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飛 杭州市工程咨詢中心
截至2019年末,杭州共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180.42萬人,占戶籍人口22.7%。其中,8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8.58萬人,比2010年同比增加57.99%。至2035年,市區戶籍老年人口將超過260萬人,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在此背景下,老齡產業加快發展,逐漸成為一支特色鮮明的新興產業力量。第一,老齡產業前景廣闊。2019年底,杭州各類養老機構超300家,床位數超6.9萬張,人均床位數位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作為全國和省級改革試點城市,已先后出臺養老綜合性文件10余個,配套政策30余個,養老服務市場活力將進一步被激發,成為經濟的新增長點。第二,業態形態不斷調整優化。老齡產業發展優勢凸顯。圍繞養老服務、為老服務等領域,在全國發展處于領先地位,老年健康服務、老年健康咨詢、適老生活用品登封加快發展。第三,老年群體養老觀念正在改變。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觀念的改變的更加多元,為提高生活品質而產業的對產業的需求進一步加大。第四,政策體系加快完善,近年來出臺了《市政府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等政策和文件,形成了相對較為完善的體系,老齡設施的數字化、智慧化改造進程不斷加快。
杭州老齡產業雖然有著較好的發展基礎,但是發展尚處于前期初始階段,還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和突破。第一,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需要突破,特別是涉及到政策約束的需要破題,部分政策文件難以落地實施。第一,產業和服務過于傳統,主要還是圍繞吃、穿、醫療、保健等方面,專業人才相對不足,科技密集型、高附加值型的產品和服務不足。三是產業供求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老齡潛在需求旺盛,需求和供給存在一定的背離,市場體系、市場規則、產品品質的建設和監督相對不足。
(一)突出一個定位:打響“智慧老齡·服務萬千”的老齡產業品牌,打造老齡產業發展高地,成為全省全國的示范樣板
打造老齡產業發展高地,成為全省全國的示范樣板,必須發揮杭州自然山水優勢和優質資源稟賦,加強歷史文化資源與健康、養老、數字等領域的集成創新,推廣數字應用,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產業體系,培育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以杭州為根本,引領浙江產業發展,服務全國老年群體,逐步增強老齡產業對杭州發展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輻射力和影響力。
(二)堅持一條主線:加快我市老齡產業發展,要堅持一條主線:提升規模、豐富內涵、搭建平臺、塑造品牌
提升規模,就是通過大力發展老齡產業,力爭老齡產業規模、企業數量、企業發展質量、稅收等關鍵性指標邁上新臺階,不斷加強老齡產業對杭州城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程度。
豐富內涵,就是優化在為老服務、適老生活用品等領域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加快老齡產業和金融、老年公寓等領域的融合發展,促進老齡產業數字化轉型、健康化提升、惠民化房發展,全面提升科技含量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產業發展質效。
定義5 簡單信號概率計算法.假設電路f中的信號間不存在相關性,按拓撲排序根據邏輯門gk關于其輸入信號的邏輯函數由式(3)計算信號gk的信號概率Pr(gk),并向將信號gk作為輸入的邏輯門傳播Pr(gk),最終計算出f的信號概率Pr(f).
搭建平臺,就是要進一步統籌發展載體、發展平臺,主要包括各類工業園區、科技園區、服務業集聚區、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綜合體、社會各界養老機構和康復機構等。
塑造品牌,就是從各個的維度,包括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產品、不同服務,從全國、浙江、杭州三個層面,打響“智慧老齡·服務萬千”的老齡產業品牌,率先形成鮮明的品牌特點和品牌優勢,著力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全國知名度。
(三)把握三大方向:堅持普惠發展、堅持特色創新、堅持開放融合
堅持普惠發展。以提升老齡群體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作為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適度劃分老齡事業和產業的界限,注重政府引導和指導,更加倡導公益性,促進相互聯動協調,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提升。
堅持特色創新。立足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依托優質自然稟賦和產業發展優勢,突出數字特色,推動老齡產業傳統領域創新集成。同時,還需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強化政府在政策引導、產業監管、營商環境等領域的服務能力,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堅持開放融合。積極學習借鑒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先進理念和做法,參考發達國家和地區老齡產業的發展實踐,拓寬對外合作交流渠道。積極推動老齡產業與金融、地產、消費、旅游、會展等領域的跨界融合,提升發展能級。
(四)聚焦六個領域:構建具有時代和城市特色的老齡產業發展體系
1.以滿足老年人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產業集聚,大力發展老齡用品。適度支持企業開發符合老年人生活特點和生活需求的吃穿用品、工具器械等,統籌推進老齡用品用具的研發、生產和流通,加快老年產業園區、街區以及電子商務等平臺建設。
2.創新前沿科技集成,注重多產業領域融合,大力發展老年健康服務。合理布局老年醫療機構,加強各類醫療機構和康復醫院、護理機構的合作,推進家庭病房試點,探索集醫療服務、日常照料于一體的家庭病房服務新模式。
3.以舊城改造和老年地產發展為契機,以“適老化”為方向,大力發展老年地產業。適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老年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推動建設一批養生養老休閑和護理康復相結合的綜合性老年社區、單純老年公寓。推動老年人住宅、社區設施無障礙化、宜居住宅和代際親情住宅改造。
4.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推行“候鳥式”養老,大力發展老齡養生旅游業。結合旅游風景區、特色小鎮、健康服務業基地等平臺建設,培育發展一批老年養生旅游示范基地。鼓勵旅游相關企業積極開發銀色旅游線路、產品和服務,打造國內知名的老齡養生旅游目的地。
5.關注老齡群體精神層面需求,倡導終身學習,大力發展老齡教育培訓業。著力提高各級公辦老年大學(學校)辦學水平,探索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老年教育的新模式。加快制定出臺社會資本舉辦老年大學的支持政策。鼓勵社會各界力量開展面向老年人的知識講座、教育培訓。
6.注重老年人的可接受性,加強金融創新,大力發展老齡金融保險業。根據老年人的風險偏好,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專業化、規范化開發適合老年人的低風險、經濟型的理財、保險等金融產品,促進老齡金融與健康醫療服務等傳統老齡業務相銜接,實現融合發展。探索護理保險等新險種,大力發展老齡商業保險。
(五)建設三類平臺:著力建設老齡特色小鎮、老齡產業園區、養老服務平臺。
1.注重老齡與文化旅游等功能融合,培育發展若干老齡特色小鎮。謀劃培育建設一批集產業、文化、旅游相融合的“三位一體”,集成生產、生態、生活于一體的“三生融合”的老齡特色小鎮。重點在“三江兩岸”、西部區縣(市)等生態養老資源豐富的地區,研究謀劃并建設培育若干老齡特色小鎮,加強政策扶持和保障。
2.依托杭州良好的新制造、數字經濟產業基礎,謀劃培育一批老齡特色產業園。圍繞老年醫藥及醫療器械、保健用品、文化娛樂用品等領域,培育建設具有規模優勢的高科技老年產品研發機構集聚區和產品加工制造基地。依托電子商務發展優勢,引導市場構建老齡產業研發平臺、展示展示平臺和電商服務平臺。
3.依托杭州健康養老特色,構架老年健康服務平臺。發揮社區養老平臺的基礎性作用,以居家養老為主,推廣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服務模式,采用政府或社區向社會購買服務和產品的方式為當地老齡人服務。大力開發休閑養老園區,在富春山建康城等建設養老服務社區、休閑養老公寓、安居養老公寓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休閑養老園區,滿足旅游式養老、候鳥式養老、居家式養老等多種養老服務需求。
(一)完善頂層制度體系
1.完善頂層規劃政策體系。研究制定出臺促進老齡產業發展的關鍵政策意見,將老齡產業發展納入各類政府規劃中,推動建立并完善衡量老齡產業發展好壞的指標體系,并納入“十四五”相關規劃中。在完善各類規劃政策的基礎上,細化制定年度或三年行動計劃。
2.推動產業發展更加合理合法。適時推進老齡產業地方性法規建設,并一步明確政府、社會等相關群體權利義務,對老齡產業的市場準入、行業標準、行業管理、監管措施、懲罰機制等給予明確,實現規范化、法制化發展。
(二)以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
1.建立產業發展戰略聯盟。以各類老齡產業參與主體為核心,圍繞產品和技術的關鍵性領域,推進研發中心、各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各類產業創新載體建設。依托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凝聚中小企業,集聚科研機構、制造企業、風險投資、中介機構等,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發展戰略聯盟。
2.探索突破傳統發展路徑。借助浙江省老年產業園等產業發展重要載體、重點平臺,順應產業發展新趨勢,推廣發展老年電商等新模式。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植入應用于老齡產業,爭取在部分產品中取得應用型突破。充分利用杭州資源相對集聚的優勢,發展老齡產業總部經濟,大力招引老齡產業企業區域性總部、研發機構等落戶。
(三)不斷夯實老齡產業發展后勁
1.強化老齡產業用地保障。積極貫徹落實《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杭政函〔2014〕174號)、《關于規范創新型產業用地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等政策文件,力爭將更多的老齡產業項目列入生重大產業項目等支持范圍,確保用地指標可以有效解決。積極盤活低效用地和存量用地,將城市有機更新、“三改一拆”、“空間換地”等新增土地指標,重點用于保障老齡產業等重點產業的重大項目用地。
2.引育產業發展核心人才。有機結合全市各類人才政策的實施,大力招引國內外老齡產業的高端人才。鼓勵企業給與人才更多的關懷,鼓勵企業參與人才公寓建設、保障房建設等多種形式,解決人才住房的基礎性需求。支持各類院校開展老齡產業相關專業和課程,與企業聯合建立實訓基地。
(四)優化完善發展環境
1.加大社會對老齡產業的關注程度。編制老齡產品和服務購買目錄,并滾動更新,加大政府購買力度。支持和擴大老齡消費,出臺更加積極、更有利于促進老齡產業消費的政策措施。加大老齡群體、老年人子女等對老齡產品和服務的關注度,充分利用抖音、公眾號等形式推廣,讓更多人關注和參與老齡產業發展。
2.進一步提高產業標準化程度。支持給市場主體和行業協會參與老齡產業相關技術和服務標準制定,推動產業標準化示范試點,積極爭取標準化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