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紅 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大有可為。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密切,需要大批大國工匠,以加速實體經濟的發展。而要加快培養出大批大國工匠,就必須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那么如何才能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呢?唯一的途徑就是不斷創新。英語作為國際通用的語言之一,其地位不言而喻。目前,我國高校面臨大眾化的局勢。對于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來說,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家教育部高教司明確提出:“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目標,強調了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突出應用性的特點。在新的背景之下,如何“以就業為導向”,設計“職業能力”為特色的培養模式,是高職英語教育專業教學技能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
英語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是去競爭的核心,也是實現其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實踐能力欠缺,其主要原因是課堂教學與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目標是有一定差距的。由于長期以來的封閉性教學,使得高職教育和基礎教育各自為政,培養的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仍存在著教學能力不足、適應能力較差等諸多問題,因此,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教學技能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十分必要性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教學技能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好的話,可以讓學生在未走出校門之前就可以擁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經驗,擁有較高的教學技能水平,當其走向英語教師的工作崗位后,會很快適應英語教師這個職業與環境,縮短其從新老師成長為有能力、有干勁的優秀教師的時間。
當高職院校提出將英語教育專業教學技能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要求與目標后,會促使教學技能課程教師或被動或主動地去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不斷思考如何進行課程的改革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實現課程的創新,從而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規格的人才。
當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教學技能課程理論與實踐得到有效結合后,必然會提升學生的教學技能,同時也會使其具備較高素質,從而為用人單位輸送他們所需要的高素質英語專業人才,讓所輸送的人才無論是在實習期還是在工作期,都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更快更好的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教學技能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可以提升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的。此方法能夠更全面的提升在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壓力普遍偏大,對于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只有自身素質過硬、技能過硬,才能夠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夠實現就業。
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承擔著培養合格中、小學英語師資的重要任務,英語教師職業技能是英語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基本構成因素。作為英語教師,必須能夠依據英語教育教學理論,運用英語專業知識,結合學科特點設計教案,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特點,掌握導入、講解、提問、應變、鞏固、結束和板書設計等教學技能,同時,還需要具備結合學生實際正確批改作業和合理評定學生成績的能力。然而,從目前的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育專業的實際情況來看,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掌握教學技能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很多的高職院校的英語專業根據自己本身的情況,開設了教學技能課程,但是受教師人數和教學環境的限制,教學技能課多采用大班教學的方式。這樣一來,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很多的實訓內容得不到有效開展,讓學生失去了很多鍛煉的機會,即使能夠有機會參與實踐,也往往會因為課時、人數的限制,無法給予學生全面而有效的指導,從而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提升。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可以應用到英語教學技能課程中,如教學輔助平臺、語音設備、校園網絡、英語類APP以及錄播儀器等,但是,受學校資金分配比例、人力物力投入不到位、技術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響,一些英語教師技能訓練教學配套設施還不健全,無法滿足信息時代下英語教學的要求,導致教學形式和手段過于單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結構基本是由三個模塊組成,即公共基礎課程或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如綜合英語、英語聽力、英語語法、教育學、心理學等) 和英語教師教育課程(英語教學法或英語教學論、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等)。在這三個模塊中,公共基礎課程或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屬于基礎課程,英語教師教育課程屬于專業課程,同時也是學生獲得職業技能的主要途徑。但是,英語教師專業的職業技能不僅僅包括英語專業知識,它還包括三筆字、英語課堂用語、普通話、基本教學能力(備課、寫教案、導入、操練、提問等)、班級管理能力等。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給予英語教育專業知識之外的職業技能充分的重視,分配的學分學時相對較少,從而導致學生在這方面的職業技能訓練時間偏少,重視不夠,同時也就無法得到快速提高。
許多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教授教師職業技能這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對課程的性質認識不足,經驗有限,并不了解中小學英語教學模式,所講授的內容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理論講解很到位,但是留給學生的實踐空間不夠大,不能夠結合目前中小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學生予以有效指導,做不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導致學生所學到的內容和教學法課程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從而使學生的職業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
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習體制是前幾個學期在校學習,最后一個或兩個學期校外實習,因此,很多院校的職業技能課是在學生沒有真正接觸過未來要從事教學對象的情況下進行的。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是根據教師所講的內容去理解如何教學,如何與學生和家長溝通,只是停留在想當然的層面上,無法與真正的教學實踐相聯系,無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導致學生在校外實習過程中遇到實際問題仍舊不知如何應對。
雖然一些高職院校的英語教育專業也會舉辦一些英語類的各種技能競賽,如口語表達、板書設計、演講、教案書寫、課堂設計等,但是從整體上看,涉及的比賽內容還不夠廣,比賽的形式也較為單一,無法吸引學生廣泛參與,使得這些技能競賽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為保證教學效果,英語教育專業教學技能課程需要合理設置班級容量,盡可能小班教學,以豐富實訓教學的形式,增加學生課堂演練的機會,使其能夠得到在具體的演練中得到教師更為全面地指導,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進行改進,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
高職院校要意識到英語教育專業的重要性,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教學配套設施,為教學技能課程提供相關的硬件保障,以便任課教師能夠利用現代化設施創新教學形式和手段,讓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教學技能課程當中,提高其技能水平。
從學分學時角度給予教學技能課程一定的保障,讓教師和學生都能明確教學技能課程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思想上提高認識,進而體現在行動上,讓這門課程能夠展現出其應有的價值,真正的做到急用人單位之所急、需用人單位之所需。
提升任課教師素質可以從多方面入手。第一,提高任課教師對教學技能課程認識,主動去學習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第二,高職院校要為任課教師提供教學技能課程的學習機會,使他們能夠有機會接觸更多好的教學經驗,并能夠結合本校實際做出新的探索。第三,可以邀請具有中、小學英語教學經驗的英語教師來學校現身說法,通過專題講座、兼職任課等多種形勢,拓寬學生對教學技能的認知。第四,可以派技能課任課教師到中小學課堂觀摩學習,從而有效指導學生。
在英語教師技能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加由任課教師帶領學生走進中、小學校園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課堂中,了解課堂的真實樣子,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從而讓理論更好地發揮指導實踐的作用,同時也可以讓實踐更好地促進理論的學習。
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應該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和時代要求,在英語技能競賽的內容和形式上多下功夫,增強其趣味性,例如可以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影視模仿與生活應用相結合等多種方式,通過不同形式的競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短板在何處,讓教師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幫助他們不斷進步,同時也可以讓教師自己明白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改進。
今日之中國,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各行各業都在努力進行改革與創新,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對于高等職業院校而言,如何適應時代的發展、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出成績,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高等職業院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地方,只有人才的專業技能過硬,才會在人才市場上有立足之地。而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能又與實踐密不可分,具體到英語教育專業來說,教學技能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有提升的空間,只有教學技能與實踐得到有效結合,才能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才能為用人單位輸送高素質的人才,才能讓高職院校在殘酷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