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璐 馮瑜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工作開始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中,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弊端,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跟緊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工作中引入新媒體技術,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對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進行探討,并提出新時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思政教育 創新教學策略 改革
我國社會和技術發展迅速,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背景下,新媒體技術廣泛的應用于教學活動中,為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立德樹人”是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想要完成這個目標就要重視提升大學專業思政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新時期高校學生思維更為活躍,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意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如果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那么無法保證教學效果。
一、新媒體時代對高校學生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的變化特點
新媒體富含多元化、海量的信息和資源,因使用便捷、信息量豐富等特點受到了大學生的喜愛。學生能夠從新媒體中獲取更豐富的學習資源,網絡和信息技術也讓人們之間的交流更為便捷,給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因素。但是網絡環境相對寬松,因此其中也融入了很多低俗、暴力和不健康的內容,會對大學生的心身健康產生影響。學生們雖然能夠熟練使用新媒體,但是卻無法合理控制。校園中應用多媒體,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利用多媒體能夠及時和全面的了解社會最新動態、校園信息、學科學習和文化活動等內容,能夠更為方便的傳播信息和實現交流互動。但是同時也存在一些消極的影響。信息質量無法把控、存在一些過于偏頗的論調,都會對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大學生形成負面的影響。新媒體迎合了學生個性張揚、善于表現等特點,但是面對復雜的媒體環境,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把控,因此班主任或是輔導員應該對新媒體有客觀的認識,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新媒體,同時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豎起一道堅實的防線,避免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和侵襲。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程受到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人們了解信息和資訊通常會利用互聯網、手機、數字電視和平板等新興媒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各個個體在接收信息的同事還能夠發表個人意見,新媒體的廣泛使用對高校思政課程提出了新的挑戰。高校是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事業觀、婚戀觀的關鍵期,高校思政教育發揮著極為重要的目的,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要順勢而為,將新媒體技術積極的加入到思政教育中,一方面能夠迎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能夠獲取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時還能積極的了解新媒體環境中的各類問題,能夠更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政教育。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思想,積極探索和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能夠將思政教育打造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二、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教學策略
(一)創建校園健康新媒體,打造思政教育新平臺
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入對新媒體時代進行研究和思考,對新媒體的特點有更為全面的把握,能夠結合高校各專業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有效、創新的措施創建校園健康的新媒體環境,引導學生們合理的利用新媒體。例如,可以建立校園新媒體平臺,讓學生們利用手機或是其他電子設備拍攝校園中的正能量短片,比如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創新創意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校園小劇場等,將這些內容上傳到校園網站,公眾號上,可以鼓勵學生們通過主流媒體例如微信、微博等進行積極互動和交流。鼓勵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加入個性化的創意,能夠善于捕捉美好,傳遞正能量,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能夠強化思政教育的效果,打造新型的思政教育平臺。
2019年是我國成立70周年,天安門廣場舉辦了震撼人心的閱兵儀式。閱兵通常都是彰顯一國風度,立國威、揚軍威的重要活動形式。在閱兵式中,能夠充分展示我國軍事化建設的新時代面貌,同時也表達了中立志于維護和促進國家統一和發展及世界和平的堅定信息,讓世界能夠看到中國的變化,能夠充分展示偉大的中國力量。閱兵式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閱兵感受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和學生一起分析我國社會穩定、國家發展的原因,同時對新媒體中的各種言論和其他國家的評論等進行匯總,對其進行批判繼承。引導學生提升個人理想,將理想提升至建設國家層面,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能夠堅定其學習信心,愿意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學生們能夠用英語講好中國精神和中國故事,既能強化語言能力,同時還能提升自身道德品質,實現全面發展,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可以積極組織開展大學生朗讀經典藝術活動,可以邀約藝術家、學者、高級教師、著名主持人和活躍社會媒體等一起參加,搭建高校藝術交流平臺,能夠讓學生充分的展現自我、釋放青春。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學生們收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更好的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還可以邀請其他高校共同舉辦活動,讓大家在積極的氛圍中形成思想共鳴,并且利用社會媒體進行全程播報,不僅強化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同時還能巧妙的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提升個人綜合素養,能夠積極的追求真善美,主動的抵御不良思想的影響和干擾。能夠創建積極的校園氛圍,強化大學生的學習內因。鼓勵學生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能夠不斷提升個人素養,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輔導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領路人,同時也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需要細致觀察學生動態,及時了解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和思想動向。人們常常用千條線一根針來形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的高校繁雜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一個指路明燈。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結合時代潮流,創新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特別是新媒體時代,學生能夠獲取更多的思想內容,更容易接觸到國外的各種思潮,大學生的思想活躍、個性張揚,因此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合理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例如可以創辦微信公眾號,微博和其他公眾平臺,選擇優質的文章對現在的典型的社會問題和高校校園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讀和評價,并指出正確的思想導向;推薦引人深思的文章和閱讀內容;選擇一些典型的問題將其作為辯題組織在新媒體上開展小型辯論會。同時教育工作者還要了解學生的動態,詳細了解學生最喜歡的媒體、喜歡的節目和論壇、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等,從而能夠進行總結,開展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事業觀和愛情觀,能夠健康、積極的發展和成長。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建立網絡班級群和家長交流平臺,能夠多和家長進行交流,能夠讓父母及時了解到孩子在校的表現和各項行為,同時在平臺中家長和學生還可以積極交流,家長能夠通過平臺中的活動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成長,從而能夠有針對性的輔助學校共同開展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