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厲思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生殖中心,重慶 400010)
近年來,隨著人類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疾病譜等的改變,不孕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1]。據WHO最新統計,我國不孕癥的發病率已達到7%~10%。不孕癥是指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1年而未能受孕[2]。而越來越多的不孕癥患者需要借助輔助生殖技術助孕才能妊娠[3]。然而受輔助生殖技術準入資質的限制及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基層醫院大多不具有輔助生殖技術資質,且缺乏規范診治不孕不育的流程及專業的醫療人員。不規范的診治及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導致很多患者不得不選擇到三級醫院生殖中心就診。但由于路途遙遠,時間耽誤較長,疾病的診治需要反復往返醫院等因素,造成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的浪費,不利于保障患者的利益[4]。因此,國內不少學者開始致力于新型醫療服務模式的臨床研究,包括通過互聯網進行預約掛號、網上付費、視頻診療、網上培訓、在線問診等[5]。隨著媒體時代的到來,正好迎合大眾通過媒體更為快捷、方便、經濟的方式獲取健康教育的知識及進行疾病方面的診療[6]。然而,大多模式僅局限于互聯網后臺操作,并不能真正實現患者與醫療專家間“面對面”的交流,導致患者顧慮多、認可度低、治療的延續性差;同時,也不能使基層醫技人員切身體驗到“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專家指導[7]。經過多年的探索,遠程醫療已開始運用于醫療體系。遠程醫療是指采用通信、計算機及互聯網等技術完成醫療診斷,提供醫學信息和服務[5]。通過遠程醫療醫療專家能夠通過語音及視頻傳輸技術與患者及其他醫療專家進行交流[8]。這種會診模式可以改善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降低醫療成本,還可以節約大量時間,緩解邊遠地區“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9]?,F將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產科生殖中心接受輔助生殖助孕的80例不孕癥基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是否接受遠程醫療,分為對照組及試驗組,各40例。納入標準:(1)首個周期;(2)非主城區患者;(3)年齡小于或等于40歲;(4)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參與研究。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1)制定輔助生殖助孕健康知識知曉率調查表,包括環境介紹、各項診療檢查流程、成功率及費用、用藥知識、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每個問題共分為5個條目,分別為完全了解(5分)、基本了解(4分)、一般了解(3分)、基本不了解(2分)、完全不了解(1分),總分為30分,其中大于24分為認知度良好,<20分為認知度差。(2)隨訪統計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
1.2.2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接受常規診療流程及方法(包括制訂方案、促排卵、打夜針、取卵、移植等)[10]。試驗組患者在常規診療流程及方法的基礎上增加遠程醫療。兩組患者分別在干預前后(在接受輔助生殖助孕周期結束后2周內進行隨訪),發放知曉率量表對患者認知度進行調查評估;收集妊娠隨訪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1.2.3干預方法 針對試驗組患者主要采取以下干預方法:(1)針對試驗組患者,生殖中心成立專門的遠程醫療項目組,團隊主要由生殖中心醫生、實驗室人員、專業護士組建。(2)通過團隊成員與基層醫院的協調及溝通,對遠程醫療系統進行如下管理,主要內容包括:①專家與患者面對面視頻會診。由基層醫生提前準備好患者的基本資料,與三級醫院提前預約遠程醫療的時間。聯網后,患者在原地、原醫院即可接受異地專家的會診,并在其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護理。對于需要接受輔助生殖助孕的患者,在三級醫院專家指導下,在當地醫院提前做好術前檢查、證件審核及相關健康知識教育,時機成熟再直接來三級醫院準入周期進行手術,可大量節約患者前期準備的時間,減少長途轉診的費用,避免延遲診斷和誤診。②每次會診后,項目組醫生、護士及時留取患者資料,做好登記,擬定下一步就診方案及預約下一次就診時間,積極與基層患者建立良好的就診氛圍,為延續性就醫做好鋪墊。③遠程與面診相結合。開展遠程醫療起步階段應盡量安排對接的上級醫院專家到基層醫院開設門診,為患者面對面進行診治,讓其看見專家,增加群眾對專家的信任度。④逐步建立完整的遠程醫學體系,集遠程醫療、遠程診斷、遠程宣教于一體的遠程醫療系統,順應新形勢下醫聯體的發展,是醫院一種優化流程,整合應用的探索。通過這一平臺,入網醫療機構間不僅可以實現遠程醫療,還能開展遠程宣教、信息發布、健康咨詢等多項業務。
1.2.4評價方法 以臨床妊娠率及健康知曉率作為主要結局指標。臨床妊娠率的定義為胚胎移植后28~35 d,經陰道超聲觀察可見宮腔內孕囊、胚芽和胎心搏動[11]。健康知曉率主要對接受輔助生殖助孕患者在取卵日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評估。

2.1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BMI)、基礎竇卵泡數(AFC)、抗繆勒管激素(AMH)、不孕年限、促卵泡生成激素(FSH)(mIU/mL)、促性腺激素(Gn)使用時間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比較
2.2兩組患者健康知曉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對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就診環境、就診醫生和護士的熟悉程度、用藥注意事項、常見并發癥等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除第3項對試管嬰兒的基本流程的知曉率相當外),且得分均大于或等于24分,為認知度良好,對照組基本得分均小于20 分,為認知度差,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知曉率比較[n(%)]
2.3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兩組妊娠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研究表明,對于接受輔助生殖助孕的基層患者,通過遠程醫療可以明顯提高對輔助生殖健康知識的知曉率;但妊娠率并未明顯提高,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社會發展的進步,人們對生育、醫療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遠程醫療作為一種新型醫療服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新形勢下醫聯體的發展趨勢,解決了本地區及周邊地區不孕癥患者,特別是輔助生殖助孕患者的診治需要,緩解了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