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虎 肖月明 田巧麗(通訊作者)
1.桂林旅游學院商學院;2.桂林理工大學商學院
引言: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在生活中的精神需求逐漸顯現,這就使得旅游這種精神享受成為了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1]。而且隨著各類新興技術的不斷融入,移動終端、互聯網等在旅游行業中的作用逐漸凸顯。由此導致旅游行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漸豐富、需求逐漸增多。進而對高校旅游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2]。旅游專業教學作為一類應用型教學專業,目前主要可以劃分為兩個領域:一是與旅游產業相關的概念方向研究專業。另一個則是以旅游業中的具體工作崗位相關的職能專業[3-4]。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旅游產業的分布與發展和時代的聯系十分緊密,且對各類新興技術具有較強的依賴性與融合性。進而對應到教學領域,旅游教學需要及時跟進行業發展,為行業提供優質專業性的復合型人才。
近年來,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各種信息科技正在以十分迅猛的速度發展,其與各行業的融合也十分廣泛。目前,大數據作為行業發展的重要信息科技手段,其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同樣,隨著大數據與各類產業的不斷融合,其對行業的改變十分深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行業的運行模式和發展理念。其中,大數據與教育領域的融合已然走在了行業發展的前列。大數據時代的教育具有教學數據規模大、教學數據形式與來源多樣化、教學數據體系動態化且復雜、數據提供了價值巨大的服務四大特點[5]。基于上述情況,高校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培養應用型旅游人才已然成為當前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校的旅游專業教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其具有跨學科性強、滲透性高的特點。學生在掌握旅游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還需要了解經濟、管理、人文、社科、心理等多方面的通識知識[6]。同時還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可以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旅游產業當中。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需要學習較多的專業知識,并且受限于高校的課時安排,使得高校的旅游教學實踐課程在總體課程中的占比嚴重不足。進而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在應用和實踐方面,學生由于缺乏足夠的鍛煉,學生在進入行業之后,仍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對行業進行熟悉與了解。而且由于實踐課程的不足,使得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運用也存在些許欠缺。因此,面對眾多專業課程安排以及課時限制的情況下,高校旅游專業的教學應如何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運用以及對行業的了解是當前高校需要思考和關注的重點。
目前的旅游專業已經具備了較為完備的教學體系,這種教學體系對培養學生、推進教學任務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與幫助,但是該類體系也存在一定不足[7]。其主要原因是基于較為固定的教學模式,高校旅游教學內容很難有所創新,而且其與產業發展的結合程度不高。在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僅以完成課本中的知識傳授為主要目的,而對行業中新興的理論與案例關注較少。由此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對行業的發展現狀判斷與所學知識的運用十分匱乏。由此反映出高校在旅游專業教學方面,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脫節嚴重,學生難以充分將教學內容與行業現狀相融合。而且隨著各類新興技術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在旅游產業當中也隨之出現了許多新崗位、新工作,上述情況對于即將步入旅游行業的學生來說,都需要其在學習過程中對行業有所了解。所以,針對當前高校旅游教學的布局與發展,高校需要合理調整并更新教學內容,以增強學生對旅游行業的了解。
在高校的旅游教學體系當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針對旅游這一具有時效性、專業性的應用學科,其要求教師對行業的發展與行業新生事物具有較好的接受能力與分析能力,并且能夠及時將產業發展較為成熟的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形成具有時效性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以此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并為高校實訓課程的開展奠定基礎。另外,旅游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通過對行業的了解,逐步構建起基于產業案例的教學數據資源,并且做到及時更新融合,使旅游教學與旅游產業在高校教學中有機的結合起來。并將相關內容融入到課程教學與實訓教學的過程中,以此來彌補高校實訓教學占比不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而在旅游專業的實訓課程當中,高校和教師除了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訓實踐機會外,還需要廣泛應用基于大數據與移動終端的教學資源共享機制,將行業與旅游專業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訓實踐學習過程中能夠及時接觸到行業發展的最新信息,以此幫助學生構建對行業的認識。而在上述共享機制當中,高校與行業之間、高校與高校之間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換渠道,以此來豐富旅游教學與實訓內容,并保證行業信息與教學實訓內容的同步推進。上述教學與實訓課程都是基于產業數據建立起來的教學體系,其主要是將產業信息與教學體系相結合,通過構建產業信息數據庫幫助學生建立行業認知并推進理論知識運用的鍛煉。
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高校的教學陣地得到了拓展,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網絡課堂教學的推動下,高校利用必修課與選修課能夠有效的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在網絡的幫助下,在高校專業教學過程中,通過移動終端可以獲取到豐富的教學反饋數據。例如在網絡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點擊量、評論、作業反饋等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此過程中,高校的旅游教學可以建立起基于教學數據反饋的旅游實訓課程,并將實訓課程與教學數據反饋相結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在上述過程中,高校教師可以利用相關數據反饋,構建并豐富教學數據庫,通過實用性案例為學生傳授行業發展的主要內容。同時在實訓實踐課程中,高校可以利用互聯網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并借助網絡問答、實訓總結、實踐匯報等方式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訓實踐課程當中,以此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訓實踐的有機結合。
綜合上述高校的旅游教學與實踐課程的發展,高校可以構建起基于大數據的產學融合旅游實訓教學模式,并借助該模式將旅游行業與高校旅游教學有機整合起來。通過該模式的建立,高校一方面可以擴大旅游實訓實踐陣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訓實踐機會;另一方面,高校還可以利用該模式將旅游產業的各類信息整合起來,并通過高校與高校、高校與行業之間的共享機制將旅游教學打造出產學融合的教學模式。圖1為基于大數據的產學融合旅游實訓教學模式。
在上述教學模式當中,我們不難發現,高校教師在傳統課堂與網絡課堂的教學幫助下可以為學生傳授相關專業知識。同時,在大數據的幫助下,高校教師可以逐步完善教學數據庫,使旅游專業的教學內容能夠與行業發展緊密契合,進而減少由于教學內容與時代脫節而導致的人才培養不足的問題。另外,針對旅游專業的實訓實踐課程,高校通過高校與高校、高校與旅游產業的信息共享機制,可以構建起產業信息數據庫,進而將產業中的相關案例進行整合,并通過教師實現教學內容與案例的結合,使學生在課堂學習與實習實踐過程中了解到行業發展的現狀與行業前沿動態,以此減緩旅游專業人才進入行業的緩沖過程,最終形成實用性的人才培養模式。而且在實習實訓的共享機制中,高校也可以豐富實訓領域,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且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在上述教學模式當中,教學數據庫與行業數據庫都需要由教師利用專業知識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才能夠將行業案例轉變為教學數據。同時,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對行業及學生所反饋的信息數據具有較好的敏感性,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用的信息,進而有效推進教學內容的深入。另外,在學生的實訓實踐的課程當中,高校教師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師需要在學生實訓實踐過程中利用專業知識做好產學結合和教學引導;另一方面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實訓實踐內容做有效的篩選,進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實訓實踐課程。由此我們不難發現,上述教師作用的發揮,都需要教師對數據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與分析能力。所以,注重教師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實現教學模式的轉型,使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是當前高校旅游教學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由于旅游專業是一門實用性、專業化的應用學科,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的旅游產業教學,相關數據的整合與維護是高校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在基于大數據的產學融合旅游實訓教學模式當中,教學數據庫與產業數據庫都需要教師的分析能力與整合能力,而相關信息的來源與后期的維護,則需要高校相關部門的支持。特別是在擴展高校實訓實踐基地方面,高校需要利用信息共享與資源共享機制對實訓實踐內容進行有效和合理地分析與辨別。而上述工作都需要高校對教學信息進行合理整合與維護。所以在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旅游實訓教學,教學數據的整合與維護將成為未來高校教學體系當中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