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
摘要:近年來,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并被廣泛地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在信息時代下,教育教學工作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對于高校思政教學來說,在信息時代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因此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必須要進行創新,提高思政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養,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對信息時代高校思政教學的創新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來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信息時代 高校 思政教學 創新
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因此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非常關鍵,高校思政教育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人生價值觀念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直接影響著高校人才的培養質量。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面臨著許多挑戰,作為我國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高校必須要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關注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根據信息時代高效思政教學的特點對思政教育進行創新,從而克服信息時代對思政教育工作的負面影響,促進高校思政教學的有序開展。
一、高校思政教學的重要性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當前我國教育的緊迫性要求,同時也是提升學生素質的必要條件,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思政工作在高校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環境更加復雜,學生在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著嚴峻的斗爭,因此必須要認識到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開展思政教育不僅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還能夠不斷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首先,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因此大學生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社會發展,高校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和教育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使學生肩負起身上的使命,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其次,當前國際競爭形勢嚴峻,其中人才的競爭是關鍵,思政素質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學生的發展和民族的團結結合到一起,從而提升我國的綜合競爭力;最后,對于學生自身來說,接受思政教育能夠不斷完善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能夠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
二、信息時代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困難
在信息時代下,雖然各種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但是與此同時也對高校思政教學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目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效果不夠理想,面臨著一些困難,一是教學環境更加復雜,二是思政教育內容落后,三是思政教育方式單一,四是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
(一)教學環境復雜
對于傳統的高校思政教學來說,教師和教材是學生進行思政學習的主要渠道,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價值觀念主要受到教師的影響,但是在信息時代下,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到各種各樣的信息,課堂教學活動僅僅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一部分,因此這種外部環境的轉變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面臨著更加復雜的教學環境,也對思政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環境的廣泛性、復雜性和導向性都會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和價值觀念,而由于大學生的價值觀發展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社會和網絡環境的負面影響。
(二)思政教育內容落后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內容是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很多高校對思政工作認識不到位,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化嚴重。首先,教師過于依賴思政教材,所選擇的思政教育內容存在著與社會現實脫節的情況,并沒有充分地反映出社會現實,導致思政教育內容時效性不足,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限制了學生思想的進步和發展;其次,部分教師在制定思政教育內容過程中未能與教學計劃結合起來,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影響了思政教育的作用,無法實現教學目標;最后,隨著網絡信息渠道和信息手段的不斷增加,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過程中,思政教育內容的實用性不強,未能與時代發展相適應,也不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因此思政教育內容無法長期有效地發揮出作用。
(三)思政教育方式單一
思政教育質量和效率與所使用的教育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目前許多高校思政教師在實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教學方式單一、陳舊,仍然采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一味灌輸,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參與感和互動性較差,這種枯燥的方式會使學生失去對思政課程的興趣,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嚴重影響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過程中忽視了教學實踐活動的作用,理論性太強,再加上網絡和信息技術的極大誘惑力,無疑對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戰。
(四)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部分教師在理論知識、能力和道德修養方面仍然有待提高,對思政教育不夠積極,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責任,甚至部分教師自身的思政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思想上體現出了偏差,因此對學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高校思政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較少,因此無法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想法,不利于思政教育的開展。
三、信息時代高校思政教學創新
(一)轉變思政教學理念
首先,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應用和普及,很多高校都開始應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但是這種轉變并沒有真正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主要原因是教學理念滯后。因此在高校開展思政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革新教學理念,認識到當前思政教育面臨的復雜環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了解學生實際需求和思想困境基礎上將信息技術更好地應用到思政教學中來,從而有效提高思政教學的有效性。
(二)優化思政教育內容
思政教育內容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關鍵,所以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要想充分發揮出思政教育的效果,就必須要對思政教育內容進行優化,首先要提高思政教育內容的時效性,與時俱進地將一些時政和社會熱點引用到思政教育活動中,從而使思政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增強思政教育對學生的說服力;其次要確保思政教育內容的實用性,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了解,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根據社會和市場和人才的要求現狀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確保所用思政教育內容真正發揮實效;最后要提升思政教育內容的適用性,所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而且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從而使思政教育能夠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