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成熟,其形式、方法以及內容也應隨之多元化。基于此,該文主要分析“互聯網+”背景之下,對增強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意識的思考和探索,以提高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的工作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
互聯網的影響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以及所有領域的發展,世界正前所未有的進入一個信息高速傳遞的時代。在“互聯網+”的背景之下,各高校需要不斷發展建設志愿服務體系,更好地發揮志愿服務體系的育人功能,實現工作的拓展。同時,各高校首要帶領學生黨員把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作為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堅持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在志愿服務中作出好的表率。
一、“互聯網+”下增強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意識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工作者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充分彰顯了理想信念、愛心善意、責任擔當,成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動體現。他為社區志愿者們點贊,稱贊他們是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前行者、引領者,希望更好發揮志愿服務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他強調,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肯定了新時代志愿服務的重要地位與重大作用,極大地鼓舞和鞭策了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工作者,為做好新時代志愿服務工作提供了強大動力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互聯網的重要實踐之一,各高校將“互聯網+”與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相結合,利用跨界融合、線上線下方法,在吸收、接納各種資源、人力的同時,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資源配置中的靈動和集成作用,提高對志愿服務的認可度和參與度,讓志愿服務打破時空的限制,提高志愿服務資源的利用率,推動志愿服務的全面發展。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出一個好的志愿服務活動的氛圍,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互聯網+”大環境為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和成長土壤,在志愿服務的發展中,互聯網的廣闊應用空間給了更多人了解和參與志愿服務,使志愿服務不再局限于小的范圍、小的受眾,也不再局限于一種形式,志愿服務可以用更多的形式表現出來。“互聯網+志愿服務”能夠集聚志愿服務信息,大大加強志愿服務在大學生中的宣傳、推廣力度,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日常管理的效率,有力地推進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在推動大學生志愿服務效能提升的同時,也能夠很好地助力大學生黨員志愿精神的培育。“互聯網+”是一種廣義的以計算機科學為基礎的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互聯網與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的融合其實是志愿服務與互聯網上社會資訊大數據間的融合,從而實現信息最快、最便捷的互通,活動無紙化記錄。
“互聯網+”與大學生黨員志愿活動的有效結合的實現,將為大學生黨員提供更廣闊的志愿服務平臺步。大學生黨員志愿者作為社會青年公益代表群體,積極地參加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加深對學科專業的認識和社會的了解,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和社會生活范圍,豐富對生活的體驗和自己的心理世界,有利于學會與其他人之間的交往,培養自身的社會組織和領導的能力,增強社會使命感,更是加強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提高黨員黨性修養、保持共產黨先進性的有效途徑。
二、“互聯網+”下增強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工作意識的新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志愿服務搭建更多平臺,給予更多支持,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明確了新時代志愿服務的實踐要求,為做好新時代志愿服務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各高校大學生黨員應切實擔負起推進新時代志愿服務工作的職責使命,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志愿服務的要求,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奮勇擔當、主動作為,積極破解志愿服務發展難題。
(一)創新載體,提升服務效能。
各高校應當積極搭建志愿服務平臺,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加強志愿服務組織能力建設,推動志愿服務組織健康發展。大學生黨員干部應積極配合組織、宣傳等部門帶頭開展志愿服務,帶動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隊伍。而搭建“互聯網+”志愿服務平臺,可吸引更多的大學生黨員參加志愿服務工作,通過及時更新網上信息,將志愿服務的工作消息、項目情況以及工作進度發布出來,讓志愿服務更加透明、公平。在“互聯網+”持續發展狀態下,構建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工作平臺是必然趨勢,比如利用QQ、微信、釘釘、志愿匯、中國志愿者網等網絡平臺建立各種志愿組織,擴大網絡服務的覆蓋面,提高志愿服務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使大學生黨員志愿者在現實生活和虛擬的網絡中同時開展志愿活動,形成線上線下資源的互補。
(二)互聯共享,凝聚社會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廣大黨員第一時間要求自愿加入抗疫隊伍走上抗疫一線。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高度肯定黨員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的貢獻。縱觀此次疫情防控,黨員志愿服務的精神值得弘揚,是大學生黨員學習的標桿,也體現出了互聯網共享的重要性。由于互聯網的集成功能,可有效地對全國大學生志愿者的個人信息進行整合和共享,實現全國各地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資源互享,各高校大學生黨員志愿者可以互相交流、學習,促進志愿服務活動的多元化發展。通過現實社會與網絡相結合,不僅擴大了對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的宣傳范圍,還體現了當代大學生黨員高度的服務意識、政治素養,引領更多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三) 整合大數據,提高工作效率和積極性
“互聯網+志愿服務” 為大學生黨員志愿精神培育創造更好的條件和基礎,同時利用信息平臺實施志愿服務,讓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更加合理、高效。一方面,通過數據整合以及分析,大學生黨員志愿者可以通過線上平臺自主選擇志愿活動,加快工作的效率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在大數據時代下,無紙化高效辦公引領了新的時尚。順應潮流,各高校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信息可以儲存在數據平臺,管理部門能夠通過互聯網了解各大學生黨員活動進度等信息,并且整合記錄每次活動,從根本意義上實現高效,從而更好地發揮“互聯網+志愿服務”對大學生黨員志愿精神培育的促進作用。“互聯網+志愿服務”線上平臺應當貫徹落實好《志愿服務條例》,加強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標準化建設,建立激勵表彰和保障制度。
參考文獻:
[1]白佳松.“互聯網+ 大學生精準志愿服務”平臺建設探索 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年第19卷第18期
[2]于濤.“互聯網+”視域下創新高校黨團教育與志愿服務相融合路徑探析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7,1( 22) : 1 ~ 7
[3]張莉萍.“互聯網+志愿服務”與大學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以“志愿中國”網站及“志愿匯”APP 為例 《北京青年研究》2019年第3期
[4]中共天津市委黨校課題組. 社區治理中黨員志愿服務的效能分析——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黨員志愿行動的視角 理論前沿
[5]張軍文. 互聯網+志愿服務所具有的意義與探索
[6]賈德民. 以黨員志愿服務推進高校服務型基層黨建的探索 作家天地 哲文探析
作者簡介:
金蓀依(2001年4月—),女,漢,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英語專業。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 浙江? 紹興?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