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峰
摘 ? ?要:本文系統地分析了我國石油企業境外項目供應鏈風險,以及應該如何加強風險管理,確保企業供應鏈穩定,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我國石油企業通過大規模重組上市,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初步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管理水平走在了國內企業的前列。然而,國際市場風云變幻,各種不確定性給我國石油企業跨國經營帶來不小挑戰,尤其是在供應鏈領域,作為一種“擴展”企業,供應鏈結構復雜,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給整條供應鏈造成嚴重的影響。新冠疫情發生后,多國實施“封城”措施抗擊疫情使供應鏈受到劇烈沖擊,甚至出現斷鏈風險。本文就后疫情時代,我國石油企業海外項目供應鏈風險管理進行探討。
一、供應鏈風險及風險管理的定義
供應鏈風險是指供應鏈企業在運營過程當中, 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使供應鏈企業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差的大小及可能性。供應鏈的多參與主體、跨地域、多環節的特征, 使供應鏈容易遭受來自外部環境和鏈上各實體內部不利因素的影響, 形成供應鏈風險。
供應鏈風險管理是通過識別、度量供應鏈風險, 并在此基礎上有效控制供應鏈風險, 用最經濟合理的方法來綜合處理供應鏈風險, 并對供應鏈風險的處理建立監控與反饋機制的一整套系統而科學的管理方法。
二、石油企業境外項目供應鏈風險分類
1. 石油企業境外項目供應鏈特殊性
(1)境外采購的物資較多,采購供應周期長。我國石油企業參與的境外項目所在國工業體系普遍較為落后,沒有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絕大部分物資需要從中國以及第三國采購,同時物資的進出口還會面臨不同監管區域海關及稅收政策變化的影響,生產和運輸周期加起來,一般需要3-6個月時間,有的長周期設備和材料,供應周期是以年計量。
(2)相關物資的安全和專業性的要求高。石油企業屬于高風險行業,對油氣勘探開發等生產設施的設計、建造、用料標準等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在各種惡劣天氣下依然能夠保證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人員安全。同時采出的原油和天然氣屬于易燃易爆的危險品,且工藝流程復雜,因此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為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保證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維護,導致了對采購的產品安全性有極高的要求。
(3)供應鏈單一,缺乏彈性。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合作的過程中,物資供應渠道單一,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產業地位提升不夠,導致在項目運營過程中,經營效益、社會效益均不夠顯著。以某石油化工企業對外工程承包項目為例,項目建設的要素(人、財、物)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際航運價格飛漲,從國內出口的物資一箱難求,運輸周期嚴重失控,大大地影響了項目進度。
2. 我國石油企業境外項目供應鏈主要風險
(1)供應鏈采購風險: 采購風險通常是指采購過程可能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具體說來,如采購預測不準導致物料難以滿足生產要求或超出預算、供應商群體產能下降導致供應不及時、貨物不符合訂單要求、采購人員工作失誤或和供應商之間存在不誠實甚至違法行為,采購合同條款考慮不周全導致不能完全履約,這些情況都會影響采購預期目標的實現。
(2)供應鏈中斷風險:供應鏈中斷是指意外事件的突然發生導致供貨量與客戶需求量、成本或質量與供應鏈預定管理目標顯著偏離。誘發因素包括自然災害、社會及政治經濟事件等,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導致全球主要港口擁堵,原材料漲價,部分來自國內的石油勘探開發所需物資供應中斷;自從2018年以來,美國對伊朗單方面制裁,導致我國及歐洲石油企業在伊朗生產供應全面中斷。
(3)供應鏈財務風險:供應鏈財務風險是指供應鏈節點成員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及財務管理決策所引發的企業自身財務損失以及由于這種損失而引發的包括其他供應鏈成員企業在內的整個供應鏈的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損失的不確定性。包括匯率變動導致項目投資無法實現預期盈利、供應鏈條中的成員企業出現匯兌損失,境外項目業主苛刻的資金支付制度導致成員企業無法及時回收貨款等,以我國企業參與土庫曼斯坦石油公司物資供應為例,筆者接觸到很多企業無法按期收回貨款的情況,甚至出現了呆賬壞賬。
(4)供應鏈關系風險:主要是指供應鏈成員企業間缺乏必要的溝通, 造成相互信任的缺乏而產生的風險。供應鏈關系風險的產生既可能是由于合作成員理性的不合作, 也可能是由于非理性的不合作。由于境外項目供應鏈各環節在地理位置跨度很大,不同地域的企業文化差別很大,供應鏈成員企業間溝通難度大,供應鏈關系維成本高,這一點對我國石油企業境外項目運營更為重要。
三、石油企業境外項目供應鏈風險管理對策
1、未雨綢繆,研討制定完善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高對供應鏈安全的認識,在項目啟動之初,編制圍繞境外項目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根據供應鏈結構、環境等特點分析風險因素,區分風險類別,合理選擇風險工具,消除由外界環境不確定性引起的變動因素,及時準確傳遞供給和需求的信息。同時,發展多個供應渠道,在對某些供應材料或產品有路徑依賴時,考慮地域環節所存在的風險。筆者所在單位的巴基斯坦項目,在項目運行之初,就制定了以本地化和區域化為主、以我國境內供應鏈作為備用資源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克服了“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順利完成了項目施工。
2、熟練應用風險管理工具,提升供應鏈風險識別、評估及應急處置能力。首先是充分識別供應鏈可能出現的風險,將風險按一定的標志進行分類, 再根據其可能發生的程度和對供應鏈及其活動主體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其次是建立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理系統,供應鏈企業要從可能出現的風險出發,建立一整套風險預警體系和應急處理系統。對于發生概率較高的危機, 要進行實戰演習和訓練, 增強危機處理能力,當供應鏈中一項以上的指標偏離正常水平并超過臨界值時,要立即發出預警信號,并采取相關措施,控制事態影響。
3.加強供應鏈協同,共同維護供應鏈安全。一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推進價值認同,對境外項目而言,供應鏈條上企業來自全球各地,彼此之間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有較大的差異,我們要發揮鏈主企業的優勢,主動傳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二是建立供應鏈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對于關鍵成員企業,我們要積極與其建立全面的戰略合作關系,在供應鏈成員間實現利益分享和風險分擔。三是建立供應鏈協同管理平臺,加強數據和信息協同,增加供應鏈透明性,增強企業和合作伙伴之間信息系統的兼容性,加大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流通速度
4.加強對供應鏈企業的激勵。對供應鏈企業間出現的道德風險,主要是通過消除信息不對稱、不完整,減少出現敗德行為的土壤等方式來防范。激勵包括正激勵和負激勵,具體激勵手段有價格激勵、訂單激勵、商譽激勵、信息激勵以及淘汰激勵等。
結論:需要注意到,供應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對我國石油企業境外項目而言, 供應鏈發生風險后的破壞程度和影響更大。我們只有嚴肅對待,應用科學手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掌握管理供應鏈風險的有效措施,沉著應對,努力將損失和危害降低最低,為企業安全效益運營,為我國能源戰略安全和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燕,劉永勝.供應鏈風險管理概述[J].物流技術,2008,27(8):138-141.
[2]郭 茜, 蒲 云, 李 延來 供應鏈中斷風險管理研究綜述 中國流通經濟 2011 年第 3 期.
[3]王麗娟、王文斌、王彥思 金融危機下石油企業供應鏈魯棒性問題研究 產業觀察2009年19期.
370450118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