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羽佳 中鐵高鐵電氣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新時期,隨著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交融并存,諸多新媒體平臺開始涌現出來,包括論壇、微信、微博、博客等,極大的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1]。新媒體的諸多鮮明特征(全民參與、海量信息、互動實時、大量受眾等),將巨大的提升空間帶給了工會的宣傳工作。所以,面對快速發展的新媒體,工會工作人員一定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工會的宣傳工作,對新媒體的巨大作用有一充分認識,掌握和新媒體相關的知識,促進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借以更好的開展工會宣傳工作。
新媒體的出現讓工會宣傳工作同時面臨機遇與挑戰共存的局面。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不僅擁有便捷的渠道、豐富的形式,且還有良好的互動,而這些均將機遇帶給了工會宣傳工作。
第一是擁有更廣的宣傳覆蓋面。如果單位人員分散,且有人員經常出差,則能夠幫助其第一時間向每位職工傳達工會工作信息。
第二是借助新媒體的“互動基因”,除了對合理化建議予以征集,同員工交流心聲,也可在短時間內完成對職工信息的收集,第一時間展開點對點的溝通交流。
第三是新媒體不僅具有傳播文字圖片的功能,而且還包含了視頻、互動游戲等多樣性觸覺通路,可為廣大員工呈現出更形象、更全面的工會工作有關形勢任務教育、安全教育以及班組建設等內容。
除此之外,也應對新媒體“快捷、互動”特質帶來的挑戰引起重視。特別是在企業改革階段,這一時期往往存在著較多的輿論熱點,且職工也有很多困惑。在這個時候,工會宣傳的關注點應落在新媒體對輿論不可預測、難控性等特征上,將相關應對預案做好。
國企工會宣傳工作所依托的載體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對內、對外。在對內宣傳方面,涵蓋范圍除了基本的會議宣貫、動員外,還有企業宣傳冊、宣傳展板、企業內刊和網站等。而對外宣傳,則對包括行業媒體、都市媒體等在內的社會媒體依賴性較大,又或是通過參加各種展覽會、交流會來對企業工會工作的業績、成果進行宣傳展示。通過應用新媒體,能夠使國企工會內外宣傳的載體得到進一步豐富,將其特色充分突顯出來。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鑒于新媒體具有很大的信息量、較強的互動性以及非常快的傳播速度,故企業工會宣傳工作就可抓住其這一特點,對宣傳質量予以改善,促進宣傳工作水平的提升[2]。以“某單位舉辦職工運動會”這一新聞事件為例,工會宣傳人員就可根據不同的比賽項目與受眾群體,以微信、微博的方式直播比賽內容。相較于傳統的網站、報紙,這種方式具有更強的時效性,內容也更加豐富。
作為國企工會宣傳工作的一項創新手段,新媒體既能夠豐富傳統工會宣傳工作的載體,增強宣傳效率,也能夠將“曬”和“分享”的意識帶給宣傳人員。如此一來就有助于改變傳統工會宣傳模式。在傳統思維與模式的影響,“謹言慎行”、“輕言重行”往往是國企工作一直秉承的工作態度。企業內經常有這樣一種說法:“只要干好事情即可,宣傳都無關緊要,說得好不如干得好,且說多了說不定就更容易出錯。”不可否認,我們應肯定這種實干低調的態度。但就宣傳推廣與品牌塑造層面上來講,這種輿論勢必然會束縛宣傳工作的有效開展。而“新媒體”意識的確立,則剛好能夠轉變國企宣傳人員的思想意識,當國企工會宣傳習慣于“曬”和“秀”,那么其工作也會開展得更好。
習近平反復強調了互聯網、新媒體建設的重大意義,并多次在相關會議上指出“新媒體思想輿論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將負效應化解,對正能量予以激發,進而助力治國理政與凝聚共識[3]。”因而在理念層面上,就需要以好質量的情感交互取代傳統的宣貫,做好信息“發”與“收”等功能。所謂的“發”,則是擯棄單向灌輸思想,宣傳時通過職工喜歡且容易接受的方式,向其傳達工會最新的精神、政策以及階段教育重點,向其提供便捷表達心聲的平臺。除此之外,對發布信息的外延予以擴展,把生活資訊、情感交流等方面的服務提供給職工。而“收”則是借助新媒體及時互動的獨特之處,全面收集職工的意見,對輿情進行準確把控,為工會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完善的信息。
對于工會宣傳工作而言,新媒體可予以更廣闊的空間,使之能夠把“四大職能”充分發揮出來。為了充分發揮“維護”功能,工會可利用互聯網這一優勢平臺,開設維權網站,并定時推送相關法律知識,確保廣大職工有地方可申訴自己的權益,有效保障其話語權;而針對“建設”功能,工會一定要以建立積極向上、和諧共進的氛圍為目標,借助網絡資源對社會正能量予以傳達,積極構建豐富、和諧的宣傳網站;在“參與”功能方面,工會需就職工的意見和反饋在網絡上展開大范圍的收集,并向上級組織報告,也第一時間向廣大職工反饋上級組織的相關政策消息,讓職工能夠公正、透明的參與到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中,將新媒體背景下工會參與功能的的含義給充分了解到;有關“教育”功能,工會可在網上成立“職工服務屋”,以此為媒介進行講座、文體活動的開展,把網上工會服務積極推行開來,將網絡互動職能打開,使職工能夠積極參與其中。
新形勢下,國企工會在開展宣傳工作時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引入新媒體,構建特色宣傳平臺,充分彰顯宣傳工作實踐性特征,促使新媒體積極發揮自身作用,迎合國企宣傳工作需求[4]。具體開說可以以下三個維度為著手點:第一,真正把國企宣傳平臺建設落到實處,不斷更新、補充信息,從而確保及時準確的傳遞、宣傳信息,將宣傳工作的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第二,國企思想宣傳工作一定要把新媒體技術方式平臺(微信群、QQ 群、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微博等)充分利用起來,積極采用一些活潑且嚴肅的方式,如微視頻、解讀長圖、表情包、H5、漫畫等,將企業最新、最全的信息迅速傳遞給職工,使每位員工的思想政治素養均得到提升;第三,對受眾訴求予以準確把握,圍繞了解、滿足受眾訴求這一目標,積極優化宣平臺與方式,從而與受眾有效互動,使之主動積極創新,進一步擴大有限的宣傳范圍。
第一,對短視頻等載體予以使用,廣泛宣傳先進事跡。將新媒體時代的自媒體意識突顯出來,針對基層中具有代表性的先進職工予以大力挖掘,鼓勵單位或個人積極參與到短視頻拍攝中,捕捉散光點,在遵循工作規定的前提下,鼓勵職工積累素材,相比于后期感人肺腑的語言,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視頻資料所起到的效果往往更好。第二,積極引入新媒體,進一步延伸宣傳工作的內涵。諸如線上調研、培訓等均屬于廣義上的宣傳。一般工作時間不集中且人員出差較多的單位,由于不能組織大規模的學習,故就可采取線上培訓的方式,即通過新媒體實施“微課程”培訓,以將學習宣貫目的順利達到。例如,在微博公眾號上定期推出“微課”,又或是對政治理論前沿的講座以及就某一專業、工種的操作培訓進行觀看等,也可在微信群上開設討論區,如“微討論”、“比學趕超”網絡園地,引導員工積極討論。而線上調研,則是圍繞職工開展工作,以數據說話,利用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職工的喜好予以了解。比如,在進行福利采購、選擇文體活動項目時,就可提前借助線上調研的方式對大部分人的喜好進行收集,發放完福利后再借助此方式對職工的反饋意見進行征集,以對之后的工作做出改進。
所謂新媒體素養是借助新媒體獲取、解讀信息,利用新媒體廣泛傳播信息,切實提高干部文化素養[5]。新媒體引導下,工會干部知識面越來越廣,并注重個人知識的管理,積極應對突發輿情狀況;其次,強化網絡信息真偽辨識能力。面對各種信息,工會干部能夠迅速、準確地辨別,進而廣泛傳播正確的信息;再次是第一時間把編輯圖片和視頻、手機現場直播等最新的工具掌握,結合需要注冊網絡社交賬號,把職工的眼球吸引過來,以為本單位工會發聲。工會宣傳人員只有學會網言網語,才能夠第一時間將真實、完整的信息傳遞給職工,得到他們的信任。除此之外,專職工會干部還應注重兼職隊伍的建設。建立相應的溝通渠道,促使管理人員與兼職人員進行密切溝通,打造囊括了信息采集、在線指導和互動溝通等多種功能的平臺;針對短視頻拍攝、手機攝影等內容培訓兼職隊伍。
總之,面對快速發展的新媒體,國企工會需把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利用起來將以往的工作方式改變,加強建設工會宣傳隊伍,促進宣傳人員能力素養的提升。同時借助新媒體的諸多優勢,如覆蓋面全、時效性強、傳播速度快等,深入的同廣大職工交流溝通,對其心聲予以認真傾聽,第一時間將其需要了解到,進而促進工會宣傳創新工作能力的提升,進一步提高工會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