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新疆師范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在高等美術教育中,對學生美術鑒賞力的培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只有提高美術鑒賞力,才能對更多優秀畫作進行更好的鑒賞,并更深刻地領悟,提高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創造美術作品時才富有想象力與創造力。[1](47-49)本文介紹了高等美術教育的現狀、美術鑒賞力在高等美術教育中的意義及培養途徑,具體如下。
第一,學生學習興趣不足。一般來說,學生選擇美術課程學習,是因為對美術有一定興趣,但是這種興趣并不能說明學生美術水平有多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美術教師不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未根據學生的差異性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比較傳統古板,激發不了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教學更注重理論,忽略與實踐的結合,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學生一旦失去學習興趣,學習就會變得被動,導致最終學習效果不佳。
第二,教學方式與教學技巧有待加強。教師的教學時間、反思時間及參加美術教學實踐的時間不合理,導致自身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而美術鑒賞力需要師生共同學習、鑒賞作品逐漸形成,有效的教學技巧能幫助學生很好地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并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美術欣賞這一環節的教學與指導技巧不夠,學生不能正確地理解所學內容。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有一定問題,即使打破了傳統的小組同桌分組思考模式,使用了大融合分組,最終的教學效果仍不理想,因為學生沒有真正建立合作意識,在學習時分工不明確,不能發揮每位學生的優勢,需要教師協助學生建立互相協作的學習體系,提高美術鑒賞力。
藝術可以分為藝術創作、藝術作品及藝術欣賞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沒有其中一項,另外兩項不會真正存在。其中藝術鑒賞和一般意義的欣賞不同,藝術鑒賞是一種審美與創造的活動,鑒賞指的是感受、批判或理解藝術形象的過程,鑒賞時的感情活動及思維活動基本是從具體感受藝術形象開始的,因此鑒賞是審美重新創造的過程,美術鑒賞的對象為客觀存在的各種美術作品,同時欣賞作品的人是必不可少的。欣賞作品的人自身條件越優秀,對藝術的感受與領悟越深刻,即使是視覺良好的人對一幅優秀作品也未必有多深刻的感悟,因此只有具備感受到美的眼睛,也就是具備美術鑒賞力,才能真正參與藝術的鑒賞,得到審美的愉悅與快感。[2](55)
美術鑒賞力在高等美術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與地位,美術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領域,目的是通過培養及提高學生想象力、理解力及感知力使學生建立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高等美術教育在學生的創新能力、藝術審美及思想道德的培養方面具有很大作用,美術鑒賞力對學生了解作者的心靈感知、美術生命及藝術的魅力有很強的啟示作用,學生的美術鑒賞力可以使其了解古今中外的不同文化藝術,并且對作品中故事及藝術延伸背景,開闊視野,激發求知欲。此外美術鑒賞力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等美術教育中比較鑒賞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使用比較法鑒賞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們比較與分析美術作品的風格流派、藝術手法、主體等,使學生逐漸形成審美思維,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與理解能力。比較鑒賞有相似比較、反差比較、橫向與縱向比較等,如在鑒賞中國畫時可以使用反差比較,在鑒賞美術作品時,可以找出相關作品并比較差異性,學生首先要認識作品之間的相似性,在此基礎上比較作品之間的不同地方,可以有效提高鑒賞能力。中國畫在發展與變革中形成了融合性與傳統型兩種風格,其中融合性的畫作代表為《無盡江山入畫圖》,畫家為李可染,傳統型畫作代表為《江山如此多嬌》,畫家為關山月與傅抱石,兩幅畫作的畫家都是著名山水畫家,但是繪畫技巧與藝術風格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李可染的山水畫充分運用了傳統積墨法,水墨的意象更凝練[3](70-71),使畫作的表現空間與技法更豐富,傅抱石更注重骨法用筆,教師引導學生使用反差比價法比較與分析畫作,熟悉畫家各自的表現技巧及風格提點,提高運用反差比較法的能力和美術鑒賞力。
互聯網在21世紀飛速發展,使用網絡多媒體技術給教學帶來了很大便利,得到了更多學校教師的青睞。應用網絡可以培養學生的資料搜集與分析能力及總結能力,提供更大的空間給學生尋找美、發現美、理解美及創造美。網絡渠道可以使學生更多地欣賞國內外的美術著作,并且學生可以通過調節放大觀察畫作的細節,如學習“青銅藝術作品欣賞”這一節課程時,學生可以自行在網上尋找欣賞代表性的青銅藝術作品,并可以在網上找到與畫作相關的故事資料等,通過視聽結合的形式有效刺激學生感官。
此外還可以使用像Flash及Photoshop這樣的動畫制作及圖像處理軟件,將平面美術作品合理地轉化為生動直觀的動畫視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興趣。[4](90)以“青銅藝術作品欣賞”這一課程為例,教師可以播放與商朝相關的戰爭及青銅器的視頻短片,讓學生對青銅藝術的時代背景更了解,然后找出代表青銅器的著作,如《蓮鶴方壺》《龍虎尊》及《饕餮紋鼎》等,學生通過仔細觀摩欣賞這些作品,學會如何鑒別象紋、環帶紋及云雷紋等青銅器的裝飾紋樣,不僅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受更深刻,還提高美術鑒賞力。
當代學生的生活環境及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導致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明顯,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積極與學生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率。[5](130-131)在鑒賞力課堂上,積極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只有在良好的課堂氛圍里才能充分尊重學生想法,理解學生行為,使學生能勇敢地表達自己想法,與教師交流,增強自信;學生只有在良好的課堂氛圍里才能積極主動地表達自身想法,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不斷提高綜合能力和美術鑒賞力,達到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即陶冶學生情操、緩解學生壓力,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發現更多的美,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美術鑒賞力離不開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高等美術教育中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力首先要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可以通過各種工具與手段,如網絡平臺,解決資源不平衡的問題,使學生對網絡學習的興趣更濃厚,擴大學習范圍,使自身視野更開闊,儲備的知識更豐富,使想象力得到質的變化。[6](99-112)提高學生美術鑒賞力僅僅依靠課本內容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提高其綜合素質,必須從課本內容走出來,拓寬知識獲取渠道,學生通過欣賞更多中外美術作品豐富自身閱歷,通過欣賞各種不同的畫作,找出其中的相似與不同之處,找出每一幅畫的特點,每一幅優秀作品都是藝術家花費心血創造的,學生在欣賞這些畫作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觀察、體會、感受及把握住眼睛對于構圖、色彩、形體的領悟力、記憶力、辨析力及敏感性,日復一日,自身的美術鑒賞力自然會提高。[7](69-78)
學生想要提高美術鑒賞力,必須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與閱歷。[8](66-69)美術的創作與鑒賞都離不開社會生活,學生在鑒賞畫作時往往會帶入生活經歷,在此基礎之上體驗、感受與理解作品,學生的生活經驗與閱歷越豐富多彩,對鑒賞藝術作品越有幫助,相反若學生的生活驗與閱歷不足,則很難接受畫作真正傳達出主體情感,與作品很難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同時[9](55-68)要鼓勵學生多到社會進行實踐,豐富生活經驗與閱歷,如學生可以嘗試了解電影、舞蹈、音樂及文學等更多領域的知識,藝術與藝術之間進行融合,可以擴大學生鑒賞的角度,加大學生鑒賞的力度,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進行繪畫實踐,如參與畫展、郊外寫生等,通過實踐增強對美的感受能力。[10](22-33)
美術鑒賞力對高等美術教育有很重要的意義,即通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及感知力使學生建立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現今高等美術教育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足、教學方式及教學技巧不當等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地使用各種教學方式與教學工具優化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進行社會實踐,多鑒賞課外畫作,豐富自身生活經驗與閱歷,開發想象力與創造力,通過大量的鑒賞積累與經驗逐漸提高美術鑒賞力和創作能力,為以后創作優秀作品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