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須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頭,自被納入中藥品種后,產量逐年升高,玉米須在食品工業方面的應用價值也開始進一步開發[1-2]。玉米須含有黃酮、生物堿、多糖,可有效治療高血糖、痛風、腎炎等疾病。目前,中國在玉米須醫療業、食品加工業等應用領域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利用率與生產率比例嚴重失衡,資源浪費嚴重,在后續研究中需提高玉米須利用率[3-4]。本文以不同品種及生長期的玉米須為試驗材料,比較不同品種及生長期玉米須多糖含量,以期為玉米須原料篩選、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等環節提供科學參考依據。
1研究材料與方法
1.1主要材料與試劑
本研究選用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農作物開發研究所提供的7種玉米須作為樣本,分別為墾粘1號、墾單10、海玉7號、德美亞7號、鑫鑫1號、吉農大516、綏玉18(以下簡稱樣本1、樣本2、樣本3、樣本4、樣本5、樣本6、樣本7),研究中采用的所有樣本均于乳熟期、成熟期分別進行多糖含量測定,用于測定的試劑均為分析純,主要為硫酸、苯酚、葡萄糖等。
1.2主要儀器與測定方法
研究儀器為上海第三分析廠制作的721型分光光度計及水浴鍋等。多糖測定方法如下:通過提取硫酸與多糖反應生成的絡合物,通過苯酚-硫酸測定法觀察特定波長中(490 nm)的吸收特征及吸收值與多糖含量間的線性關系。
1.3標準曲線制備方法
將葡萄糖(100.5 mg)置于烘干環境下(105℃),共放置4 h,按標準稱取后達到精準定容量(100 mL),并采用等量容量瓶進行留置,用作葡萄糖標準儲備液。以不同體積標準分別量取儲備液,定容至100 mL后得到不同濃度溶液,區間為20~120μg/mL,再對不同濃度的溶液進行精準吸取,分別取0.3 mL溶液置于10 mL試管中,并加入2 mL蒸餾水,此時測液濃度區間為3~18μg/mL。最后,將5%的苯酚溶液(1.5 mL)與濃硫酸(5 mL)依次加入待測液中,使其充分混勻后放置20 min,并于特定波長段(490 nm)取測定吸收值即可。
1.4多糖含量測定方法
在不同品種的玉米須中,取等量玉米須作為樣本,本研究各稱取2 000 g玉米須,再分別加入120 mL純凈水,將所有樣本置于適宜溫度下(95℃)3 h,完成浸提、過濾等操作后定容至100 mL。其中,于乳熟期進行測定時,浸提液吸收濾液0.05 mL,再稀釋至1 mL;于成熟期進行測定時,浸提液吸收濾液0.1 mL,同樣稀釋至1 mL,最后計算多糖濃度。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品種樣本的乳熟期多糖含量對比
通過測定平均值的方式,對比不同品種的玉米須(樣本1-7)在乳熟期的多糖含量,得知多糖含量數值最高的品種為樣本4(德美亞1號),多糖含量數值最低的品種為樣本1(墾粘1號),詳見表1。
從表1可知,樣本1-7在乳熟期階段的平均測定值區間為3.12%~6.35%,多糖含量最高的玉米須與含量最低的玉米須之間存在顯著數值差異(P<0.05),且各樣本的測定值1與測定值2均無明顯差異(P>0.05),表示測定值基本穩定,取平均值后參考價值較高。
2.2不同品種樣本的成熟期多糖含量對比
通過測定平均值的方式,對比不同品種的玉米須(樣本1-7)在成熟期的多糖含量,得知多糖含量數值最高的品種為樣本4(德美亞1號),多糖含量數值最低的品種為樣本2(墾單10),詳見表2。
從表2可知,樣本1-7在成熟期階段的平均測定值區間為0.60%-1.48%,多糖含量最高的玉米須與含量最低的玉米須之間存在顯著數值差異(P<0.05),且各樣本的取值結果同樣基本穩定。值得注意的是,經過生長期階段變化后,多糖含量最低的玉米須品種從樣本1(墾粘1號)變為樣本2(墾單10),代表不同品種的玉米須在不同生長期所受到的影響及變化存在一定差異,部分品種由于多糖含量降幅較高,在進入成熟期后數值反而低于其他原先數值更低的品種。
2.3各樣本在不同生長期的多糖含量對比
通過對比不同品種的玉米須(樣本1-7)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多糖含量差異,得知所有樣本在不同階段的多糖含量數值均有顯著差異(P< 0.05),即有明顯降幅,其中樣本3(海玉7號)降幅最大,樣本1(墾粘1號)降幅最小,詳見表3。
從表3可知,所有樣本從乳熟期到成熟期后,多糖含量數值均顯著下降,但不同品種的降幅各有差異,據分析可能與品種基因、生長環境、成熟條件等因素相關。總體來看,樣本4(德美亞1號)的多糖含量數值始終較高,樣本3(海玉7號)較之其他品種數值下降更為明顯。
3討論與結論
通過對比不同品種及生長期的玉米須樣本,得出以下結論:本研究中所有玉米須品種在乳熟期的多糖含量均高于成熟期,表示在生長期過渡階段中,多糖含量會受客觀因素影響,出現不同下降幅度;不同品種的玉米須在乳熟期階段的多糖含量可能呈現顯著差異,在成熟期時這種差異可能發生變化,后期在選擇培育品種時,可參考各品種在不同生長期的綜合多糖含量數據,從而提高品種產量。
綜上所述,不同品種的玉米須多糖含量不同,隨著生長期的變化而變化。但本研究的玉米須樣本均選取自北方地區,因此在研究結果上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需進一步豐富樣本量,提高研究精確度與普適性。
基金項目:齊齊哈爾醫學院“不同品種及生長期玉米須水提物中多糖含量比較”(No.QY2016Q-02)。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醫學院藏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