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蘊,王麗君,張麗娜△,劉愛連,張維升,殷 路,劉鐵利
(1.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 大連 116011;2.大連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遼寧 大連 116044)
目前,傳統的面授教學模式已遠不能滿足醫學教育發展對當前醫學生的學習需求。醫學影像專業作為醫學本科教育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具有本學科自身的鮮明特點。醫學影像專業醫學生的培養涵蓋了專業知識及實踐能力、臨床思維模式的形成、發散性思維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因此更需要將傳統的學習模式和網絡信息化學習模式相互結合[1]。目前,在MOOC、微課的推廣和使用過程中,暴露出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模式不適應和教學效果不理想等諸多問題[1-4],為避免“混合式學習”成為簡單的遷移,有機結合在線學習與課堂授課,教師嘗試將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OBE)引入醫學影像專業的學習中,形成新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期更有效推進醫學影像學課程的學習。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創新,網絡信息化學習逐漸形成與發展,“混合式學習”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即融合線上教學及線下課題教學2個空間,實現學習方法和資源的整合。OBE是以預期的學習目標為本,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成果負責的一種教學模式[5]。OBE最初起源于加拿大的職業培訓,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基礎教育中得到推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教學理念中最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學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而不是“怎樣學習和什么時候學習”,近年來在我國教育界也逐漸被理解并推廣[6-8]。在新的醫學教育背景下,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
根據本校提出的“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教學指導方針,教師通過改進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課堂教學理念和“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目的”的教學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動不同專業醫學生對醫學影像學專業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改善考核評價體系,為醫學影像學專業課程學習提供新的教學思路。基于OBE理念,從預期的最終學習成果進行反向設計,充分發揮醫學影像專業的學科優勢,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學習產出驅動整個課程活動以期完善和提高教學質量。
以不同層次、不同專業醫學生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線上聯合線下的混合式學習[9-13],運用OBE先進教學理念,貫穿于整個醫學影像學本科教學管理和實踐過程,最終為醫學影像學本科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2.1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OBE教育模式是以完成預期的教學成果——“學習目標”為本[6]。醫學影像學教學具有鮮明的臨床實踐特點,與臨床各學科聯系緊密,各專業醫學生學習該學科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結構和需要理解的深度都不盡相同。目前,大學生自主意識不斷增強,不同層次醫學生對于自己今后就業的規劃不同,有些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就已明確了今后的專業學習和研究方向,學科興趣點、醫學基礎和領悟能力存在差異性。因此,教師需要提高教學技能和專業水平來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在遵循教學大綱安排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制訂和完成教學目標,避免簡單機械照搬“傳授理論知識和技能”這個目標進行教學,可以通過將整體學科目標細化成階段性目標,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生群體的需求,提高可操作性,為下一步制訂可以實施的教學方案提供堅實的基礎。
2.2注重預習效果,保障課堂教學順利實施 通過多種線上教學平臺(如雨課堂、問卷星)及搭建微信公眾平臺及對應的微信群形式,課前推送教師提前準備好的微課、微視頻等教學資源;運用移動教學平臺督促學生預習;依據選取的教學內容,可在微信公眾平臺首頁設置菜單,下設“教學學習”“經驗拾遺”“知識拓展”等子菜單 。其中“教學學習”又包括教學課件、小小微課、診斷歌訣及知識自測等;“經驗拾遺”可包括文獻學習、書籍摘錄、經典案例、關于我們;“知識拓展”包括前沿科技、鑒別診斷及診斷關鍵詞等。設立的子菜單可以通過設置多個頁面模板的方式以容納更多的內容,素材來源囊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還可以包括錄制課程學習的微視頻,以便不同層次、不同專業醫學生能根據需求獲取相應的資源,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最終達到既定學習目標的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開拓思路,主動發現問題和拓展學習維度。
2.3改革教學內容,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通過問卷調查和網上答疑的方式,了解不同層次、不同專業醫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教師解決的問題,了解學生基本情況、整體學風、學習方法和個性特征等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有的放矢地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2種形式進行重點關注和解決。共性突出的問題重點講述和闡明,個性問題可以通過課后移動平臺包括微信等網絡化方式溝通解決。將教學內容更加“靈活化”“人文化”,并根據影像專業的特點適當增加“場景化”和“趣味性”教學,包括線下的“基于問題的學習”(PBL)、“基于案例的學習”(CBL)案例性教學,將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經典案例寫入教案,通過線下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要點、難點。
2.4以練帶教,實現精準教學 通過不斷更新數據及影像傳輸系統,實踐操作鞏固和加強影像思維訓練,深化理論聯系實際,結合臨床資料重演經典案例,讓學生“身臨其境”。軟件的升級更新,如利用肺結節人工智能化識別系統,將實時發展的醫學影像專業前沿(包括影像組學、機器學習等醫工交叉知識)內容和進展傳遞給學生,拓展醫學生的視野,與時俱進,培養和鍛煉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醫學影像知識和技能儲備。鼓勵和提高學生科研創新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大膽創新,積極參與多學科(臨床專業學科)科研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見習、實習條件,使不同層次的醫學生都能“各取所需”,從而達到“因材施教”。
2.5鼓勵學生課后發表學習反饋意見,實行過程性評價 通過課后鞏固及檢測包括布置習題練習、網上答疑、闖關多種形式完成學習評價,利用多種途徑完成“答疑解惑”,其中包括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學生自主答題,在課前預習、課后評價環節,應注意避免學生出現“敷衍了事”(如僅對課件及視頻進行了點擊而未認真觀看閱讀)、基本功不扎實(推送內容過多導致學生無暇顧及重點和基本知識的掌握)、自主學習不足(部分學生對于課堂教學中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的自控力較差)等情況,需要教師不斷跟進預習、復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完成階段性反饋,有助于醫學生及時調整學習方式,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和效果,促進教學反思。對于進入臨床實習期的醫學生可通過增加對實習生的參與度、發展過程、團隊合作交流度等的相關評價,克服傳統的教學考核模式中存在的評價滯后、反饋不及時的缺點,杜絕部分實習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存在的態度不端正、基本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練,甚至存在不參加實習的現象,確保實習效果。通過教學評價手段和方法的改進,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本院醫學影像教研室一直注重培養本科生理論聯系實際、主動尋找問題的科研能力和臨床科研思維訓練的能力,近3年已先后有20余名在校不同專業醫學生參與教研室各亞專科科研工作并發表論文,每年有3人主持省級大創訓練計劃項目(創新創業類)。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通過教師和學生雙方互動合作達到融知識、能力、素質于一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考研率和就業率均逐年上升。
2020 年初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網絡教學成為疫情防控期間替代線下教學的主要形式,給高校和師生帶來了挑戰。將OBE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混合式學習方法有機結合,可為疫情下的本科教學質量提供保障,利用創新教學方法、改良教學設計,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醫學生教學,為醫學影像專業本科教學提供科學依據,可使整體教學質量呈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