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飛速發展,必然帶來資本市場的高速運轉。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商業銀行大量興起,已經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眾利用資產進行抵押從而獲得融資,已經越來越成為商業銀行的日常業務之一。發揮資產抵押對于銀行發展的正向促進作用,就需要防止不良信貸的產生。本文從我國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價值評估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對當前該業務所面臨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希望可以為商業銀行開展資產抵押業務的同仁及研究者們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商業銀行;資產抵押;重要性;風險;有效措施
當前,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不斷深入,使得資本市場早已告別過去的單一結構,日趨向多元化發展。在此背景下,銀行開展資產抵押面臨的風險和競爭也日益加大。不良信貸逐漸增多,使得加強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價值評估與風險管理,迫在眉睫。
一、商業銀行進行抵押資產價值評估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于整個商業銀行資產抵押市場而言,商業銀行進行抵押資產價值評估與管理,是當前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無論是銀行本身還是銀監會等銀行監督機構,均對商業銀行進行資產抵押出臺了諸如《貸款風險分類與指導原則》、《商業銀行押品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辦法,明確劃分了抵押資產的類別及上限,規定了抵押貸款的比率等,自覺遵守上述規范、辦法,對于促進整個銀行資產抵押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于商業銀行自身而言,進行抵押資產的價值評估與風險管理,是使自身實現長久的、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對抵押的資產進行嚴格的審查與價值判定,有效降低了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價值與實際價值出現嚴重背離,處置變現困難等風險程度,使資產抵押真正發揮其在商業銀行中緩釋信貸風險的作用,有利于商業銀行自身實現健康、有序、長久的發展。
二、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價值評估與風險管理面臨的風險
疫情之下,經濟的不景氣,使得銀行不良信貸的問題日益突出。加強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價值評估與風險管理的同時,整個過程中面臨的風險也不可避免,具體而言有以下三點:
一是市場監督管理不夠健全。首先銀監會等制定的資產抵押各類指標不夠科學、客觀,忽略了評估對象的差異化,頗有“一刀切”之勢。其次相應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尤其對于權利質押等近幾年興起的新型質押方式,缺乏相應的法律配套規定,使得不良信貸的風險加大。另外,市場監督多是從規范商業銀行相關行為來入手,對評估機構的日常運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評估機構出現失信、違法行為,并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與之相適應。
二是內部控制機制不夠健全。內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和不竭動力。而當下我國商業銀行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具體表現為抵押資產準入基準較低,內部缺乏有力的高層管理人員,來根據自身實際及對于未來的規劃發展等狀況,對不同類別抵押資產的準入門檻重新進行設計、規定。另外,銀行資產抵押部門缺乏專業人才是其另一顯著表現,他們往往受限于自身專業水平和職業惰性,而過度依賴市場評估機構對于資產的價值判定,忽視了資產的實際變現價值、變現條件等因素。超比例抵押,抵押登記程序不完善,抵押無效等問題屢見不鮮。
三是資產價值評估結果失真,不良信貸盤活難度大。資產價值評估機構數量增多,使得該行業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而許多機構,評估人員準入門檻低,工作人員知識能力不足,欠缺工作經驗,評估質量不高,更有甚者,缺乏職業素養,為承攬業務,和追求高的經濟利益,摒棄了一名評估人員本應保持的客觀、公正、公平的原則,與借款人沆瀣一氣,虛高資產價值,隱瞞資產實際狀況,出具虛假評估報告。長此以往,很容易滋生不良信貸。而盤活不良信貸難度大,尤其是對于一些已經徹底喪失生產再生能力,還款能力為零的借貸者,其貸款資金的追回更是難上加難。
三、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價值評估與風險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要完善市場監督管理體制。加強對銀監會等銀行監督機構的管理,要求各地銀監會在專家所制定的抵押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適合本地區商業銀行發展的,客觀、科學的抵押標準。其次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形勢的多變,出現新興的抵押方式不可避免,立法部門不應恪守陳舊,而應順應時代變化發展潮流,及時將新興的抵押方式上的相關標準納入法律法規的體系,同時,對國家政策扶持的行業,適時放寬貸款政策,對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要堅決守好放貸的大門。另外,對于市場上的評估機構更要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評估人員的準入門檻,對于評估人員嚴重失德的行為,要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嚴懲不貸。
二要加強內部控制機制。銀行在進行招聘時,首先應招聘一些專業素質高,道德素質高的高管人員,使其可以根據本行自身發展及所處地區社會環境、經濟及文化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行發展的資產抵押制度,必要時,提高資產抵押貸款的市場準入門檻,有效預防不良信貸的發生。其次,日常人業務人員也必須專業、可靠。辦理資產抵押業務時,不能僅僅依靠評估機構的評估報告,而要自身根據借款人資產狀況,結合其貸款額度,結構,綜合評定其風險狀況,選擇合適的抵押貸款比例和上限,以降低不良信貸的風險。另外,銀行要定期組織資產價值評估與風險管理方面的培訓,確保相關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了解、掌握最新資產抵押政策,正確識別資產價值,防范風險。
三要盤活不良信貸。商業銀行應建立專門的不良信貸處理部門,對不良信貸類型分門別類,可以統一處理的不單獨處理,以節約時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選用一些對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資產抵押政策、信貸政策掌握透徹、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員在此部門工作。同時健全本行的績效激勵機制,對于在處理不良信貸中表現突出,為銀行挽回損失多的員工予以獎勵,杜絕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工作方式,將不良信貸處理金額與員工自身薪酬結合起來,確保其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熱情。在盤活不良信貸的過程中還可以加大還款宣傳力度,與借款人所處的上級管理部門或社區等溝通了解,使得借款人了解還貸的重要性,盡快還款。
參考文獻:
[1] 高建偉, 方胤杰. 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金融理論與實踐, 2018, No.467(06):52-57.
[2] 陸岷峰, 王婷婷. 基于數字銀行背景下數字信貸風險控制管理的戰略研究[J]. 金融理論與實踐, 2020, 000(001):21-26.
[3] 路妍, 孫方舟. 《巴塞爾協議Ⅲ》下信貸資產證券化對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影響[J]. 當代經濟研究, 2020(2):105-112.
作者簡介:
孫千千(2000.2-),女,湖南婁底人,本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