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茜遷
STEM理念強調學科間的相互融合,關注學習活動組織時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相互融合,提倡學習者參與綜合探究,運用綜合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導向下,教師需要在幼兒教育中融入STEM理念,圍繞相關主題,設計包含多領域知識的系列主題活動。本文將對STEM理念下“汽車大探秘”小班主題活動的組織策略進行探究。
STEM理念指的是將科學、數學、技術、工程這四種學科融合起來實施教育教學。STEM理念關注人才競爭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教育目標為培養具有良好應用能力的人才。為提升小班幼兒的核心素養,培養新時代的人才,教師有必要設計基于STEM理念的主題活動,讓多學科、多領域融合活動助力幼兒的全面發展與進步,讓幼兒在STEM主題活動中針對多方面知識展開綜合性的探索、實踐。
汽車與小班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屬于生活化的主題,且小班幼兒很感興趣。教師可以基于小班幼兒的興趣與發展需求,在STEM理念下,設計系統化、全方位的“汽車大探秘”小班主題活動,從以下五方面入手開展教學。
(一)汽車的基本構造
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小汽車的外形、組成部分以及各個組成部分的特點,幫助幼兒用規范的語言描述小汽車的基本構造,之后再引導幼兒觀察小汽車的細微構造。如大多數幼兒可以說出小汽車是由車身、車輪組成,此時,教師要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觀察車里面的座位、方向盤、雨刷器等組成部分。
(二)汽車的種類
教師要讓幼兒了解汽車的種類,如轎車、卡車、運輸車、貨車等,知道如何根據汽車的某個特點區分汽車。
(三)汽車在科學區中的應用
教師可以在科學區開展小汽車實驗,如利用不同的斜坡觀察小汽車滑行的速度;開展小汽車競技賽,鼓勵幼兒尋找讓小汽車速度變得更快的方法;開展小汽車拼裝游戲,并為幼兒投放一些比較基本的小汽車零部件,在幼兒可以操作的范圍內加深幼兒對小汽車構造的認知。
(四)不同汽車的不同功能
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小視頻或者繪本,讓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明白不同汽車的功能。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繪本《多種多樣的小車》,繪本中介紹了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等。幼兒可以根據圖片了解這些汽車的功能,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使用,以及當其他小汽車遇到這些車子時需要怎么做。這是一種幫助幼兒了解不同汽車的不同功能,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和認知經驗的好方法。
(五)汽車的不同玩法
教師也可以為幼兒投放多種汽車玩具,讓幼兒探究不同小汽車的玩法,如為幼兒投放電動汽車、手推汽車、遙控汽車、聲控汽車等,給幼兒帶來不同的體驗。
(一)創設良好環境氛圍,繪制張貼汽車相關內容
為激發小班幼兒參與STEM主題活動的興趣,教師需要營造良好教學氛圍,調動小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從教室環境著手,以墻面為展示臺,組織幼兒參與關于汽車相關的資料搜集、繪制與展示;開辟一塊展示角,用來展示各種各樣的汽車,如拆卸、組裝的汽車、可以觸摸、讓其滑動的汽車等,營造良好的汽車探秘氛圍。
教師可以組織家長和幼兒一起繪制汽車相關的手抄報,然后張貼、展示在主題墻上。手抄報的內容可以關于汽車的構造、汽車的類型、汽車的用途、汽車輪子滾動的秘密、汽車輪子上的摩擦力、汽車發動的動力“油”而非“水”等。幼兒選定一個方向繪制汽車,并標注各種知識點,由教師和家長輔助,形成一張張蘊含各領域知識的手抄報,然后由教師張貼展示并評價。教師還可以設置“汽車展示角”,擺放各種由幼兒帶來的、教師購買的汽車,營造良好的汽車探秘氛圍。
(二)滲透多個學習領域,設計多樣趣味活動
STEM理念關注多領域知識的相互融合,鼓勵教師設計綜合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習者參與綜合探索與實踐。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在主題活動中探索關于汽車的結構、造型、類型、用途、汽油、摩擦力、輪子滾動等相關知識,逐步形成主題知識網絡。
例如,教師組織幼兒探秘“摩擦力”相關知識時,會涉及科學領域“摩擦力的大小”“滾動轉動”知識,還可以與美工活動、語言活動、藝術活動融合。教師帶領小班幼兒將小汽車放在光滑的傾斜木板上,讓它自由行駛下落。幼兒會發現汽車可以在離開斜面后相關簡介較長的距離。而如果在傾斜木板上放毛巾,則小汽車離開木板后,很快就停了下來。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認識汽車車輪的圖形,“是圓形的哦!”教師還可以設計語言活動,讓幼兒討論“摩擦力大小與什么有關”“表面光滑時,小汽車能走很遠,表面粗糙,小汽車不能走很遠,說明摩擦力大。”再引導幼兒聯系實際“有時候,我們需要摩擦力大一些,可以避免滑倒,比如下雪天時。”
在開展“汽車的結構”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將其與美工活動結合起來,讓幼兒畫汽車,手工搭建汽車;也可以與語言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幼兒討論不同結構的作用、設計的意義以及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或者遷移與藝術活動相結合,組織幼兒討論汽車結構設計的藝術美,給人美的感受的原因。在組織活動時,教師要滲透多個學習領域,設計多領域相互融合的趣味活動,讓幼兒在綜合性活動中探索多領域知識,發展綜合能力。
(三)集體教學活動助力,深化幼兒對汽車的認識
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增長知識,發展能力的關鍵途徑。教師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要明確教學目標,深化幼兒對汽車相關領域知識的理解,引導幼兒展開深入的探索與動手實踐操作活動,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提升幼兒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就汽車的結構、汽車的類型、汽車的轉動特點、汽車的驅動元素等展開集體教學活動。
在“汽車的身體”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邀請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汽車由哪些結構組成,這些結構的作用分別是什么,之后再為幼兒展示汽車模型,組織幼兒觀察、交流與討論,并鼓勵幼兒發言。幼兒分別說出了有方向盤、喇叭、安全帶、車燈、后視鏡、油箱等部分,并說出了它們不同的作用,方向盤可以控制方向,喇叭可以提醒行人,安全帶可以確保乘客和司機的安全,車燈可以照亮前面的道路,后視燈可以幫助司機看后面車輛的行走情況,油箱是放置汽油等。此時教師再提問幼兒,引導幼兒假設猜想:“如果沒有其中的某部分,汽車能不能行駛,行駛起來會不會安全?”幼兒交流與討論,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深入探索汽車的結構。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深入認識了汽車的不同結構,運用多領域知識分析了這些結構的不同作用,促進了幼兒的綜合發展。
(四)實施家園合作共育,親子互動探索汽車
幼兒教育離不開家長的參與。STEM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邀請家長參與“汽車大探秘”主題活動,與幼兒一起探索汽車相關的知識。家長與幼兒一起探索關于汽車的綜合性知識,有助于主題系列活動更高質量地開展。
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動手制作車輛模型,運用自身知識儲備引導幼兒制作慣性小汽車、創意造型小汽車等。這個過程中,幼兒會在家長的帶領下,學習科學領域、健康領域、藝術領域相關知識,還會展開交流討論,展開語言領域的學習。
活動過程中,幼兒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例如幼兒自制了一輛“木制汽車”,但發現汽車很容易倒,各部分粘貼不緊。從平衡的角度分析,左邊重右邊輕會導致汽車向右邊傾倒。或者有的幼兒發現輪子總是卡住,轉不動。幼兒和家長一起探究后才發現,原來車輪的軸與輪結合的地方應該是可以轉動的,不能固定起來。家園共育參與“汽車大探秘”,在多領域融合下,幼兒獲得了知識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五)幼兒自主表現分享,呈現活動學習成果
“汽車大探秘”主題活動中,教師還需要組織幼兒參與學習成果的分享、交流與展評。展評有助于促進幼兒對學習過程、結果的小結與反思,收獲STEM主題活動參與的學習成果,有助于促進幼兒在交流分享中培養自信心與成就感,還能促進幼兒相互點撥、集思廣益,集中整理多方面的知識與方法。
教師要讓幼兒自主展示其探秘成果,包括實物成果和知識性成果。幼兒為其他幼兒展示其自制的小汽車,在成果展示墻上貼上繪制的學習型成果“汽車靠汽油行駛”“汽車的輪子是圓的”“汽車各部分結構的設計思路與價值”等手抄報,并與其他幼兒交流汽車涉及的科學知識、藝術美感等。在自主表現分享環節中,幼兒反思學習過程中的不足,收獲經驗與方法,有效提升了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
總之,在組織基于STEM理念的“汽車大探秘”小班主題活動時,教師有必要將多領域知識融合起來,設計綜合性的學習活動,以幼兒為本,讓幼兒親身經歷與探索,在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探索過程中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陸家鎮菉溪幼兒園)