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旗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一座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201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的行動計劃,要全面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而紅色文化是這座城市的精神基石。上海金山區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是上海市16個行政轄區之一,上海金山區紅色文化是上海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深入挖掘、梳理、整合金山區紅色文化資源,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功效和綜合功效,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對于加強黨建工作,培養人才隊伍,以及提升上海市及金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實力均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紅色文化資源主要有革命紀念地遺址(紅色旅游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文化主題公園等形式。資料顯示,上海金山區列入上海市紅色景點一覽表中(文物保護單位)的單位有44個,列入上海市紅色旅游景點的主要有9處:朱學范故居及墓、陸龍飛烈士墓、袁世釗故居、金山區烈士陵園、李一諤烈士陵園、無名烈士墓、新街暴動紀念碑、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和金山衛抗戰史料館等。當前,要進一步挖掘、梳理、考證、整合上海金山區紅色文化資源。由于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起航”之地,早期黨中央機關曾長期駐扎上海,黨的早期斗爭與上海及周邊省區縣及廣大鄉村黨的活動關系密切,紅色文化史料豐富、規格高、彌足珍貴,對研究中國共產黨早期歷史意義重大。在黨的發展歷史上,上海金山區(即上海金山縣)黨組織曾隸屬江蘇省委、松浦特支領導。與上海黨的中央機關、及江浙黨的活動均具有密切聯系。在抗戰、解放戰爭及建國后各個歷史時期,上海金山區黨組織及廣大優秀兒女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在不同環境、不同戰斗崗位、以不同方式做出了貢獻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因此,第一,要進一步更大范圍、更深入挖掘、梳理、考證金山區紅色文化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事跡的史料及其關系。而結合當前黨建工作的新指示新精神和“四史”學習的新形勢,更有必要挖掘、梳理、整合、宣傳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建國后及改革開放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跡、革命精神,不斷豐富展覽、展播、宣傳教育內容。第二,要在上海市委政府、金山區委政府的統一領導部署下,使與紅色文化資源有關的教育、黨史研究、新聞廣電等教育、研究、宣傳、傳媒部門,以及民政、文物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園林、城建、旅游、農村農業等相關部門形成合力,統一紅色文化名稱、內容表述、宣傳口號,形成傳播強音。還要構建紅色文化信息共享、資源共享,進一步細化管理。同時,結合城市發展,如城建、園林綠化、特色村鎮建設、文創產業等,打造紅色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綜合實力。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首先有賴于人才的培育和聚集。要發揮好紅色文化的教育功效,傳承弘揚紅色精神,培育一代新人,為城市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在新時代新長征中,要努力完成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就特別需要我們有一大批干事創業的人才和事業發展的后備軍。這特別需要我們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堅定理想信念,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奮斗精神及犧牲精神,我們要弘揚“紅船精神”等紅色文化,還要弘揚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前,要進一步挖掘、梳理、整合紅色文化歷史,完整準確地宣傳好紅色人物、紅色事跡,特別要挖掘、整理和傳播好紅色精神內涵。同時,形成紅色文化教育線路、基地等。上海金山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四史”學習的新形勢,在進一步修繕李一諤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同時,在李一諤烈士故居建成“初心館”于2020年7月開館。同時,上海市金山區與浙江平湖市獨山港鎮資源共享,打造出一條“紅色黨建示范帶”,串起李一諤烈士陵園、初心館、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轉角灣黨支部、衙前革命紀念館、百人坑遺址、獨山港鎮抗戰歷史宣教基地和優勝碉堡群遺址等8個紅色地標,這對開展黨建工作、教育培訓工作、企業文化建設等提供了新鮮內容和教育培訓場所。
上海金山區位于上海市西南門戶和環杭州灣北岸,是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節點之一。在《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中對金山區的空間定位是:上海的西南門戶,環杭州灣協同。具體發展要求是:推進奉賢、金山、嘉善、平湖等沿灣地區協作發展,形成集產業、城鎮和休閑功能為一體的戰略空間。重點優化重化工產業布局,強化戰略性產業和新型產業聚集,增強江海、陸海、海空等多式聯運能力,推進杭州灣海洋環境修復,統籌沿灣海洋環境修復、統籌沿灣共同保護生態岸線以及生活岸線,充分發揮岸線休閑旅游功能。金山區現有9個鎮、1個街道、1個工業區。重點工業有新材料、新能源、精細化工、汽車零部件、重大裝備、生物制藥、綠色創意印刷和食品加工等八大產業集群。在金山區“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聚焦發展大健康產業、綠色化工和休閑旅游業,打好“海洋”、“生態”、“文化”三大品牌,建成產城融合樣板城市、濱海花園城市及門戶節點城市。要結合金山區發展戰略,進一步發揮紅色文化的綜合功效,推進紅色教育和文化產業、旅游業、創意產業、城市建設等方面的不斷創新發展。
第一,進一步整合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好紅色教育項目,打造教育培訓品牌,形成特色教育和文化產業。要以紅色文化為主線,以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為底蘊,依托上海和蘇杭豐富的教育資源優勢,結合產業人才需求,不斷開拓教育培訓項目和培訓形式,形成培訓特色,構建和打造上海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和紅色培訓品牌。
第二,進一步整合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好紅色旅游及紅色旅游+,開展好各種特色旅游。金山區旅游資源豐富,是上海市區一處最近的旅游勝地,是上海市區居民周末休閑度假的優選地。2017年統計,接待游客68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億元。金山區具有山、海、島、城(鎮)的各種景觀,且傳統人文旅游資源豐富,現統計的主要旅游景點有:金山城市沙灘、濱海公園、楓涇古鎮、金山衛鎮、金山咀漁村、松隱禪寺、楓涇酒事館、萬壽寺、東林禪寺、性覺寺、石化薈萃園、查山古文化遺址、上海農業科普館金山館、呂港芳心園、楓涇百年桂花園、金山農民畫家村生態休閑園以及南社紀念館、丁聰漫畫陳列館、朱學范故居及墓地等名人故居墓地歷史文化旅游景點。紅色旅游,是旅游的重要內容之一。與過去相比,金山區紅色旅游有了長足進步,形成了一批較知名的紅色旅游景點和項目(如前述)。但仍然存在旅游產品單一、產業鏈短、旅游整體功能較弱的問題。如旅游項目仍停留在舊居游覽、展示上,展品多為革命時期的文件、照片、工作、生活等用品,缺乏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游覽形式以靜態參觀為主,互動項目少,綜合功能不強,與民俗文化、原生態旅游資源結合和融合的發展空間很大,還有就是旅游資源利用率有待提高。目前,除重大節日、紀念活動單位學校組織參觀外,平時,游客少,存在旅游設施閑置現象。因此,要圍繞“紅色”主題,全面整合本地紅色旅游景點資源,不斷推出“紅色旅游”精品和路線,開發紅色旅游產品,開展好紅色旅游+,解決紅色旅游淡旺季發展不平衡問題,創新各種特色旅游。諸如金山城市沙灘“四史”學習教育主題沙雕展等即是很好的新旅游內容。
第三,進一步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推進“紅色文化+一、二、三產業”模式,服務于上海整體發展布局和長三角一體化規劃布局。要按照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和金山區“十四五”規劃,聚焦發展大健康產業、綠色化工和休閑旅游業,打好“海洋”、“生態”、“文化”三大品牌。要鼓勵企業、街道、開發區、特色鄉鎮等結合紅色文化要素,投資開發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振興的文旅創意項目和產品。諸如進一步把紅色文化景點與古鎮文化景區、農家樂、漁家樂、民俗、采風基地、休閑農業項目、城市景觀、城市地標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城市紅色文化品牌和地標,不斷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競爭優勢和城市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