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寒冰, 陳珊珊, 程慧茹
(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 內科, 河南 鄭州450014)
2 型糖尿病 (T2DM) 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減少、 胰島素抵抗兩大病因引起, 因此在疾病早期控制胰島素水平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1]。 傳統的胰島素治療需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易增加患者的痛苦。 胰島素泵強化治療通過模擬生物性胰島素分泌模式于固定部位注射, 可有效提高胰島素的吸收率[2], 但個體間的差異性會導致部分患者經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后高血糖并未獲得緩解。 基于此, 本研究通過分析老年T2DM 患者采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效果及其影響因素, 旨在為臨床治療T2DM 提供更多參考依據, 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T2DM 患者100 例, 納入標準: ①符合T2DM 診斷標準[3]; ②空腹血糖(FBG) ≥7.0 mmol/L; ③入院前未接受系統性降糖、 降脂藥物治療。 排除標準: ①長期臥床患者; ②合并急、 慢性感染的患者; ③合并高血壓、 惡性腫瘤的患者。 入選患者中男52 例,女48 例; 年齡65 ~86 歲, 平均年齡 (70.51 ± 1.22) 歲; 病程29 d ~3 個月, 平均病程 (1.42 ± 0.19) 個月。 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者均給予皮下輸注式胰島素泵療法, 患者需全天攜帶胰島素泵 (珠海福尼亞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IP-101-Ⅲ), 確定注射部位后, 皮下留置針頭, 以0.4 U·kg-1·d-1的劑量輸注胰島素注射液 (通化惠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生產批號20161202、 20181105, 規格10 mL ∶800 U), 然后根據血糖情況調整劑量, 當FBG<14.0 mmol/L 時不再調整, 維持FBG 在12.0 mmol/L 左右。 需每日監測FBG 水平, 治療時間為2 周。
治療2 周后, 參照 《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4]判定療效, 采用血糖儀 [華廣生物技術 (平潭) 有限公司, GM700 Pro] 檢查血糖情況, 若FBG<7.0 mmol/L 或餐后2 h 血糖 (2hPG) <10.0 mmol/L 為血糖達標組, 反之為未達標。
患者入組后, 設計基線資料填寫表, 統計患者的性別、 年齡、 病程; 采用血糖儀檢測FPG、 2hPG; 治療期間統計胰島素用量。 入院后, 于清晨空腹取外周靜脈血3 ~5 mL, 3 500 r/min 離心10 min 后取上層清液, 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儀(日本愛科萊HA-8180) 檢測糖化血紅蛋白 (HbAlc) 水平; C肽使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 試劑盒來自北京華科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計算餐后2 h C 肽/空腹C 肽 (C2/C0) 值。
治療2 周后, 100 例患者中有58 例患者血糖達標, 血糖達標率為58.00% (58/100)。
老年T2DM 患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效果不受其性別、 年齡、 病程、 胰島素使用量、 血糖達標時間的影響,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可能受入院時FBG、 HbAlc、 C2/C0水平的影響,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表1 老年T2DM 患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效果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n (%),

表1 老年T2DM 患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效果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n (%),
指標 未達標組(n=42)達標組(n=58) χ2/t P性別 男 22 (52.38) 30 (51.72) 0.004 0.948女 20 (47.62) 28 (48.28)年齡 (歲) 70.54±1.25 70.49±1.23 0.199 0.843病程 (月) 1.45±0.21 1.42±0.17 0.789 0.432胰島素使用量 (U/d) 24.05±1.25 23.86±1.19 0.772 0.442血糖達標時間 (d) 8.63±1.01 8.44±0.87 1.007 0.316入院時FBG (mmol/L) 9.96±0.25 9.03±0.14 23.688 0.000入院時HbAlc (g/L) 10.26±0.32 9.18±0.26 18.597 0.000入院時C2/C0 (%) 1.74±0.10 2.45±0.13 29.603 0.000
將老年T2DM 患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效果作為因變量 (1 =血糖未達標、 0 =血糖達標), 將入院時FBG、 HbAlc、 C2/C0作為協變量, 經Logistics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 入院時高FBG 與HbAlc 水平、 低C2/C0水平是導致老年T2DM 患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效果較差的影響因素 (OR >1, P <0.05)。 見表2。

表2 老年T2DM 患者采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血糖未達標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糖尿病屬終身性疾病, 隨著疾病的進展可誘發心血管疾病, 增加病死率, 因此臨床治療時需及早控制血糖水平、 遏制心血管疾病的發展。 相關研究[5]表明, 胰島素泵強化治療T2DM 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 100 例老年T2DM 患者采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后, 血糖達標率為58.00%,提示胰島素泵強化治療雖可改善血糖水平, 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 經單因素及多項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 入院時高FBG 與HbAlc 水平、 低C2/C0水平是導致老年T2DM 患者胰 島素泵強化治療不佳的影響因素。 分析原因如下: ①入院時高FBG: 入院時患者FBG 水平較高提示患者胰島β 細胞功能較差, 而胰島β 細胞功能受損在T2DM 發病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受損越嚴重則病情越重; 且高血糖可使胰島素抵抗加重,加速胰島β 細胞的凋亡, 因此臨床治療效果相對較差[6]。 ②入院時高HbAlc: T2DM 在臨床治療時可根據病情程度設置不同的血糖目標, 而HbAlc 是評估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雖然HbAlc 并不能完全體現病情程度, 但用藥治療后HbAlc 水平可隨著血糖水平變化而變化[7]。 入院前較高的HbAlc 水平提示患者病情較重, 臨床治療更為困難, 但HbAlc 水平也會因血糖以外的因素而出現升高, 需進行準確評估。 ③入院時低C2/C0:C2/C0體現了胰島儲備功能, 可反映胰島β 細胞的當前狀態,當胰島β 細胞負荷狀態下, 其比值較低[8]。 此外, C 肽的沉積可增加T2DM 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導致血糖控制難度增加, 預后較差[9]。 因此對于入院時高FBG 與HbAlc 水平、低C2/C0水平的老年T2DM 患者需注意監測各項指標, 及時治療, 以此提高療效, 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 入院時高FBG 與HbAlc 水平、 低C2/C0水平是導致老年T2DM 患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效果較差的影響因素,臨床需對上述因素進行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