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達理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0)
在高校學生教育過程中,輔導員是長期處于學生思政教育一線的人員,責任重大。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主力,提升輔導員的整體素質是加強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首要措施。為更好地開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學生教育工作,輔導員需要首先實現自我完善,通過提高個人能力、個人素質、增加知識儲備等方式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接觸極為密切,高校輔導員的整體素質對于學生的思政教育影響較大。其中最直觀的影響是輔導員的思想意識、人文素質、教育理念及知識結構對于學生思想與心理上的影響。
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會第一時間向輔導員尋求幫助,若是高校輔導員的知識儲備不足以對學生展開指導、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那么不僅對學生改進學習方法、知識理解方面造成負面影響,還不利于輔導員在學生心中樹立威信。當高校輔導員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時,可以輕松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有助于提升在學生心中的威信,為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奠定堅實基礎。[1](1224-1225)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最頻繁的教務人員,主要負責解決學生在學習中與生活中的問題,不僅對于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有一定的影響,還對學生的思想、生活及日常行為造成一定的影響。簡單來說,高校輔導員的思想觀念與意識決定了高校學生的意識形成。高校輔導員應該從強化自身意識與思想觀念角度出發,深度開展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促進學生良好三觀與健全人格的形成。[2](134-135)
在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中促進學生的思政教育,可以提高高等院校輔導員的素質,開展學生教育、學生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中建立完善、優質的輔導員考核機制,注重培養輔導員的人文精神、職業素養與道德修養。建立輔導員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平臺,促進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發展,通過提高輔導員素質的方式對高校學生開展思政教育。相較于專業課程教學,輔導員與學生的生活更加接近,可以采用一種融入的方式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這是其他專業課程甚至專業思政教育課程不具備的。通過在輔導員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的方式,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整體精神面貌,為學生思政水平提升奠定堅實基礎。[3](271-273)
高校輔導員整體素質提升,不僅依賴于教師的個人意識與知識水平,還需要高等院校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定期對輔導員的能力進行考核。為了使校內輔導員的能力與素質有所提升,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活動順利開展,高等院校應該重點制定一套完善、科學的心理考核機制,采用目前先進的教育理念性格色彩理論展開輔導員考評,在實際考評過程中將輔導員的能力素質、心理素質與知識儲備作為輔導員的審核標準,增設輔導員初選、輔導員技能訓練、輔導員素質培訓、輔導員考核、輔導員整體素質培養等方式,展開輔導員整體素質培養。通過以上方式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審核標準,為高等院校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教育人才,為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奠定堅實基礎。[4](102-104)
高校學生已經具備獨立的自主意識與判斷能力,在接受知識時會自動篩選對自己有益的部分展開學習,給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帶來一定的幫助。然而大學生教育不同于其他學段的學生教育,對其他學段的學生開展教育時,決定教育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否高效、教學內容是否優質、教學環節是否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等,對大學生展開教育時,大學生會自動審視教師與傳授的內容是否相符,因此提高整體素質、為學生樹立榜樣才是提高高校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5](280-291)在高校眾多教師中,輔導員與學生的日常交流會比較多,在學生解決生活問題與學習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會比較大。除了上述通過考核制度、培訓機制對輔導員進行素質培養與約束外,還需要通過引導的方式使輔導員切實認識到提升自身素質的重要性,以此提高輔導員的人文素質與自我修養,包括高校輔導員的行為舉止、個人談吐及民族榮譽感等,這些行為、語言、精神對于學生都存在一定的影響。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最信任的教師,為學生解決生活與學習中的各項困難,無論是知識儲備還是社會閱歷都遠豐富于在校學生,學生會對輔導員更加信服,有助于輔導員開展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學生在與輔導員的交流中,也會不自覺地對輔導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進行模仿,大到重要事情的選擇,小到每一個微表情。為此,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時,應該注重提高人文素質與自我修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才可以保證徹底發揮思政教育的融入功能。在對學生展開就業求職、創業指導等時,此時處于由學生階段即將步入社會的關鍵時期,社會中有諸多不穩定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學生對于未來事物處于既渴望又恐懼的特殊階段,最需要的是自信心。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學時需要在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用精神百倍的狀態對學生展開引導與啟發,讓學生感受到輔導員的自信心與熱情,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求職與自主創業。輔導員的影響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備其他課程所不具備的天然優勢。為此,輔導員的洞察應變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協調組織能力對于學生的影響較為顯著,若高校輔導員具備這幾項能力,則在開展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時可以及時發現學生行動與心理上的細微變化,針對學生所處的困境與面臨的困難進行分析,為學生制訂可行性計劃,幫助學生解決生活與學習中的問題,將解決事情的方法傳授給學生。這樣可以讓學生一方面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另一方面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其他學生帶來幫助,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6](135-136)
高等院校輔導員的心理素質與整體素質有著莫大的關聯,輔導員的整體素質與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有著必然聯系。針對這一情況,為了提高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效率,高等院校可以從提升輔導員的整體素質來開展工作,從提高輔導員的心理素質著手。在實際工作中,高校可以通過建立輔導員心理咨詢平臺來關注輔導員的心理狀況,及時了解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教育中的情緒變化與心理變化,為輔導員開展定期的心理疏導,幫助高校輔導員舒緩壓力。這種方式可以及時掌握輔導員的內心訴求,使輔導員可以在毫無壓力與負面情緒的影響下開展工作。在以往的高校教育中,很多高等院校注重教師教學能力與專業知識的培養,忽略教師的心理素質培養,導致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保證,甚至個別教師的壓力過大、心理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將個人情緒帶到學生教育中,不僅影響教學效果,而且其負面情緒甚至對學生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7](230-234)很多高校輔導員,相較于其他教師,工作更龐雜,需要同時管理上百名學生的生活起居,無形中具有更多的心理壓力與心理問題。高校應該專門開設輔導員的心理疏導平臺,為輔導員解決心理問題,適時減輕管理員的工作壓力,這樣可以保證高校輔導員在精神百倍的狀態下不斷完善自身,將更加專業、更加優質的思政教育內容以引導、融入、啟發等形式融入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優質的思政教育內容、高效的思政教育模式與趣味化的思政教育環節,使學生在潛移默化間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念、人文素質、道德修養、愛國情懷、價值觀念、政治素養和世界觀念等。需要注意的是,提高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與整體素質不僅可以顯著提高學生思政教育的效率,還可以使思政教育工作開展得更順暢,輔導員的素質被全體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輔導員的整體素質是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加持,學生在校園中受到輔導員的正確引導,學習到輔導員身上的優秀素質與優秀品質。[8](271-273)
無論是高等院校中,還是社會環境下,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人員認同感普遍偏低,對于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認知與定位不足,忽略了輔導員對于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對高校輔導員的重視程度不足,因此輔導員薪資待遇與福利待遇普遍處于中下水平,難以激發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熱情,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在此情況下,高校開展教學改革,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培養工作,需要重新審視輔導員的工作性質,注重對優秀輔導員的培養,提高對輔導員工作的重視程度,將高校輔導員的薪資待遇與福利待遇上調,并且可以建立崗位工資加績效獎金的新型方式,以此激發高等院校輔導員的工作熱情,促進輔導員盡快實現全面職業化發展。在高校輔導員日漸職業化的基礎上,輔導員開展學生思政教育的積極性會顯著提升。[9](115-116)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輔導員的素質息息相關,提高輔導員的素質可以顯著增加思政教育的融入力量與啟發力量。高等院校可以通過在高等院校建立完善的考評機制、注重高校輔導員的人文素質、建立輔導員心理疏導平臺、強化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化發展等方式開展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為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