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爾
摘 要:電力行業在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電能需求的增長是隨著經濟時期的不斷變動而浮動變化的,這也是電力行業需要不斷進步提升的因素。電力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必備條件,在當前背景下,需要充分發揮清潔能源的優勢,企業、工業、生活用電提供充分的能源供應,從而推動經濟發展,加速我國能源結構優化,滿足部門經濟的不斷發展。本文在明確電力行業發展背景的基礎上電力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進行分析,研究電力行業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為未來電力行業經濟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電力行業;經濟發展;作用分析
電力行業發展和經濟發展之間有著不可劃分的關系,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社會的急劇發展將會為電力帶來較大的波動變化。電能有著其他能源不可替代的優勢,并且轉化為其他能源較為便利,如機械能、光能等。同時,電能的用處也是極為廣泛的,如應用在運輸、生產等行業中,為人們提供必備條件。由此可見,電能在生活中是無所不在的,在經濟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電力行業發展背景
電力行業在我國經濟市場中屬于一個較為特殊的行業,覆蓋面積較大,且牽涉的范圍較廣,所以當前并沒有實施市場化模式管理。電力企業是典型的國有企業,由國家直接管理,在國家的有效管控下,可以迅速整合資源,提升電力資源的利用率,推動電力經濟不斷發展,加快技術推廣等。在面臨突發情況時,也可以迅速得到解決。但是在電力運行期間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在經濟發展的環境下導致電力行業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僅影響了電力企業的經營發展,還限制了技術創新等。同時,電力價格浮動性較弱,不能及時的滿足市場供需,基層群眾無法在用電中得到更多的優惠,所以對電力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不利于未來電力行業的進步[1]。所以要充分研究電力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才能推動電力行業的不斷進步發展,挖掘電能價值,為我國持續發展、能源結構優化提供必備條件。
二、電力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分析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能源需求逐漸擴張,電能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關鍵元素,為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提供充分的保障。電力行業主要包含了電能生產、傳輸與管理,在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想要明確電力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就要充分了解電力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一)為經濟發展提供電力能源
在當前背景下,電能是經濟發展期間不可缺少的能源,如果在經濟快速增長階段,電能不能滿足發展需求,提供持續供應,就會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也可以理解為,電能是基礎性的能源,是當前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夠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相應的支持。由此可見,電力行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不僅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可再生能源,還能推動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2]。
(二)占據可持續發展重要地位
隨著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沖突性加深,可持續發展成為了我國的長期戰略。在當前背景下,能源、經濟及環境需要充分協調發展。使用電能不僅能夠推動常規化石能源應用效率的提升,還能提高水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幫助經濟發展挖掘可再生能源的實際價值,從而為經濟生產提供能源需求,做出環保貢獻。由此可見,電力行業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無論是企業的生產還是人們日常生活都離不開電力能源,在應用電力能源中,可以有效推動企業、工業的生產,為人們提供必備的生活條件,并降低污染性資源的使用,從而為持續發展戰略提供條件。
(三)反映出企業電能消耗高低
電能消耗也可稱為電氣化,是電能用量范圍與數量的統稱。工業的生產、運營以及科技研發等活動都離不開電能的供應,想要不斷提高國力,加強經濟發展,擴大電能應用范圍,應用電能替代部分資源,是當下的關鍵措施。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電氣化程度指標在能源消費中占比最大。總體來講,如果企業在階段或未來發展中應用電能的占比越高,所呈現的電氣化程度越深,就越能顯示出企業發展現代化的程度。在現代集約化、一體化生產經營趨勢下,電能的需求要不斷擴張,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現代化條件。同時,電氣化程度也充分的反應了國家人均的用電量,已經成為當下衡量國家工業發展、科技發展的重要指標,象征著國家的先進程度與社會發展的程度[3]。
三、電力行業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研究
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電能的供應與開發,而電力行業發展的數據分析及良性經營也推動了經濟不斷發展。
(一)電力行業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
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用電需求不斷實現增長,電能的需求量持續高出我國GDP增長速度。在電能供需不斷擴大的環境下,對電力企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結合經濟發展的規律來分析,在經濟發展啟動期,對電能的需求可以全面考量,在80年代,國家側重于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提升了能源生產的實力,電力行業逐漸進入了加速時期。自1978年起,我國的總發電量就已經超過2500億千瓦時,在2000年已經突破了13000億千瓦時的總發電量。直至2011年底,我國的電網規模達到了第一個巔峰時期,位居世界第一,變電容量高達22億千伏安。結合當前發展來看,我國在2019年僅11月份,就已經能夠產出近6000億千瓦時的電量。由此可見,我國當前電力行業的發展是不斷進步的[4]。
同時,我國電力能源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火電新增的容量比重不斷降低。伴隨我國核電的持續發展,核電產量也達到了新的巔峰,風電正在呈現迅速增長的趨勢,我國的能源結構逐漸實現優化。電能結構的變化充分的反應出了我國對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性,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環保型綠色能源,讓電力行業與經濟發展創造良性互動的局面。
(二)反應我國經濟發展當下活躍性
電力既屬于商品,又屬于生產環節,并且電力能源并不像石油、煤炭等自然資源一樣大規模使用與存儲。所以,要求電力行業在運營期間保證電量和發電量的平衡,避免出現電力資源的浪費。由此可見,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和電能消費、電力生產之間有著共同的發展目標。結合電力數據的獲得來看,為了能夠保證數據的精準性與可靠性,要使用電測表計和發電側表計來評定電能使用量,而電能的用量充分反映出生產、居民的消費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通過分析數據內容,還能明確我國企業、工業生產的具體情況。
一般情況下,電量需要通過精密的表計進行計量,所以能夠真實的反應出我國經濟狀態的動態變化。結合實際情況來分析,會發現經濟增速和電量出現了相背離的問題,經過深入了解問題的內容,也可以發現電力能源消費具有一定的彈性變化,與階段性的經濟結構變動、市場供需關系及人民生活水平等息息相關。所以也能客觀的反應國家經濟發展期間的多方關系間的聯系。總體來講,在產業結構、市場供需關系及經濟發展較為穩定期間,電力的消費水平也會趨于穩定。但是如果經濟正在經歷轉型期,就會出現消費彈性變化較大的現象,經過數據變化分析,能夠充分的了解經濟發展期間需要改進的方向,實現發展結構與方向的調整。
(三)促進經濟發展能源結構優化性
目前電力行業正在進入清潔能源期,為了營造低碳綠色的社會環境,轉變能源消費結構,可以采取利用電能替代煤炭、石油等能源,提升經濟市場清潔能源的消費比重。在我國的環境保護與治理期間,燃煤所造成的污染量是較大的,如“霧霾”,根據相關數據可知,因為煤炭燃燒而產生的PM2.5占據PM2.5污染量總比的一半以上,而煤炭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硫則占據全國總比80%以上,對環境產生的污染是巨大的[5]。如果能用電能來充分替代燃煤,將國民的采暖、工廠鍋爐等改為主要應用電能,將會顯著降低燃煤的用量,不僅優化了資源結構,降低有限資源使用量,還能改善空氣環境,為持續發展與生態和諧創造條件。所以,當前用電能替代燃煤,是能源優化發展的重要措施,對優化節能減排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
并且,結合能源發展趨勢來分析,無論從能源結構現狀的角度出發,還是能源技術的角度出發,電能在未來將會成為能源消費的重要方向。而想要推動這一局面的到來,就需要不斷加強能源觀念的消費宣傳,貫徹綠色消費及持續發展理念。當前階段面臨的較為嚴重的問題在于環保與電能消納難題,電能所替代工作的重要性則更加突顯出來。在電能的替代工程開展中,限制工程進度的因素主要在于價格。能源的不同會導致價格不一,對于終端的能源消費選擇生產有著直接的影響。例如煤炭、焦炭等,在經濟市場中的價格相較于電能低,電能與此類資源相較并沒有價格上的優勢,所以導致很多消費者側重于選擇價格較低的自然資源,影響了電力行業的進步發展。但是,除價格因素外,電能其他優勢在經濟市場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因為當下的能源政策讓傳統能源成本中沒有環境成本,針對此可以通過政府將外部損害成本內部化,并制定科學的不同能源生產消費環境稅費,通過杠桿原理來推動生產與消費實現科學化,構建優化后的能源結構局面。在能源工程中,政府占據主體位置,電力企業需要盡力配合,來推動能源變革發展。總體來講,電能能夠充分的替代自然不可再生資源,并降低能源所帶來的風險,要大力開發并利用新能源,構建節約型社會,才能促進經濟的不斷發展。
四、電力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建議
(一)滿足居民需求,加速電網建設
電力企業的經營目標在于滿足居民需求,在經營期間要充分滲透以人為本思想,站在居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隨著電力能源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在科學合理的收費機制下,當前階段普遍存在居民電費計價不清,階梯收費混亂的問題,所以需要盡快的施行電費計價公開。融合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簽約網絡平臺來進行收費并公開電費相關明細,讓居民在透明的條件下用電繳費,為居民們呈現出電力經濟現代化的局面。同時,對于電網建設的不等,很多區域出現電力使用緊張的問題,所以需要加速電網建設,加大電力覆蓋范圍,從而實現用電自由的良好趨勢。具體措施如下:1.解決跨區域電廠財政收入問題,借助中央政府的補貼來增強地方電廠效益,確保經濟運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構建全國區域電力行業發展的整體提升;2.加強電網建設,在國家層面建設電網,減少政府干預,從而提升電網配置的合理性,為市場經濟運行提供充分的條件[6]。
(二)開展精細化管理,改善現存問題
隨著經濟市場不斷波動,電力需求處于長期不穩定的現狀。面對逐年增加的電力需求,電力的供應水平不能及時滿足經濟發展需求。所以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開展精細化管理,分析電網的系統,降低用電的消耗量,針對區域的電力資源需求進行詳細的分析。在具體落實中,企業要具備全面的精細化管理模式,首先依據電力企業的自身情況制定科學方案,然后進行方案的修訂,并將職責落實在每個員工身上,從而提升精細化管理的完善性。并且,在實際措施中,可以與大企業進行交流溝通,在保證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用電的基礎上,協調區域的用電情況。并且,加大對電力資源用途的開發,降低電能的整體浪費率,改善現存問題,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條件。
(三)加快信息化建設,提升管理水平
隨著信息化建設加速,為電力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能夠有效推動電力行業不斷實現信息化、現代化,滿足集約化、一體化、智能化運行模式。應用信息建設模式,不僅能為居民提供信息平臺,實現電力收費透明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操作,降低人力出現的誤差以及節省人力資源。在智能化電網建設中,可以有效提升電網的整體運行效率,對不同區域的用電情況進行分析,并根據市場的動態來精準控制電力資源使用,為電力行業的穩定發展提供必備條件。具體措施如下:1.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引進現代化技術,保證電網的穩定性,促進運行效率提升;2.制定培訓考核機制。通過有效的考核機制與培訓機制落實,可以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無論是為企業提供價值,還是加強日常培訓工作,不斷為工作人員提供現代化管理理念,從而提升員工的職業素養。
(四)完善市場競爭機制,創造公正局面
市場競爭是電力行業所面臨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面對市場的不穩定,為電力行業帶來的風險是較大的,也直接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從而形成一個惡性閉環。所以完善市場競爭體系是勢在必行的,具體如下:1.建立競爭準則,針對電力交易中調度、配電及競價等環節,要具備明確的規范,為市場競爭提供標準與底線;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法規的維護來保證電力市場的公正競爭,為企業帶來更多的自主權,改變傳統的單一購電模式。電力企業可以積極與用戶們進行溝通協商,既能提升信息的透明度,還能為市場競爭提供保障;3.完善監督體系。企業可通過構建信息化平臺為居民提供透明的購電信息,但是缺乏市場監管就會導致信息透明度下降的現象。所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監督工作中,可以發揮監管部門、管理人員及基層群眾的監督作用,維護市場的公正公平,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結束語:
電力企業是我國的重要能源企業,是保證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隨著我國經濟市場能源需求的不斷擴大,電能作為重要的能源種類,要全面了解自身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既要面對能源市場的激烈競爭,還要明確自身肩負的市場職責,為企業發展創造清潔、寬松的環境,從而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加速,推動經濟市場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羅菲.電力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34):3-3.
[2]劉寧.電力經濟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J].2021(2014-22):89-91.
[3]宋博,李士巍,姜新.電力工程技術經濟分析在造價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22):2-2.
[4]王帥,許爾旭,莊丞,等.電力市場營銷及電力優質服務在營銷中的作用分析[J].市場周刊?理論版,2020(62):1-1.
[5]王華.群眾路線對縣供電企業政工工作的要求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20(28):1-1.
[6]聶新偉,史丹,藺通.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我國電力行業的影響分析[J].中國能源,2020,42(2):8-8.
3224501186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