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華
幼兒天生熱愛自然,喜歡親近自然、探索自然。若沒有了自然,童年也就失去了寶貴的特質。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幼兒離自然越來越遠,對自然的了解越來越少,很多幼兒對動植物的了解僅來源于書本、網絡。幼兒不知道食物是從哪里來的,很難看到植物的種植和生長過程。本文主要談談如何讓幼兒在種植課程中親近自然,探索自然。
幼兒園的種植活動不是簡單地讓幼兒種植,而是要體現出一定的教育價值。種植的意義不是為了種植成功,也不需要幼兒嚴格按照種植規范操作。幼兒可以失敗。因為失敗的種植經歷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種植方法以及植物生長規律。例如,幼兒在照料植物時不小心折斷了枝干,教師就可以借此機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植物被折斷后的變化,了解植物各部位的功能。
另外,幼兒園種植課程不是為了讓幼兒獲得有關種植的專業知識,而是以促進幼兒發展為目的的。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持續、深入地觀察、探究某一種植物,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用科學方法了解周圍事物,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一)種植課程與科學能力培養
幼兒園種植課程涉及最多的是科學。比如在種植活動中,幼兒持續觀察和探索植物的生長情況,可以掌握一定的科學探究技能和方法。教師可以針對植物相關問題向幼兒提問,讓幼兒嘗試討論、總結,形成自己的觀點。又比如在種植活動中,幼兒要運用點數、測量、排序、分類等數學技能,了解植物的特征、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及植物的生長因素等。這些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提升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二)種植課程與語言表達
種植活動中,教師會引導幼兒表達他們看到的、探索到的東西,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豐富幼兒的詞匯。比如幼兒們之間會討論、分析植物生長中的一些現象;了解植物各個部位名稱;通過資料的查找豐富知識面,激發探究興趣。幼兒也會通過畫畫、文字或表演等方式表達觀察結果。
(三)種植課程與社會關系和責任培養
種植活動是一種社會性活動,幼兒需要與教師、同伴搭配合作,有時為了探究植物生長規律,需要一同實驗、探討。此外,對植物的管理和照料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一)植物選取要多樣化
植物選取多樣化是實施種植課程的前提。其中包括:植物種類多樣化,蔬菜、瓜果、糧食作物等;植物形態多樣化,可選擇外形不同、食用部位不同的植物;植物生長環境多樣化,喜光的植物、喜陰的植物,在沙土里生長的植物,在泥土里生長的植物等;種植環境多樣化,可室外也可室內。
(二)鼓勵幼兒大膽探索
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種植活動,引導幼兒細致觀察植物,探索植物生長環境的影響和植物生長規律。比如當幼兒一不小心弄斷植物的枝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植物斷裂處的特征以及與未斷裂植物生長時的區別,自行尋找答案。
(三)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和討論
同伴間的交流和討論可以推動種植活動持續深入地進行。當幼兒將自己的疑問與同伴交流時,有的幼兒會提出問題,有的幼兒會回答問題,當同伴不能給予解答時,這些問題就會變成共同的問題,繼而變成需要幼兒共同探究的內容。當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與同伴交流時,他需要清晰明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接受其他幼兒的質疑,有時需要通過探究和實驗來驗證或重塑自己的觀點。
(四)可采取其他的輔助學習方式
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外出參觀或邀請植物方面的專家、園藝工作者等進園進行講解和知識普及,解答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查找相關資料,為幼兒提供與其種植的植物相關的圖片、書籍或者影片等,豐富、拓展并提升幼兒的經驗。
幼兒園種植活動對幼兒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幼兒科學素養、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的提升。種植活動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將幫助幼兒成長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