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暉
(南京藝術學院 美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研究生作為我國的高知群體,是社會建設工作的推動者,也是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其是否具備健康的心理,對我國未來發展有不可忽視的影響。藝術院校應該研究以往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出現的問題,確定教育目標并提出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不少人不能準確地界定心理問題概念,將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混為一談,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分析與把握,難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獲得良好的工作效果,無法準確把握工作重點與主要任務,僅將工作重心投放在少數研究生心理問題的輔導、治療等方面;甚至可能將心理疾病治療過程與心理健康教育過程混為一談,將學生視為病人,使學生承受壓力,難以正確認識自身發展階段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心理輔導知識和健康教育產生一定的恐懼感。還有部分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感到厭煩,難以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未能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1]心理健康教育對青年群體發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當下不少藝術院校將心理健康教育集中于問題人群的行為分析上,忽視關注廣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沒有合理地調整教育工作的發展方向和實施方式,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難以發揮。
人們習慣將高學歷人員視為社會精英,卻往往忽略高學歷人員的心理情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在實際中出現不少問題,比如沒有圍繞研究生心理健康設置明確的教育目標和教育要求,沒有充分重視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導致教育工作效果較差等。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研究生作為高學歷群體,在擇業學業與生活等多方面也承受不小的壓力,會在發展期間出現激烈的心理沖突并引發各類心理問題,降低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這也對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2]部分藝術院校沒有圍繞研究生教育管理調整教育方式,導致研究生培養體系存在漏洞。
部分藝術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沒有為研究生組建優秀專業的工作隊伍,當下負責跟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主要為德育工作者。受到思維慣性的影響,他們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主要展示德育內容,還會將德育當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思想與心理二者相互貫通、滲透,存在緊密的聯系,但是兩者在本質上有一定的差別,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需要確定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兩者的區別。[3]
德育更加關注社會需求,要以集體社會的要求作為學生行為規范準則的制定依據,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對象、內心需求;從人本性角度出發,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確保學生擁有健康陽光的心態。然而,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現德育化傾向,沒有關注學生心理需求,輔導方式不合理。大部分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以教訓的口吻勸誡學生,這種方式很難解決實際問題,還可能引發學生的逆反情緒。
當下藝術院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沒有調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內容和手段。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普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致趨同,沒有圍繞研究生建立獨立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也沒有圍繞研究生的心理特點設計教育方法。研究生與本科生的心理特征存在明顯差異,本科生心理問題傾向思想不成熟和交往障礙,而研究生心理問題則是對未來感到困惑、迷茫。[4]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大部分研究生會關注社會環境,分析自身未來發展方向,尋找自身與社會發展的結合點,希望可以通過科學方式最大限度地發展自我,提高自己的價值。由于研究生與本科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同,選擇處理本科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方式就難以在處理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時獲得良好的成效。
在研究生培養體系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極為重要的內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相對獨立的教育范疇,具備鮮明的教育性。藝術院校圍繞研究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教育性原則下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要點,遵循學習規律,確定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拓展教育渠道,研究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的方法,調整教育手段與內容。圍繞學生身心情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合理的引導,使研究生擁有樂觀的心態、穩定的情緒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在此基礎上分析研究生的心理狀況,按照研究生的發展需求有目的、有選擇地宣導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積極推進咨詢與心理輔導等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強化心理健康意識,讓學生擁有較強的社交能力與心理適應能力,可以自發地緩解矛盾情緒。圍繞研究生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研究生的人格發展、交友戀愛、情緒調節與求職擇業均有巨大的益處。
藝術院校推進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以挖掘學生心理潛能作為工作突破口,預防研究生心理疾病,提高研究生心理素質。在預防為主的教育理念下通過防治結合的手段,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存在心理疾病與心理障礙的人群,進行合理引導并推進心理康復治療等工作。在預防性原則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作為工作目標,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工作,及時發現研究生存在的心理問題[5],還需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預防,在主動控制的方式下解決研究生心理問題,讓研究生擁有陽光的心態,更加樂觀地面對生活。
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遵循發展性原則,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生身心發展規律一致,在已有水平上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活動培養研究生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隨著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進,可以在適合研究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挖掘研究生的潛能,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態,不斷發展自我。在進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時,遵循發展性原則,評估研究生心理健康情況,正確區分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遵循發展性原則,關注研究生近期狀態,研究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同時選擇科學的控制方法。[6]
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擁有更成熟的心理和更好的自我調節能力,這些是研究生的特點。對研究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關注研究生的心理發展需求,選擇合理的方式調動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主體性原則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給予研究生合理的引導,將研究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注對象,為研究生提供心理輔導與健康教育。著重關注研究生自我提高與自我教育能力的訓練工作,通過引導,讓研究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具備解決沖突的能力。
要調整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為學生答疑解惑,還需要合理應用教育方法,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還需要適當地給予學生幫助,讓研究生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遇到問題后能通過自身能力解決問題,合理運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方式的有效性與合理性,挖掘研究生的潛力,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務。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期間,應該圍繞研究生心理狀態科學地選擇教育手段,調整教育內容,整合各類要素,優化教育配置,達到“1+1>2”的效果。從理論層面出發,圍繞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構建以研究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師指導作為輔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確定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確保各方相互配合,形成系統科學的教學體系。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間,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教育人員應當主動發現研究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設置反饋平臺[7],學生可以在平臺中留言或求助,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供的信息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在實踐方面,圍繞心理健康測試數據,以社會實踐為載體,以團體活動為教育形式,確定普及宣傳與心理咨詢的工作職責,通過科學的指導思想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為研究生現在健康教育良性發展提供基礎。
藝術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應圍繞研究生心理問題合理設計教育方案,分析學生所處的狀態,科學安排課程內容,確定階段教育目標,確保教育內容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有效、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可以彌補學生的心理缺陷,還可以給予學生科學的引導,推動學生全面綜合發展。學校應為學生設計科學的課程方案,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比重,收集學校階段成長信息,及時發現學生自身存在心理問題,通過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疏導。通過科學安排課程內容,合理的設置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強化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務。
圍繞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建立監控體系,應關注研究生心理狀況,及時發現研究生日常狀況,采用干預方式解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圍繞研究生新生狀況進行心理調查,關注學生入學后的表現。利用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判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時采用必要的治療方式,輔助心理咨詢工作,并在學生日常發展中給予愛護與關心,防止學生在后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8]
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間,圍繞研究生心理特征建立定期檢測制度,可以掌握研究生不同階段的心理健康狀況,還可以掌握研究生心理狀況的變化情況。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檔案,收集研究生個人信息,確定研究生的心理狀況,積累各項資料,由專人整理數據,作為研究生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的開展依據。
人具有社會屬性,無法脫離社會大環境獨立存在,研究研究生心理問題應該意識到傳統研究在心理培養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教育行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研究生因為自身社會計劃與身體素質的差異,出現恐懼、焦慮等心理。[9]為了使研究生更好地參與課程活動,需要提高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同時還應該拓寬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高自身認知能力,在發展中得到錘煉,達到強化研究生自身能力的目的。
藝術院校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階段,應該針對教育需求分析學生的思想情況、心理狀況,通過探討、交流、解釋、協商等方式,改善學生心理狀況,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觀念。藝術院校在進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建立完善的自治制度,定時定點進行學生心理疾病調查工作。由心理衛生專家參與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注學生日常情況,針對性格障礙、人際沖突、學習挫折等容易引發心理問題的因素進行全面分析,為研究生提供個別咨詢服務,由此為研究生答疑解惑。
定期推進心理咨詢工作,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結合掌握的數據進行源頭控制,班主任、輔導員、班級委員需要積極跟進工作,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進行科學的控制,及時發現研究生心理問題并加以預防和控制[10]。
藝術院校在推進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應該關注研究生的成長情況,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組織文體活動,在活動中訓練學生的品格與意志,達到緩解壓力、調節情緒、緩沖心理問題的作用。分析研究生日常行動軌跡,為培養研究生形成陽光健康的心理,要求研究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況,還可以擴大研究生的人際交往范圍,對研究生的溝通能力、人際協調能力也有不錯的提升效果。
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需要增加資源投入力度,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豐富多彩、陽光向上的活動,豐富研究生的日常生活。
綜上所述,藝術院校應當正確認識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了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心理問題方面存在的差別,不能使用針對本科生的心理教育方式。教育管理人員需要在現代教育理念下,確定研究生的心理狀態,遵循教育原則,構建科學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合理安排心理教育課程、打造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態監控體系、推進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定期進行心理咨詢工作、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