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華 山東兗礦輕合金有限公司
在新時期,國企工會組織越來越表現為多層次的結構,職工利益訴求也越來越多元化,這不但提高了職工群眾的綜合素質,而且對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群眾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就需要國企工會組織在服務職工中不斷創新。
為職工服務是工會組織的關鍵作用,因此應注重工會領導干部的理念創新。一是提高工會干部的能力,提高工會服務的創新性水平。在新時期,工會為職工服務上依舊存在不少問題,工會干部應勇于擔當、不怕困難和麻煩、立場堅定、為職工說話,并且樂于服務,對職工保持深厚的情感,不管小事大事都積極、迅速地化解,尤其是針對信訪中體現的問題,務必實時處理。二是應注重國企的升級和轉型。根據職工的新需求,工會干部應了解國企的有關政策和經營現狀,合理地權衡國企跟職工之間。
工會的基本義務是服務于職工群眾,而職工群眾是實現國企可持續發展和戰略目標的根本保障。為此,務必體現群眾的力量。在為群眾服務時,工會應以群眾的滿意作為基本指標,積極聽取群眾的建議,主動把握群眾的觀點,這樣才可以引導工會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并且,在國企的發展中應注重新設備、新技術的應用,以持續提升職工的綜合素質和安全生產技術水平。國企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在于職工安全生產,工會應以多個視角提升職工的安全素質,維護職工的安全與健康,推動國企實現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完善。
一是堅持差異性原則開展職工活動。各個單位、不同年齡段或群體的職工興趣存在不同之處,例如青年喜歡球賽,而中年職工則不喜歡。二是創新活動方式中時刻保持先進性。除傳統的吹拉彈唱之外,職工非常熱衷于叢林野戰大賽、團建、趣味活動、拓展訓練等文娛活動,這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文娛活動能夠實現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三是工會組織應踐行群眾路線,體現應有的作用,提高工會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要想使工會群眾工作提高實效性,就務必注重自身建設,真正跳出傳統工作方式的束縛,實現工作模式創新性和靈活性水平的提升。首先,工作模式應靈活多變。工會組織立足于工會工作和職工群眾的實際需求,探究最為理想的契合點,明確工會的工作方法、內容、重點,體現有效性、靈活性、特色性、目的性。其次,工會工作懂得“用法”,務必結合法規手段,遵循依法維權、依法治會、依法建會,工會干部應變成職工維權的專家。最后,工會工作應提高實效性。工會工作明事理、講實話、辦實事,凸顯重點和關鍵,體現以重點影響一般的優良成效,在把握實際狀況和分析具體問題的基礎上實施有效的措施,從事工會所能、職工所求、黨政所需的事務。
國企工會的建設和發展中為了更加高效地服務于職工群眾,應提高創新和精細化管理意識,實現工會一系列流程和制度的創新,從而實現工會運行效率的顯著提升。一是統籌組織工會工作的一系列內容和規劃,搞好系統聯動事宜,實現對一系列資源的有效整合,在生產實際的各環節滲透工會工作,結合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拓展工會工作的內容,從而主動服務于職工群眾,從固有的事后協調發展為積極服務方向。二是在工會工作的開展中應有效銜接國企的經營流程,結合專門化管理將固有的組織和部門界限打破,組織工會的聯建和聯動事宜,從而實現工會運行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一是建設工會勞動保護監察組委會,選拔具備較強責任心的負責人。因為國企自身的特點影響,所以在選拔負責人時應注重負責人是否真正熱愛工會工作、是不是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是不是熟悉相關政策。工會勞動保護監察組委會需有效落實我國相關的勞動規章制度和勞動安全衛生法規體,且結合政府的相關措施實時予以優化。二是應建設工會勞動保護監察專員制度,組成人員主要是一部分了解國企相關工作的職工代表和領導干部。結合國企落實勞動保護監督管理規定實時遏制一系列違法現象。如果出現事故隱患,那么需迅速報告,且實施處理的對策,讓負責人按照有關規章制度執行工作,并對工作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查詢。職工代表要有安全意識,他們分布在基層,能夠充分了解基層運行情況,最有發言權,在工會的勞動保護監督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只有走出去、沉下去、融進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工會工作的目的和動力,體會工會干部的根基和價值。在新時期國企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的創新工作中,工會領導干部應創新工作理念、緊密聯系職工群眾、創新工會活動方式以及運行流程和制度,以及完善工會勞動保護的組織網絡。只有這樣,才能自覺肩負起服務職工群眾、團結職工群眾、動員職工群眾的職責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