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壽珍 國繡文化·文心堂
刺繡是中國的傳統技藝。早在秦漢時期,刺繡工藝就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刺繡和絲綢曾經是絲綢之路上運輸的主要商品。在中國四大名繡中,蘇繡又是刺繡藝術王冠上的明珠。清代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繡品,幾乎全出于蘇繡藝人之手。
蘇繡小鎮所在地鎮湖,是中國四大名繡之首——蘇繡的重要發源地,在這里“閨閣家家架繡棚,婦姑人人習針巧”。我作為土生土長的鎮湖人常聽長輩們說:“刺繡是項慢工活,必須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來,一輩子就做一件事,并且把它做到極致。”
因自幼的耳濡目染,畢業后我對刺繡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傳統刺繡具有“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平”指繡面平展;“齊”指圖案邊緣齊整;“細”指用針細巧,繡線精細;“密”指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和”指設色適宜;“光”指光彩奪目,色澤鮮明;“順”指絲理圓轉自如;“勻”指線條精細均勻,疏密一致。繡品題材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態。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但是隨著知識產權的糾紛升級,大家意識到原創的重要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藝術品的要求也逐漸改變。為了中國傳統刺繡和藝術融合發展,我在2000年去中國美院進修深造學習繪畫。2009年參加清華美院高研班。2010年參加南藝高研班學習。通過多次的學習之后讓我茅塞頓開,從小喜歡書畫的我,在書畫藝術領域找到了刺繡創作的靈感,它像浩瀚的海洋讓我孜孜不倦的探索未知的可能。也為原創印象絲畫繡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秉承著追求、研究、創新傳統蘇繡技法的理念,我還將國畫、油畫、攝影及高科技衍生的各類現代藝術表現形式融入刺繡藝術,同時追求藝術作品高度的虛實、印象、抽象,開辟出完整的代表中國現代刺繡藝術的國繡文化藝術體系,極大的豐富了世界現代刺繡藝術內涵。
作品《印象絲路和平之歌》系列就充分展現了印象絲畫的藝術魅力。作品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象征花及和平鴿”為創作靈感,開始主題系列創作。作品《一帶一路·世界花》十二月花主題創作《印象絲路和平之歌》十二花語,結合天地宇宙之間生命花輪回開放。
創作思想是以習總書記提昌中國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發展中華五千文化藝術的重要方向。
創作背景是以藝術源于天地之間,生命花朵自然靈動飄逸在天際宇宙。以十二種名花結合用中國工筆畫,寫意畫,印象派繪畫,高科技當代攝影及獨特中國印象絲畫繡的中國當代創新刺繡藝術的表現方式,進行融合完美創作,呈現出世界花語系列作品的獨特文化藝術發展的特點和藝術領域。以十二種花形式的呈現,融天地宇宙之光明,佛學心靈,生命輪回,自然氣息,潔凈空靈,和合之唯美與共的文化底蘊與豐厚的藝術思想,生命藝術之花語的綻放。
創作特點是以中國印象絲畫繡在中國傳統刺繡技藝圖樣及針法表現的理念上具有創新研究,并代表中國當代刺繡藝術的發展力,結合中西方文化的藝術特點,首創提升到國繡文化藝術的發展領域中。此技藝為中國刺繡領域的創新開辟了先河,是多元化文化融合的具體體現。
在西方美術史上記載,十七世紀印象派世界名畫家莫奈名畫印象睡蓮作品特點………遠近層次,似象非象。而我在創作印象絲畫時的感受:印象是天空中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生命之美的風情。佛學文化中的空中妙有,西方印象中的似象非象,靈感中的似云絲之花韻生命。在潔凈的天際中靈動飄逸的舒婉綻放,從小生長發育盛開,月季開花結果的生命輪回,美麗過程。以天地宇宙空間奧秘,生命花語的唯美意境,禪定絲繡,靈動飄逸,絲絲縷縷,針針細膩,在現在天地宇宙空間中。
系列作品傳承了中國二千五百多年蘇繡工藝的精細雅潔,及中國宮廷繡文化藝術的研究,創新發展理念,結合中華文化藝術的美學,和中西文化的融會貫通,和時代特征的審美方向,中國原創印象絲畫繡創新體系完美形成。
在絲綢上玩畫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創意體驗,因為它和國畫,油畫,版畫的創作屬性及其不同,材質也不同,因為是在絲料上作畫,她用水和色彩的搭配技巧,充分體現本性的藝術天賦與審美來表現完美的題材,呈現出的空間主題,自然天成,空靈飄逸。在創作過程中以水色之韻,藝隨心作,出現不斷的微妙變化。
天地自然,空中妙有。
生命之花,生長規律。
絲路之華,宇宙空間。
印象絲路,和平世紀。
中國刺繡具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延續現代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原創印象絲畫繡是一門集生命藝術的工藝美學、含有世界藝術美學、科技發展美學、自然生命學、心靈學和人生哲學為一體的獨特刺繡門類。傳承發揚創新突破傳統刺繡的審美疲勞,提升到國繡文化的重要高度和世界文化藝術的領域中。在當今社會里,原創、創新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中,本著對藝術的不斷追求,我們共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