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怡紅 樂清市審計局
一是國家審計機關在履行監督職責時,審計成果也能為宏觀決策者提供第一手資料。國家審計通過審計項目和審計調查得到最新的第一手訊息,宏觀決策者在制定決策中這些第一手訊息是最可信的信息依據。同時,國家審計機關根據對決策者的需求對微觀審計結果進行二次加工,以宏觀的角度將微觀審計成果重新提煉,讓宏觀決策者更有效的使用微觀審計成果。
二是實施保證監督的宏觀政策,國家審計在宏觀決策本身的實施中起著監督作用。例如近幾年的全國醫療保險基金專項審計就是對政策的執行情況和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三是能夠動態反映宏觀政策的執行情況,階段性的反饋政策的執行情況,在政策執行過程中了解遇到的困難和不足并及時查漏補正,在政策落實后檢查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例如近幾年的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跟蹤審計,每年對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的執行情況和存在的不足進行反饋。
第四對風險起到預測預警作用,國家審計機關在問題暴露和發生之前就事先做出部署,可以將可能發生的損失降到最低。
(一)研究結論。從審計的需求方的角度出發,研究如何提高審計成果質量,從而更好地滿足宏觀決策者的需求。①審計工作量安排情況會影響審計成果的質量。各級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在安排審計項目數時,因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數目。在不增加審計經費投入的情況下,盲目安排過多的審計項目只會降低審計質量。所以,審計機關應掌握宏觀決策者的實時需求,結合自身的工作計劃,合理安排調整審計項目數。與此同時,在合理安排審計項目數的同時,各級政府還要保障充裕的審計經費,調動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②審計結果公開的透明度會影響審計成果的質量。但不是出具的審計報告越多就代表審計結果公開的透明度越高,審計結果公開的透明度體現了審計的獨立性,增強審計發揮監督職能。但是,由于我國審計雙重領導的體制機制,審計結果公開的透明度難免受到影響,因此在完成審計計劃任務的前提下,提高審計結果公開的透明度重于審計結果公開數。③審計查處案件的糾錯能力會影響審計成果的質量。審計發現案件的能力體現了審計人員和機構的專業技術水平,專業水平越高、工作經驗越豐富,發現案件的能力越強,查處案件數就越多。
(二)建議對策。對策一,創新分析機制。①建立審計報告問題分析機制,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屬于審計第一手的成果,是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一般性的敘述和揭露。但是這遠遠不能使審計成果為宏觀決策所服務,審計人員要弄清楚問題發生的原因,由表及里尋找問題后面隱藏更多的信息內容,主要方法比如對比分析法、共性合一分析法、因果分析關系法。對比分析法,審計部門應該對各個年度、各個領域、各個項目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對比分析,發現本質規律,得出客觀結論。共性合一分析法,每一個項目的問題都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針對問題類型發生頻率、集中時間段和集中領域等情況總結規律,找出共性問題,歸納總結產生問題的主客觀原因。因果關系分析法,審計人員利用因果關系的邏輯來分析審計發現的問題。②建立審計建議可行性研究機制,總結審計建議提出后審計建議的落實情況,對類似建議落實的困難情況進行合并分析,建議落實的難易分析,評價不同類型的建議落實率高低,總結歸納審計建議落實難的原因,在以后提出審計建議時提供借鑒作用。
對策二,由點及面,加強審計成果深加工。審計成果的綜合分析是對審計成果的深加工手段之一,每個項目的審計成果是點,那么通過這些點加工形成面的過程就是綜合分析。綜合分析是將分散的各個項目的審計成果進行具有全局性、傾向性的分析,對典型案例進行重點剖析。發布審計信息也是對審計成果的深加工,由于審計報告內容繁多,通過審計綜合分析可以達到化繁為簡的效果,根據不同宏觀決策者的需求,在審計報告里提煉有價值、簡單化的成果,讓宏觀決策者獲取有用信息的效率最優化。
對策三,培養微觀審計人員的宏觀站位意識。作為審計結果的供給者,審計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審計結果的質量。為了使審計成果具有宏觀性,那么首席條件是審計人員具備宏觀意識。審計人員在常態化的審計項目中不時地要把自己抽離出來,掌握了解政府和各個部門的最新動態、年度工作計劃和目標、實時政治和新制定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審計人員可以結合自己對實時全方位的理解提出具有宏觀性、全面性、有用性的審計建議。
對策四,加強政府審計工作的支持。隨著國家審計在宏觀決策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各級政府對高質量的審計成果也演愈來愈高。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政府保障投入,審計機關才能產出高質量的審計成果,其實對審計的投資就是對政府自身的投資。反之,政府只是一味提高需求而忽略了對審計的投入,只會導致審計成果的降低。
對策五,國家審計機關和人員應增強主動性。主動了解宏觀決策者關心的社會經濟話題,聚焦“老大難”問題,堅持以成果導向,做好審計調研工作,在審計項目的制定環節就開始考慮預期的審計成果。在審計過程中多留意此類話題有聯系的相關問題進行必要延伸。在審計報告中能提出與實時情況貼近度高的意見,積極發布相關審計信息,使審計先于宏觀決策者提出需求之前就已經提前謀劃并提出建議。主動加入宏觀決策群,了解決策群內各個主體的訴求內容,由于宏觀決策者與決策群之間存在隱藏利益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審計成果經過加工后可以解決以上兩個問題,使宏觀決策者所做出決策一定具備全面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