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遠朋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方針政策能否落到實處,直接關系到農村工作相關任務能否按期完成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能否實現。要實現這個目標,各級黨委、政府就要通過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公共服務等加大投入、強化保障。
優先滿足“三農”發展要素配置。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強化制度性供給,推動更多資源要素配置到農村去。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挖掘既有要素潛力,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培訓,積極發展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等。健全科技和產業項目的引進政策,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對鄉村振興的支持,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城鎮要素流向農村。拓寬要素供給渠道,建立健全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激勵機制,搭建城鄉要素對接交流平臺,創新要素交易方式,促進產業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涌現。
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有真金白銀投入。當前各級財政收支壓力比較大,但補“三農”全面小康短板的經費必須優先予以保障。信貸資金是“三農”投入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引導金融資本投向農業農村。強化對“三農”信貸的貨幣、財稅、監管政策激勵,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同時強化金融機構支農責任,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督促保險機構及時理賠。
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時期,應進一步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策體系,為各類要素在城鄉間自由流動提供激勵。各地應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水平,建立健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的政策,從根本上調整優化財政公共服務支出的城鄉結構,持續加大農村公共服務財政投入,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變政府單一主體的財政供給模式,積極鼓勵各種民間組織和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共服務建設。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