美云.運動生物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3]張纓,文茹.運動性貧血的發生機制與監測[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24(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